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地域 >

唐代刺史与旌表制度(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西社会科学》 张卫东 参加讨论

综合以上议论,无论我们怎样理解唐代的忠孝节烈观念,较之前代,这些观念在唐代都得到了强化,并为宋代的继续强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忠孝节烈观念之所以在唐代逐渐强化,无疑与官方的大力提倡、与旌表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刺史作为唐代地方统治力量的代表,肩负对广大民众实施教化的重要任务。由于旌表各种忠孝节烈的强大的示范性和感召力,无疑是刺史对民众实施教化最方便和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唐代刺史之所以很热心地积极提倡旌表制度,自然也就容易理解了。实际上,也正是由于唐代刺史的大力提倡,唐代民间的忠孝行为出现了许多非常狂热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使唐代的旌表制度走向了“异化”。
    注释:
    ①旌表制度起源,参见秦永洲、韩帅《中国旌表制度溯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汉代旌表制度,参见韩帅《汉代的旌表方式》(《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②唐代和旌表有关的研究可参见如下成果:王燕平《唐代对“孝”的提倡与保障》(《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3期)和《唐代对“忠”的理解及忠孝关系》(《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第11期)、季庆阳《试论唐代的“孝治”》(《宁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朱海《唐代忠孝问题探讨--以官僚士大夫阶层为中心》(《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张小稳《贞节观念历史演进轨迹的重构--汉唐间贞节观念的不断加强》(《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第6期)、王美华《官方旌表与唐宋两代孝悌行为的变异》(《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于赓哲《割股奉亲缘起的社会背景考察--以唐代为中心》(《史学月刊》2006年第2期)、毛阳光《从墓志看唐代妇女的贞节观》(《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等等。除王美华的文章外,以上其他文章间或涉及唐代旌表制度,但均非专论唐代旌表制度。
    ③像前代一样,唐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忠”与“孝”对维系其统治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可参见:王燕平《唐代对“孝”的提倡与保障》(《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3期)和《唐代对“忠”的理解及忠孝关系》(《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第11期)、季庆阳《试论唐代的“孝治”》(《宁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朱海《唐代忠孝问题探讨--以官僚士大夫阶层为中心》(《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等等。
    ④见《旧唐书》卷43《职官志·户部郎中》。按:《唐六典》卷3《尚书户部》、《通典》卷6《食货六·赋税下》所载略同。此令仁井田陞定为开元七年、二十五年令,参氏著《唐令拾遗·赋役令第二十三·孝子顺孙同籍免课役》(长春出版社1989年版,第612页)。
    ⑤分别参见《册府元龟》卷138《帝王部·旌表二》、卷139《帝王部·旌表三》、卷140《帝王部·旌表四》。
    ⑥参见王美华《官方旌表与唐宋两代孝悌行为的变异》(《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⑦相关研究可参见:王美华《官方旌表与唐宋两代孝悌行为的变异》(《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于赓哲《割股奉亲缘起的社会背景考察--以唐代为中心》(《史学月刊》2006年第2期)。
    ⑧参见: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董家遵《历代节烈妇女的统计》(载鲍家麟主编《中国古代婚姻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原文参考文献:
    [1]秦永洲,韩帅.中国旌表制度溯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6).
    [2]张小稳.贞节观念历史演进轨迹的重构--汉唐间贞节观念的不断加强[J].妇女研究论丛,2008,(6).
    [3](清)董诰,等。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后晋)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宋)宋敏求.唐大诏令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8.
    [6](宋)王钦若.册府元龟[M].北京:中华书局,1960.
    [7](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8](宋)王溥.唐会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9](日)仁井田陞.唐令拾遗[M].长春:长春出版社,1989.
    [10](唐)韩愈.韩昌黎文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1]毛阳光.从墓志看唐代妇女的贞节观[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0,(2).
    [12]王旭光.陋习割股[J].文史知识,1999,(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