《晋语四》“古史传说”的史料价值考辨(4)
《左传》中,黄帝凡两见,一是讲“黄帝氏以云纪”,[20]无地址可寻;一是讲黄帝 与炎帝“战于阪泉”,[21]阪泉,据唐人《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阪泉,今名 黄帝泉。在妫州怀戎县东五十六里,出五里至涿鹿。”所以,说阪泉或说涿鹿无大分别 。就是说,《左传》中黄帝也只与北部之阪泉、涿鹿相联系。 《山海经》中黄帝凡十二见十事,所涉及地名如流波山、密山、钟山、系昆之山等皆 无可考,略而不谈;另有的地名如东海、北海等不必考证,其与西部无关是一目了然的 ;《大荒北经》中说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冀州在中原之北 ,所谓“冀州之野”似可认为与《逸周书》、《左传》之说近似。要之,其不在西部也 无疑义。 《世本》是沿袭了《晋语四》某些说法的,但在《居篇》中说:“黄帝都涿鹿。”还 以黄帝与涿鹿相联。 由考古资料看,涿鹿所在的燕山地区属红山文化区,与仰韶文化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 。这一带不当与西部有关。 综上所述,从西周到战国末的古籍看,无论是由姬姓的西周统治者自认的祖先说查证 ,也无论是从各古国祭礼情况分析,抑或从古籍所涉及的与黄帝相关的地点考察,黄帝 与姬姓、与西部都无关系,《晋证四》之说不具有史料价值应是清楚的。 五 既然《晋语四》所载之“古说”不具有史料价值,那么,许多人何以坚信不疑呢?原因 固然很多,但使用古文献的原则不同应是一个重要因素。对此有必要一谈。 对古文献“疑”或“信”必须有个共同遵守的原则,历代学者正因为原则有别,所以 ,古史领域也便歧异纷呈。 中国儒家文化的一个特征是崇古,《晋语四》之说问世后,到战国秦汉之世,已历数 百年,成了“古说”,所以,渐为《大戴礼》等儒家书籍引用,崇古则是其原则。 《史记》引用《大戴礼》之说清楚地揭示了另一原则,“学者多称五帝,尚矣……孔 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 帝德、帝系姓,章矣!”[22]其时,孔子地位很高,《史记》既以为《大戴礼》出于孔 子,《国语》实际就成了阐述孔子“五帝德”、“帝系姓”思想的文献,所以就被录入 《史记》。司马迁的原则可概括为:信孔子。 清人崔述据说是开近代“疑古”先河的,但他的“疑古”另有原则,他说:“余年三 十,始知究心六经,觉传记所载与注疏所释往往与经互异,乃取经传之文类而辑之,比 而察之,久之而后晓然,知传记注疏之失。”[23]他的办法是以六经为准,凡不合六经 的传、注、疏皆视为伪。诚如顾颉刚先生所说:崔述的目的“是替古圣人揭出他们的圣 道王功”,所以他只辨杨、墨之伪,而不辨儒家之伪,并以儒家之“经书”作为判别真 伪的标准,“他只是儒家的辨古史,不是史家的辨古史”。[24] 崇古也罢、迷信孔子、专信六经也罢,今天看来,这些原则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当今某些学者的原则更为简洁,他们认为:《晋语四》之说是“古已有之”的, 必不是子虚乌有。 这里有三个问题:其一是“古已有之”的都可信么?其二,“古”是一个模糊概念,何 时之说是“古已有之”的?其三,古与不古是相对的,今天看来,殷商、西周、春秋、 战国、秦汉、晋唐都是很古的,那些时代的“古说”在史学的天平上都具有相同的分量 么?因此对《晋语四》中“古说”就涉及到使用文献资料的原则问题。 我以为,研究古史使用古文献不同于研究神话。神话是历经加工的文学形式,它反映 的是神话“故事”的完备过程,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看成一个整体,可以把自始至 终的文献资料当作这个整体中的片断或环节。但研究古史则不然,它追寻的是原始的史 实。对此,张光直先生有专门论述,且很精辟,不去细说。[25] 研究古史使用文献资料最根本的原则是分别源流。这是由古代传说 + 口耳相传的性质 决定的。徐旭生先生曾说,即使文字使用之后,文献因断简、错简、传抄过程中的失误 ,也会有“不足靠”的现象,而古代“口耳相传”的史实更容易“失真”,他还列举了 现代心理学的实验来证明古说失真的必然性。[3](P20)这样看,传说愈早愈接近历史的 真相。从这点出发,徐旭生先生主张将古代传说资料分成几等,甚至说:东汉以后各书 所载古说,“即当一笔勾消以免惑乱视听。”[3](P33)当然,是否应如此绝对化,可以 讨论,但认为研究古史使用文献资料必须分别源流,首先相信源头之说,应当是正确的 。这也是古史研究的前提。 现在我们再回到《晋语四》的话题上来,《晋语四》之“古说”到底是“源”还是“ 流”,甚至连“流”都算不上呢?由上文我们将其与《诗》、《左传》、《国语》其它 篇章、《山海经》等古说的比较中,已经清楚地表明了他的虚构性质。所以,我们自然 不能用它去顶替或否定源头之说,更不应在“不是子虚乌有”的笼统性思维原则下任意 发挥,演绎中国的文明起源史。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