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史通》的历史文学理论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 李成良 邱远应 参加讨论

我们这里所说的“历史文学”,是指真实的历史记载所具有的艺术性的文字表述。据此,考察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著述《史通》,发现有不少关于历史文学的论述。现试对其分析评论。
    
    刘知几的历史文学理论,有两条最基本的原则,一是“实录”,一是“简洁”。
    所谓“实录”,就是要求作者运用翔实可靠的史料,真实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良史以直录实书为贵。”(《史通·惑经》。以下引用《史通》,只注篇名)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或历史典籍,都是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但是,二者对于“真实”的要求是不同的。历史典籍要求的“真实”是对客观的“实录”,而不允许有丝毫虚构。“史之为务,申以劝诚,树之风声。”(《直书》)“夫人之生也,有贤不肖焉,若乃其恶可以诫世,其善可以示后,而死之日名无得闻焉,是谁之过欤?盖史官之责也。”(《人物》)通过直书善恶,使史籍起到诫世,示后的社会教育作用,正是史家的神圣职责。而要做到“实录”,要求史家“贵在执中”,“苦南、董之仗气直书,不避强御;韦崔之奋情肆笔,无所阿容。”(《直书》)设若阿容权势,虚美隐恶,则其所书,必会是“镂冰为璧,不可得而用也;画地为饼,不可得而食也。是以行之于世,则上下相蒙;传之于后,则示人不信。”(《载文》)换言之,“实录”是治史的基本原则,也是编写技巧的前提,记载不实而空言技巧,乃为史之大忌。
    所谓“简洁”,主要讲史书的文字表达技巧。刘知几认为,当以“简洁”为上乘,“若史之叙事也,当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若斯而已可也。”(《鉴识》)“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言语》)没有艺术性的史籍是难以传之后世的。同时,刘氏又强调,史书之“文”,绝非华而不实,只追求文字华美,“虚加练饰,轻事雕彩”,就会造成“文非文,史非史”,(《叙事》)这也是为史之大忌。
    刘氏理想中的史籍,就是坚持了“实录”与“简洁”这两个原则的典籍。“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至若书功过,记善恶,文而不丽,质而非野,使人味其滋旨,怀其德音,三复忘疲,百遍无斁。”(《叙事》)他认为《左传》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是史籍“千载之典范”,并说:“左氏之叙事也,述行师则簿领盈视,咙聒沸腾,论备火则区分在目,修饰峻整;言胜捷则收获都尽,记奔败则披靡横前;申盟誓则慷慨有余,称谲诈则欺诬可见;谈恩惠则煦如春日,纪严切则凛若秋霜;叙兴邦则滋味无量,陈亡国则凄凉可悯。或腴辞润简牍,或美句人咏歌,跌宕而不群,纵横而自得。若斯才者,殆将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闻,古今卓绝。”(《杂说上》)“其理谠而切,其文简而要,足以惩恶劝善,观风察俗者也。”(《载文》)只有这样的史籍,才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使读之者为之解颐,闻之者为之抚掌。“故能成不刊之书,著将来之法。”(《申左》)
    “实录”和“简洁”这两个基本原则是《史通》历史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实录”要求“博采”,而“简洁”则要求“善择”,“实录”要求史实的真实性,而“简洁”则要求史籍的艺术感染力。二者既是思想内容和载体形式的统一,又是史家思想品质与艺术修养的统一。刘氏这两条基本原则,既是对唐以前历史典籍的总结,又成了判断史籍撰写是否成功的两条基本标准。这对今人治史不乏启迪意义。
    
    围绕“实录”与“简洁”两个基本原则,《史通》又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历史文学理论作了具体的阐发。
    一、历史典籍与现实的关系。一部作品,从本质上说,对对象要么赞成,要么反对。漠不关心的艺术作品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因为人不是照相机,他不是给现实拍照,他或是肯定现实,或是改变现实、毁坏现实。刘知几认为:“惩恶劝善”、“树之风声”,“记功书过,彰善癉恶”是写作史籍的目的。史籍来源于客观史实,然后由历史学家典型集中后写成实现其惩恶劝善、治国安邦的愿望。
    历史典籍和文学作品一样,都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在封建社会则必须符合统治阶级的“理”与“道”,从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进行“惩劝”。“夫将叙其事,必预张其本,弥缝混说,无取腃言。”(《模拟》)这个“本”,就是统治阶级的根本道德原则,是史家撰述史籍的出发点。刘氏在谈到《春秋》时说:“据人事,仍人道,就败以明罚,因兴以立功;假日月而定历数,藉朝聘而正礼乐;微婉其说,志晦其文;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故能弥历千载,而其书独行。”(《六家》)这个“人事”与“人道”,也就是封建史家必须遵循的原则,以期“使读者求一家之废兴,则前后相会;计一人之出入,则始末可寻。”(《惑经》)起到“诫世”与“示后”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