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陈援庵先生110周年诞辰之际,重温先生的著作《通鉴胡注表微》,我又有新的感受。我们把这部著作放在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过程中去考察,从中国史学近代化的趋向上进行思考,我们对援庵先生的史学会有新的认识,而《通鉴胡注表微》这部传世之作的珍贵价值也就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 一、援庵先生的学识记里碑 《通鉴胡注表微》是陈援庵先生的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白寿彝先生说: 我愿意特别推荐《通鉴胡注表微》这部书,这是援庵先生所有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有不少值得我们好好挖掘的东西,这是更可珍视的遗产。① 这段话说明了《通鉴胡注表微》的价值,指出了深入研究《表微》书对于理解陈援庵史学、对于探讨、总结我们民族史学遗产的重要意义。 援庵先生治史的领域相当开阔,他在中国宗教史的研究上,在文献学中的目录学、校勘学、避讳学、辑佚学、年代学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通鉴胡注表微》一书集中地反映出援庵先生在治史各个方面的成绩和见解。这部书一共有二十篇,“前十篇言史法,后十篇言史事。”②但是前十篇和后十篇又是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前十篇是:本朝篇、书法篇、校勘篇、解释篇、避讳篇、考证篇、辨误篇、评论篇、感慨篇和劝戒篇。这十篇侧重谈史法,反映出先生在校勘、辑佚、目录,避讳等历史文献学领域内的成就和认识。但是言史法中又论史事。后十篇是:治术篇、臣节篇、伦纪篇、出处篇、边事篇、夷夏篇、民心篇、释志篇、生死篇和货利篇。这十篇言史事,反映出援庵先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看法,对史学的社会功能的理解、关于民族问题的认识和对宗教问题的观点。在言史事中,先生又展示了他的史法的具体运用,并且指示治史的途辙。所以,《通鉴胡注表微》全面反映援庵先生的史学思想、治史的成就和学风特征,是援庵先生史学发展到一个重要阶段的标志。 《通鉴胡注表微》一书不是援庵先生已有的治史成就的简单的总汇,而是先生治史在原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升华,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是因为,第一,《表微》言史法,是从整个史学工作的各个领域间的关系上着眼,把考据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言史法。这和单纯就某一个领域内的方法进行总结有所不同。第二,《表微》书把校勘、目录、考证等各类的方法作为相互关联的内容,作为一个方法的整体来把握,同时,援庵先生对考史、论史的方法作了更多的阐释。第三,言史法和言史事的有机结合。第四,也是十分重要的是援庵先生在论史中把前人的“通经致用”的治史传统,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把研究历史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现实的关注结合起来,表现出对历史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思考。这部书是“援老自己最满意的著作”③。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如牟润孙先生在论及《通鉴胡注表微》一书时,所指出的:“《通鉴胡注表微》所发明,岂仅限于通鉴胡注范围之内,援老史学晚年所达到的最高境界也籍着它表现出来。”④《表微》书是援庵先生的“学识记里碑”⑤是十分明确的。 应当说明,《表微》书是“援老史学晚年所达到的最高境界”籍以表现出来的作品,这里说的是“籍着它表现出来”,并不是说援庵先生此后的史学没有进展。援庵先生的思想不断的进步,对《通鉴胡注表微》的看法也在发展。这一点,先生在《通鉴胡注表微·重印后记》中说得很清楚。《重印后记》把《表微》书作为先生自己的“学识记里碑”,这又反映了先生在治史上的不断的进取精神和执着的追求。 二、具有民族特点的史学方法论 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后,中国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西方各种流派的哲学观点被介绍到中国来,影响中国近代史学的变化。一些西方史学家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著作被翻译过来,在当时的史学界影响不小,如朗格罗瓦、赛诺波(V. Langlois、Charles Seignobos)的《史学原论》、弗林(Flint )的《历史方法概论》等。中国史学家不少人编写历史研究法的著作,重要的有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及《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此外有何炳松的《历史研究法》等。提倡重视方法论的研究,并且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体现出具有特点的研究方法,是当时史学研究中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如王国维的古史二重证据法、陈寅恪的诗文证史和推论源流的考史方法、顾颉刚考辨古史的“历史演进的方法”以及傅斯年等提倡的史料整理的语言比较的考据法等等。这是中国史学发展到了近代的一种新的变化。 这里我们不详细对这些方法进行评价⑥,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思考,一、西方史学研究方法和我们民族的传统的史学有什么关系。二、我们民族的史学中有没有关于方法论的优秀遗产可供总结?或者是否只是如梁启超说的那样,前清乾嘉诸老的严格考证,就是近代科学家所应用的归纳法。⑦应该说,史学研究方法的讨论在借鉴西方学术方法论同时,要紧密和民族史学遗产的总结结合起来,从民族史学的丰富遗产中总结出具有民族特点的史学方法。我们民族史学遗产是一个大宝藏,其中包含有史学方法论的遗产,离开这样的遗产,泛泛谈谈研究方法,收到的效果很有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