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陈书》纪传疑年录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 许福谦 参加讨论

自清钱大昕撰《疑年录》,二百年来,治疑年之学者虽前赴后继,代有其人,然检其著述之多寡,亦仅能不绝如缕而已,可见其用力之艰难也。余生也晚,不自量力,亦欲效之为《魏晋南北朝史传人物疑年录》,以这一历史时期的正史为主,旁及碑刻墓志、杂史、僧传,杂采诗文、笔记、小说等,自成一书。顾兹事体大,非一蹴可就,故先化整为零,分取诸种史籍中人物载有生卒年者,逐一检核,有疑则随手为之笺证,以备他年聚沙成塔之用。
    今本《陈书》纪传人物生卒年月多误,盖有三因焉。一,姚思廉撰述草率,原即有误;二,后人传抄刊刻,不免又增新误;三,学者见其有误,亟起校勘,复有以不误为误者。而近出记载历史人物生卒年里之书籍,如姜亮夫先生《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吴海林李延沛《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二十六史大辞典》等,考校不精,往往照猫画虎,以讹传讹,沿袭其误。笔者素所留意,积年笺证已有数十则矣。因择其未经前贤考订,或虽考订而仍存留有种种问题者,依原书先后顺序排列,上引有疑文字,下列按语予以考证,计有本纪部分二人,列传部分二十一人,纂集为文,题之曰《〈陈书〉纪传疑年录》,以就正于学者通人焉。
    一、陈茜(文帝、世祖)
    《陈书》卷三《世祖纪》云:“天康元年……夏四月……癸酉,世祖疾甚。是日,崩于有觉殿。”
    按:《南史》卷九《陈文帝纪》所载年月日俱同,兹不复录。据此,《陈书》、《南史》唯载陈茜去世于天康元年(公元566年),而不载其出生之年,亦不云其享年几何。陈茜是陈朝有作为的君主,若其生年、享年俱缺,岂非憾事?幸而《建康实录》卷一九《陈世祖文皇帝篇》明载:“(天康元年)夏四月癸酉,帝崩于有觉殿。……帝年四十即位,在位八年。”《建康实录》为唐许嵩所撰,虽非良史,然其时去陈朝未远,故此书中所载内容多可与《陈书》、《南史》相互补充、相互发明。据《陈书》、《南史》,陈茜即位称帝在永定三年(559年),至天康元年(566年)去世,首尾各以一年计,正好八年,可证《建康实录》“在位八年”之语不虚,则其“帝年四十即位”云云当别有所据。陈茜即位时年四十,以此推算应出生于梁普通元年(520年),至天康元年(566年)病死,享年当为四十七岁。
    二、陈伯宗(废帝)
    《陈书》卷四《废帝纪》云:“梁承圣三年五月庚寅生。……太建二年四月薨,时年十九。”
    按:《南史》卷九《陈废帝纪》所载与上引文略同,不录。又《建康实录》卷一九《陈废皇帝篇》亦云:“梁承圣三年五月庚寅生。……薨年十九。”三书所载陈伯宗生年均为梁承圣三年(554年),得年则均为十九岁。看似众口一辞,其实大有问题。自梁承圣三年(554年)至陈太建二年(570年),首尾各以一年计,方才十有七年。这样便会有两种可能,一,陈伯宗生于承圣三年(554年),至太建二年(570年)死,得年当为十七岁,非十九岁。二,伯宗得年十九不误,而其出生之年则非承圣三年(554年),而应再向前逆推二年,即承圣元年(552年)。这两种可能哪一种对,就目前的史料来看,殊难判断。中华书局版《建康实录》(张忱石点校)校勘记云:“陈废帝生于梁承圣三年,薨于太建二年,则其年当为十七,此云‘十九’,恐误。”是只从一种可能出发而得到的结论,忽视了另一种可能的存在。姑志之,以俟后考。
    三、柳敬言(宣帝柳皇后)
    《陈书》卷七《高宗柳皇后传》云:“陈亡,入长安。(隋)大业十一年薨于东都,年八十三。”
    按:《南史》卷一二《陈宣帝柳皇后传》云:“隋大业十二年薨于东都,年八十三。”享年虽然相同,卒年却比《陈书》晚了一年。又《建康实录》卷二○《陈后主长城公篇》附有柳皇后小传,云:“隋大业十三年薨于东都,年八十三。”其卒年比《南史》又晚一年。据此,区区一柳皇后,其卒年已有大业十一年(615年)、十二年(616年)、十三年(617年)三种说法了,是各有所据,还是传抄致讹,已难确知。然而问题还不止此。三书均载柳皇后享年八十三岁,以此推算,则应生于梁中大通五年(533年),或中大通六年(534年),或大同元年(535年)。但根据其它史料分析研究,柳皇后实不可能出生如此之早。据《陈书》本传云:“父偃,……大宝中为鄱阳太守,卒官。后时年九岁,干理家事,有若成人。”知柳皇后在其父柳偃去世时年方九岁,尚未成人。柳偃其人,《梁书》、《南史》均有传,而《梁书》卷二一《柳恽传附子偃传》明载:“拜……鄱阳内史,大宝元年卒。”柳偃死于大宝元年(550年),柳皇后以九岁未成人之身“干理家事,有若成人”,则当生于梁大同八年(542年)。至隋大业十一年(615年)、或十二年(616年)、或十三年(617年),享年仅为七十四岁,或七十五岁,或七十六岁,要之不能高达八十三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