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地域 >

中国史学史书录续篇(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史研究》 朱仲玉 刘节 参加讨论

中国近代史学史(上下册)
    本书有长达万余言的前言。大意谓:中国近代史学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近代史学,主要包括历史实录和史学理论两大部分。史学思想占头等重要的地位,还要研究历史编纂和历史表述的方法、体例、结构和技巧,还要牵涉到史料和如何处理史料,还要研究与史学相关联的考古学、民族学、宗教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研究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对中国近代史学史的分期,作者分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史学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学两大时期,前者又分为三个阶段,即本书论述的内容。
    全书分三编,编目依次为: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时期的史学,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到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史学,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到五四运动时期的史学。
    本书虽由两位作者署名,其实是多位作者写出有关专题的长编和论文,然后由二位署名作者整理修删,再经讨论和进一步修改写成,因论文和专著在叙述方式方法和行文风格上有所区别,故本书中尚留有较多的论文式的痕迹,融会贯通工作做得还不够。又根据所见论文大都在本书第一、三编的范围内,故第二编因缺少论文的基础而显得单薄些。
    中国古代史学史纲
    本书为集体创作,执笔者七人,主编写了较多的篇幅并负责全书的审校通稿。无序言,编写宗旨见于主编写的后记。大意谓:本书是为了加强史学史这一学科的研究与教学,是为了“探索中国古代史学产生、成长、发展、变易的机制与规律,总结经过一代又一代史家长期累积起来的经验教训,继承优良的史学传统和史学遗产”,以便为“振兴、发展和繁荣当代史学”服务,以及满足本门学科的教学急切需要而编著的。
    全书分六章,章目依次为:远古历史传说与殷周春秋时期史学的产生,战国秦汉时期史学的成长,魏晋南北朝史学的发展,隋唐时期史学发展的新局面,五代宋元时期史学的继续发展,明清时期史学发展的相对停滞与新探索的出现。章下分节,节下又分许多小标题。
    从第二章开始,每章都有一节叙述时代与史学的关系。如“战国秦汉时期史学成长的社会环境”,“隋唐政治经济情况与史学的新发展”等。
    第五章第七节宋辽金史的编撰及其他史学成就,共讲七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方志的大量出现,舆地学的发展及其有关著作,金石学的创立,四大类书的编纂及其史学价值等。目前高等学校文科的课程门类已有增设,像历史地理、文献学、目录学、文化史等多有开设的,有些内容在史学史中是否可以割舍,交给别的课程去讲。
    中国近代史学思潮与流派
    本书前有汤志钧写的序,书末有作者写的后记。“后记”中说明了本书的叙述方法和二位作者的分工。大意谓,本书“试图以时代史学思潮和流派的群体性学术现象或活动为主脉,将中国近代史学的演变放到整个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结合时代变迁及其政治、经济、社会思潮、民族心理、传统意识等各种文化制约因素进行考察,以揭示其发展趋势,进而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史学变化的规律”,并谦言曰“这是一种尝试”,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全书分绪论和六章,章目依次为:鸦片战争时期的经世致用史学思潮,洋务思潮影响下的史学,二十世纪初的新史学思潮,辛亥革命时期的国粹主义史学思潮,“五四”时期的史学思潮和流派,曙光初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章下分节,节下有一层细目。“绪论”讲了三个问题,一、近代社会大变动与史学,二、近代史学发展进程与特点,三、近代史学思潮与流派。在第二个问题中,讲了作者对中国近代史学史分期的看法,认为自鸦片战争前后至19世纪90年代为中国史学近代化的酝酿期,自19世纪90年代至五四运动前后为中国近代史学的确立期。
    本书第五章的某些论述已涉及到了在1938或1939年出版的著作,虽然那些著作在撰写时可能还要上推一二年,但毕竟使人们产生了本书作者所定的下限“五四前后”已有点包容不住的感觉。这就牵涉到了中国近代史学史的下限究竟应定在什么地方为好的问题,一部这种类型的史学史著作应写到什么时候为止的问题,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中国近代史学史概要
    本书前有编者说明,大意谓:编撰本书是希冀在中国近代史学史教材建设方面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又交代了本书分梳中国近代史学的三条主线而分篇的意图。参加本书撰稿的有全国18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26位史学工作者,由主编策划组织,提出篇目提纲,校阅并删节、增补、改写若干章节,融会贯通成书。
    全书分三篇,是以叙述内容的重点分篇而不按时间顺序分篇的。上篇封建旧史学的分化、延续及没落(鸦片战争前夕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篇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兴起与发展(第二次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下篇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出现与成就(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三篇之间是互相交叉的。每篇开头有“概说”,叙述本篇要旨,然后分章论述。章数多少不一,除第三篇外,章下还分节。书末有附录中国近代史学主要著作成书年表。
    本书的分篇办法,内容是集中了,也有利于分散各地的众多作者分头写作,但是对于读者是颇为不便的,“编者说明”中所许诺的“同时指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点实际上做得并不太好,读了对为什么同一时期会有不同类型的史著的原因弄不清楚,史学思想之间的交锋也没有很好勾划出来。由于作者太多,对主编的意图理解有深有浅,文字风格也不一致,主编虽然做了“融会贯通”的工作,但还不够,许多地方仍有拼凑而成的痕迹。有些章节写得如同书录解题。上篇第三章封建旧史学的延续及没落,除了第八节论述徐世昌《清儒学案》、第九节论述《清史稿》,读后使人有封建旧史学已走到穷途末路正在没落以外,其他各节并未体现出章目中显示的主旨。总不能说封建旧史学的没落只体现在两部史著中吧!
    中国近代史学史的研究起步比古代史学史晚,读者对这方面的作品要求更加迫切,主编者看到这方面的教材暂付阙如的现实,敢于发凡起例,组织二十多人来编撰本书,其勇气与组织能力是令人钦佩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