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左传》的两种特殊叙事体例(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 易平 参加讨论

将各家史著改造重构的做法,历史上屡见不鲜。如东汉荀悦取班固的《汉书》改编为编年体《汉纪》,宋代袁枢取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改编为《通鉴纪事本末》等,皆为成功之例,但象《左传》这部史书曾经如此众多人手改编,在我国学术史上实属罕例。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后人对《左传》的改编,不同于《汉纪》、《通鉴纪事本末》那样对原著自行剪裁取舍,另铸新体的做法,《左传》的改编者们大凡遵循一条原则,用明人章太吉《左记自序》的话来说:“虽割裂(《左传》原文)之罪无所逃,而实不敢笔削一字”。吴闿生亦曰:“于《左氏》原文无一字增损,但为之移易次第,分别联缀而已”。(12)皆力求忠实于原著,不肯随意增削损益原文。其实,卑自锋椒,虞卿就是如此改编《左传》的,西汉学者刘向的《别录》将《铎氏微》、《虞氏春秋》二书一律改称为《抄撮》(13),顾名思义,可见铎、虞二氏仅仅是抄撮《左氏》有关文字联缀成篇,辑之成书。仅凭对《左传》原文分别移录拼接,可以“灿然成文”(章太吉语),联缀为“纪事本末体”篇章,便足以表明《左传》里“前前后后互有联系的片段记事”,本来就具有纪事本末的性质与特点。然而,用这种方式改编《左传》而成的诸书,皆未取得尽满人意的结果。章冲的《事类始末》算是久负盛名的,然章氏承认其书“有当省文,亦有裂字摘句,联累成文者”(14)。高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曾被《四库提要》誉为“后来居上”者,但高氏凡遇到《左传》有“一《传》关涉数事者,其文不得不重见,则随其事之主而为文之详略”(15)。所谓“于《左氏》原文无一字增损,但为之移易次第,分别联缀”的做法,实际上往往行不通。因此所有改编《左传》所成之书(包括吴闿生的《左传微》),割裂挦扯,遗漏重见,顾此失彼之弊,开卷可见,比比皆是。照吴闿生的想法,《左传》原是些单篇文字,被后人割散比附《春秋》年月,那将所有被割散编年的片断依例类合并还原,岂非易如反掌?但这不过是一种想当然而已,吴氏因有“不能遽还《左氏》旧观”之叹。
    《左传》的改编者们之所以一无例外地遇到同样的障碍,在于他们对《左传》的组织结构缺乏全面的认识,亦未了解“分年散见,隔《传》相接”这种叙事形式的复杂性,企图以偏概全,简单地按“纪事本末体”来改编原书,使之一体化,自然难以取得成功。而前人改编《左传》的经验得失,对于我们研讨其书“分年散见,隔《传》相接”叙事之例,无疑是大有启发帮助的。
    2、以上,我们着重讨论了前人按纪事本末体改编《左传》的得失, 由此不难看出“分年散见,隔《传》相接”叙事形式具有纪事本末和编年体双重性质和特点,它是《左传》的一种独特的叙事之例。下面,我们再作具体的实例分析,先从“隔《传》相接”这方面谈起。
    以《左传》成公十三、十五、十六年所记“曹子臧返国”事为例,此事大致经过是:成公十三年,晋秦战于麻隧。曹宣公作为晋国盟军参战,后死于军中。曹国派公子时欣(子臧)接回宣公尸体。其秋,公子负刍杀宣公太子篡夺君位(即曹成公),诸侯欲讨伐曹。因曹人在对秦作战时有功,晋国表示待后再行讨伐。冬,曹人葬宣公。此后子臧欲去曹,引起国内动乱。曹成公恐惧,自认罪过并挽留子臧,曹国遂安定下来。十五年春,晋会诸侯于戚,伐曹,拘捕成公,曹立子臧为曹君。子臧拒绝接受,逃往宋。十六年秋,晋会诸侯于沙随,曹人两次请求释放成公,使子臧回国,以纡国难。晋人劝说子臧返回并答应释放曹成公。子臧归国后,交出封邑爵位,不再出仕。此事分成五段散编在成公十三、十五、十六三年之中,但可以看出,这五个片段互有联系,不仅故事情节连贯,首尾完整,而且各上下片段间行文的过渡配合都流畅紧密。如成公十三年一段,有“诸侯乃请讨之(指曹国),晋人以其役之劳,请侯他年”几句。“其役之劳”句上承“麻隧之役”事,“请侯他年”句则启十五年春伐曹,执曹成公之文。又如十五年《传》“子臧反国”一段,有“曹人复请于晋”句,此言“复”,乃紧应同年秋曹人第一次请于晋。前后照映,文意完足,事虽分五段散置三年之中,仍给人以峰断云连,前后蝉接之感。
    成公七年至襄公二十九年《左传》所记的“卫孙、宁立废”事,主要内容是与卫国国君献公与大臣孙林父、宁戚之间的斗争。卫献公一度被驱逐,亡命在外数年,后又返国复位。此事背景相当复杂,卫国君臣矛盾之中又交织着晋、齐两大国之间的矛盾斗争。本事始末长达三十四年之久,从其叙事来看,是典型的“隔《传》相接”之例。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将成公七年至襄公二十九年这三十四年间《春秋》、《左传》所记卫国事之同异作一番比较并略加说明:
    (1)这三十四年间,《春秋》所记卫国参与诸侯间活动共计三十六次, 这次活动大多为诸侯征伐会盟。《左传》对此均有所反映。但这三十六事中并无单独记卫国之事处,《左传》只将卫国活动附记在主要诸侯国(多是晋国)之事中。因此,这三十六事都不能视为“卫孙、宁废立”本事的组成部分。
    (2)《春秋》单独记有卫事共计二十四条。 其中除一二无关大局者外(如襄公二十九年的“卫侯衍卒”、“葬卫献公”)《左传》皆有相应记载。值得注意的是,《春秋》所记卫事若与“孙、宁废立”事不相干者,《传》则多为空疏无物的解《经》语,实等于无《传》(16)。而《春秋》所记与“孙、宁废立”有关者,《传》必详具事实,且较集中地出现在襄公十四年卫献公出亡和二十五年、二十六年献公复国这两个关键时刻。这几年所记“孙、宁废立”事之《传》文合计,约占其本事全文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另外,《左传》还常借《春秋》事题来写与“孙、宁废立”本事相关的内容。例如襄公七年《经》“冬十月,卫献使孙林父来聘”。此条本与“孙、宁废立”本事无关,而《左传》却移花接木,着重写孙林父聘鲁时骄横无礼,见其跋扈不臣之气。杜注曰:“为十四年孙林父逐君起本,”所见甚是。这是《左传》作者惯用的手法。
    (3)《左传》另增《春秋》未载之卫事共计八条。(此属后人所谓“有《传》无《经》”者。)这三十四年中增补的卫事,如襄公十四年“晋师旷论卫人出其君(献公)”、二十年的“宁殖嘱宁喜纳君(献公)”等等,皆系“孙、宁废立”本事重要环节或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