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尚书•金縢》的制作时代及其史料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 李民 参加讨论

一般地说,《尚书》中,以《周书》为“真文献”。但《周书》中的《金縢》是一篇疑窦颇多,分歧较大的文字,同时,它也是一篇历来被人们所重视的文献。正是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现象,使我们有必要对它的成书时代和史料价值再作深入探讨。
    一、关于《金縢》的制作时代
    对于《金縢》的制作时代,至少有三种不同说法。一是《书序》所说的:“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即是说,《金縢》为周公自作,此后,不少人沿用此说;一是《金縢》作于周公殁后,其说见王充《论衡·感类》;一是《金縢》为后世史官所记周初的故事,其说详见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注疏》。
    以上诸说纷纭,莫衷一是,应予辨析:
    《金縢》篇共分三大段。第一段,自“既克商二年”至“王翼日乃瘳”。第二段起“武王既丧”至于“王亦未敢诮公”。第三段起于“秋大熟”,止“岁则大熟”。其中,第一段是说武王克殷二年,身患重病,周公旦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祷告,表示自己以身自许,要代武王去死,以侍奉其先王。祷告后,周公把祷告的祝册,放在金质封缄的柜子中,第二天,武王的病情就有了好转。第二段是说,过了一段时间,武王死去,管叔、蔡叔散布流言,说是周公有不利于成王的行为。周公发动东征,平定了管、蔡和武庚之乱。第三段所说,则是又过了数年之后,在某年的一个秋收时节,老天降下了雷电暴风雨,庄稼倒伏、大树拔起,周成王赶快打开金质封缄的柜子,见到了从前周公放在里面的以身代武王去死的祝册,感到十分内疚,立即以国王之葬礼改葬了周公,于是,天气恢复了正常,于是获得了当年的大丰收。
    从以上所说的《金縢》的三段内容而言,若说周公自作《金縢》,那显然是讲不通的,一个人生前不可能去写自己死后的事。是《书序》之说不可信。
    王充的《论衡》与《书序》之说法不同,认为《金縢》作于周公殁后,“当此之时,周公死,儒者说之,以为成王狐疑于周公,欲以天子礼葬公。”(《感类》)早于《论衡》的《尚书大传》,虽以《金縢》作于周公死后,但并不象《论衡》说得如此明确。以《金縢》所写的主要内容来看,《尚书大传》与《论衡》之所言为是。不过,两者都没有具体说明《金縢》作于周公死后的什么时间。
    古代的一些文献,尤其是《诗》、《书》之各篇,并不象铜器铭文那样能够“自报家门”,即是说,各篇文献往往本身并不写明自己的制作时间,更加以断篇残简之所致,因而要确定一篇古老文献的问世时间,就必须进行多方考证,方可见其端倪。准此,我们在仔细研读了《金縢》之后,认为它的制作完成的最后时间,当为战国之时。其主要根据如下:
    1.《尚书大传》中就有《金縢传》,即是说,伏生本原来就有《金縢》篇,可见《金縢》之作早于汉代,其说详见程延祚《晚书订疑》。
    2.《史记·鲁周公世家》使用汉时通行的书面语言,录用了《金縢》的内容。从“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以下,一直到“明日,武王有瘳”。这显然是《金縢》的第一段文字。之后,《鲁世家》又在“东土以集”(按即东征之胜利)以下,录用了“周公归报成王,乃为诗贻王,命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训周公”。此显系《金縢》的第二段。最后,《鲁世家》又在“周公卒后,秋未获”以下,录用了一大段文字,直到“二公命国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岁则大孰”。无疑,这是《金縢》的第三段文字。
    按《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上距战国末年不过百年时间,其所录用《金縢》之三段文字,必有所据,倘战国时《金縢》未问世,司马迁决不会大量录用,以他写史的慎重,是决不会抄用秦汉间人所造之文字的。
    3.与《史记·鲁世家》相类,两汉的一些著作中,还有言及《金縢》篇之大意者。如《汉书·梅福传》:“昔成王以诸侯礼葬周公,而皇天动威,雷雨著灾。”《后汉书·张奂传》:“昔周公葬不如礼,天乃动威。”(注曰:“《尚书大传》:周公薨,成王欲葬之于成周,天乃雷雨以风,禾即尽偃,大木斯拔,国人大恐,王葬周公于毕,示不敢臣也。”)至《论衡》则直言:“《金縢》曰: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与《今文尚书》相同,此足证两汉时人必已见秦汉之前的《金縢》篇。
    4.遍查先秦文献,未见载有《金縢》之名,也不见有上用《金縢》文字之处。仅《墨子·耕柱》中有这样一段话:“古者周公旦非关叔,东处于商盖,人皆谓之狂;后世称其德,扬其名,至今不息。”后来有人认为,这段话与《金縢》有关。究其实,它与《金縢》并无一致之处,而且,《墨子》成书较晚,不足以说明先秦时事之原委。以此看出,倘若《金縢》成书于战国之前,其在战国诸子中必有引用处,是知,《金縢》之问世,又必在春秋以后。
    由上述四点所说,《金縢》的制作情况大体上与《尧典》、《禹贡》相同:皆是原本有一些历史素材,又杂厕了一些传闻资料,流传至于战国,则逐步形成了一篇文字,所以皮锡瑞在《经学通论》中曾说:“《汉书》谓迁从孔安国问故,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縢》多古文说,其言亦无确证。”皮氏在此是为司马迁及《史记》辨解,认为司马迁原非古文说。关于司马迁是尊从古文,还是今文?此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之内,姑且不论,但皮氏把《金縢》与《尧典》、《禹贡》等篇放在一起,可见他已看出《金縢》之制作与《尧典》、《禹贡》有相似之处。
    这里,我们还须说明,《金縢》虽写成于战国时代,但现今见到的《金縢》篇,亦并非战国的本子,即非秦火前之底本。这是由于秦火后至汉代重出《尚书》时,又经过了汉代人的再度整理,观《史记·鲁周公世家》对《金縢》的录用,并不相连贯,即是说,三段文字并没有连在一起,而且也未点出《金縢》之篇名。以此看出,在司马迁时期,《金縢》篇尚有散乱痕迹,至汉中叶后,才有人复将散乱处加以整理。无疑,这时整理的《金縢》本子,与战国底本,必会大同而有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