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1期。 ②许鹏《清代政区治所迁徙的初步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2辑。 ③傅林祥《清代抚民厅制度形成过程初探》,《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1辑。 ④张珊珊《行政区划调整与省级核心区--以清代湖北为例》,《历史地理》第21辑。 ⑤华林甫《政区研究应该打破古、今界限》,《江汉论坛》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1期全文转载。 ⑥华林甫、成崇德《中国历代分省模式探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⑦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 ⑧吴俊范《从英、美租界道路网的形成看近代上海城市空间的早期拓展》,《历史地理》第21辑。 ⑨陈琍《上海城市生态的近代转型--以晚清上海道路为中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3辑。 ⑩唐巧天《论晚清上海作为全国外贸中心的影响力(1864-1904)--以外贸埠际转运为视角》,《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3辑。 (11)吴滔《明清江南基层区划的传统与市镇变迁--以苏州地区为中心的考察》,《历史研究》2006年第5期。 (12)熊梅《清代我国北方地区村镇关系初探--以晋南方志为中心》,《中国地方志》2007年第10期。 (13)黄忠怀《庙宇与华北平原明清村落社区的发展》,《历史地理》第21辑。 (14)王志明《雍正朝引见文官地理分布试析》,《历史档案》2007年第3期。 (15)任泉香、朱竑、李鹏《近现代中国女性人才的地理分布和区域分异》,《地理学报》2007年第2期。 (16)刘景纯《清代西安、兰州和太原的书院分布与选址》,《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3辑。 (17)刘景纯《清代黄土高原地区城镇书院的时空分布与选址特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1辑。 (18)张晓虹《晚清至民国时期陕西基督教宣教区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4辑。 (19)滕兰花《清代广西天后宫的地理分布探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3期。 (20)张桂林《试论妈祖信仰的起源、传播及其特点》,《史学月刊》1991年第4期。 (21)近两年的论文,主要有:张祥稳、惠富平《清代中晚期山地种植玉米引发的水土流失及其遏止措施》,《中国农史》2006年第3期;张萍《清代陕西植棉业发展及棉花产销格局》,《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1辑;吕卓民《明清时期西北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与演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2辑;李玉尚、陈亮《清代黄渤海鲜鱼资源数量的变动--兼论气候变迁与海洋渔业的关系》,《中国农史》2007年第1期;吴朋飞、侯甬坚《鸦片在清代山西的种植、分布及对农业环境的影响》,《中国农史》2007年第3期等。萧正洪的专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 (22)近两年论文有:郝文军《1650-1850年伊克昭盟人口复原研究---以蒙古人为研究对象》,《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2辑;玉时阶《明清时期瑶族向西南边疆及越南、老挝的迁徙》,《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3期;阚耀平《清代伊犁地区人口迁移研究》,《干旱区地理》2006年第2期等。 (23)蓝勇《清代滇铜京运路线考释》,《历史研究》2006年第3期;杨伟兵《制度变迁与地域社会:清代云贵地区改土归流和民族生态变迁新探》,《历史地理》第21辑。 (24)石超艺《明清时期漳河平原段的河道变迁及其与“引漳济运”的关系》,《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3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