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与论政 皮锡瑞正是在“以史经世”思想指导下,在吟谈史事中,指点帝王将相,纵论成败兴亡,借以探讨用人之方、御外之策,引古以鉴今。他透过史论表达出来的政治见解,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人才兴废与国运盛衰。皮锡瑞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人才兴废与历代兴亡的关系。他从对历史的反思中,得出人才决定政权兴亡、关乎国运盛衰的认识,呼吁晚清统治者拔举人才。 皮锡瑞曾幽情思古,吟咏两汉史事说:“文景与明章,当时已称治。君臣尽明良,生民不憔悴。匪无成法遵,亦重择人寄。下诏求英贤,上书取高位。”(注:皮锡瑞:《师伏堂诗草》卷二,秋怀十韵二、秋怀十韵六。)他把两汉之盛,归因于察举制度,及汉廷对甄进人才之重视。他特别比较西周崛兴和东周陵替,以为二周盛衰与人才用废大有关系:“乃知济济多士,西岐所以维新;无陪无卿,东洛所由守府。得失之效,不其伟欤。”(注:皮锡瑞:《师伏堂骈文》卷二,春秋列国名臣序赞、春秋列国名臣序赞、春秋列国名臣序赞、唐十八学士序赞、春秋列国名臣序赞、云台中兴诸将序赞、汉武论、班超论、晋武论、唐书四夷论、晋武论、唐书四夷论、汉武论、谢安论、寇准论、谢安论。)对于诸葛亮,前人津津乐道刘备之猥自枉屈,三顾草庐,皮锡瑞却别有新见:“盖公不遇昭烈,则将遁迹终身,昭烈不得公,亦且窜身无所。”(注:皮锡瑞:《师伏堂骈文》卷三,诸葛亮论、演连珠、孔融荐祢衡论、演连珠、孔融荐祢衡论、王安石论、演连珠。)对于《论语》所云“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以往皆视其中之“人”为百姓,皮锡瑞通过考察春秋列国用人情况,把它解释为人才,认为得人才者国兴,失人才者国亡,他说:“语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阖闾用伍员而霸,夫差杀之而亡。”(注:皮锡瑞:《师伏堂骈文》卷二,春秋列国名臣序赞、春秋列国名臣序赞、春秋列国名臣序赞、唐十八学士序赞、春秋列国名臣序赞、云台中兴诸将序赞、汉武论、班超论、晋武论、唐书四夷论、晋武论、唐书四夷论、汉武论、谢安论、寇准论、谢安论。) 至于人才之遇合,皮锡瑞认为既与时代际会有关,更有待于当政者识拔。皮锡瑞认为纵有经世之志气才干,而无时代之风云际会,也将沉废山泽,老死床第,即他所说:“匡时者才也,时违则才废”(注:皮锡瑞:《师伏堂骈文》卷三,诸葛亮论、演连珠、孔融荐祢衡论、演连珠、孔融荐祢衡论、王安石论、演连珠。),“经纶者才也,际会者运也,有才无运,潜龙不能阶尺木”(注:皮锡瑞:《师伏堂骈文》卷二,春秋列国名臣序赞、春秋列国名臣序赞、春秋列国名臣序赞、唐十八学士序赞、春秋列国名臣序赞、云台中兴诸将序赞、汉武论、班超论、晋武论、唐书四夷论、晋武论、唐书四夷论、汉武论、谢安论、寇准论、谢安论。)。但皮锡瑞所说的时与运,更多的指向君主和公卿大吏对人才的识拔重用,“蛟龙腾海,必假尺木之阶,麟凤隐曜,亦须高识之拔。”(注:皮锡瑞:《师伏堂骈文》卷三,诸葛亮论、演连珠、孔融荐祢衡论、演连珠、孔融荐祢衡论、王安石论、演连珠。)只要当政之人重贤爱才,才俊之士自会四面而集。皮锡瑞在诗文中反复题咏过燕昭王之碣馆征贤与汉武帝之金门对策,又极其羡慕伍子胥和诸葛亮能见知英主,得以创立千秋功业,而屈原、贾谊、祢衡、嵇康等志行高洁、才略长伟而不获世用之遭际,使他万分感慨:“天之生才实难,士之遇时不易。”(注:皮锡瑞:《师伏堂骈文》卷二,春秋列国名臣序赞、春秋列国名臣序赞、春秋列国名臣序赞、唐十八学士序赞、春秋列国名臣序赞、云台中兴诸将序赞、汉武论、班超论、晋武论、唐书四夷论、晋武论、唐书四夷论、汉武论、谢安论、寇准论、谢安论。)皮锡瑞甚至干脆以重才用贤与蔽贤嫉才作为臧否人君及公卿执政的标准:“盖闻龙泽四海,靡云雨则不奋,鹏抟万里,得扶摇而势舒,是以鲍叔庸臣,荐贤垂竹帛之烈,臧文贤者,窃位蒙斧钺诛。”(注:皮锡瑞:《师伏堂骈文》卷三,诸葛亮论、演连珠、孔融荐祢衡论、演连珠、孔融荐祢衡论、王安石论、演连珠。)皮锡瑞为褒扬鲍叔牙举荐管夷吾之功,不惜屈之于庸臣之列,而臧文政声虽著,但三黜柳惠,妒才蔽贤,所以皮锡瑞斥之“虽不朽之誉取高世禄,而蔽贤之责难绾鈇钺”(注:皮锡瑞:《师伏堂骈文》卷二,春秋列国名臣序赞、春秋列国名臣序赞、春秋列国名臣序赞、唐十八学士序赞、春秋列国名臣序赞、云台中兴诸将序赞、汉武论、班超论、晋武论、唐书四夷论、晋武论、唐书四夷论、汉武论、谢安论、寇准论、谢安论。)。对于藏弓烹狗却高歌大风的刘邦,他更是极尽讥讽:“大风萧萧吹不止,真龙老去功狗死。去年彭越前年韩,却向歌中求猛士。”(注:皮锡瑞:《师伏堂咏史》,大风歌、和亲计。) 在中原伏莽、四疆多事之秋,皮锡瑞反复强调人才之登用取决于当政之识拔,希望朝廷广甄士子,蔚兴人才,又大声疾呼,寄望奇杰英才,出而扶危定倾,救亡图存,“将欲拯黎元于涂炭,振宇宙之黪黩,安可不激扬奇杰,寤寐风云者乎”(注:皮锡瑞:《师伏堂骈文》卷三,诸葛亮论、演连珠、孔融荐祢衡论、演连珠、孔融荐祢衡论、王安石论、演连珠。),“上黪下黩,必将有以扶其倾,纲颓维绝,必将有以系其纽,苟非魁杰,曷佐勘定”(注:皮锡瑞:《师伏堂骈文》卷二,春秋列国名臣序赞、春秋列国名臣序赞、春秋列国名臣序赞、唐十八学士序赞、春秋列国名臣序赞、云台中兴诸将序赞、汉武论、班超论、晋武论、唐书四夷论、晋武论、唐书四夷论、汉武论、谢安论、寇准论、谢安论。)。可见,皮锡瑞借旧史讨论人才兴废,现实用意十分明显。 第二,严防夷夏与反抗侵略。在四境不虞,外敌侵凌之际,皮锡瑞透过历史风尘,思考夷夏关系,总结前代得失,坚持严守夷夏大防,以反抗外来侵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