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陈书》纪传疑年录(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 许福谦 参加讨论

十四、陈伯茂(始兴王)
    《陈书》卷二八《世祖九王·始兴王伯茂传》云:“世祖第二子也。……(光大)二年十一月,……于路遇盗,殒于车中,时年十八。”
    按:陈伯茂为废帝陈伯宗诸弟中最年长者,因不满其叔父陈顼(即陈宣帝,时尚未即位)专政,遂为陈顼害死。《陈书》本传犹闪烁其辞,《南史》卷六五《陈宗室诸王·始兴王伯茂传》则直书:“光大二年……宣帝遣盗殒之于车中,年十八。”兹不详论,然二书均载伯茂死时年十八岁,仍有疑问焉。伯茂为废帝陈伯宗之弟,其年岁应小于废帝。废帝有生于梁承圣元年(552年)、承圣三年(554年)两种可能,已见上文。陈伯茂之生年,当在其后。据《陈书》、《南史》本传,伯茂死于光大二年(568年),得年十八岁,当生于梁大宝二年(551年),早于承圣元年(552年),更早于承圣三年(554年),是年长于其兄废帝矣。寻绎文义,“时年十八”当误,伯茂之年必小于此。
    十五、陈伯山(鄱阳山)
    《陈书》卷二八《世祖九王·鄱阳王伯山传》云:“世祖第三子也。……(祯明)三年正月薨,时年四十。”
    按:《南史》卷六五《陈宗室诸王·鄱阳王伯山传》所载略同,唯得年则缺载。如依上引文“时年四十”推算,伯山当生于梁大宝元年(550年)。伯山为陈文帝第三子,废帝伯宗、始兴王伯茂之弟,而其生年却早于废弟、亦早于伯茂,此为不可能之事,故伯山得年必不能达四十岁。言四十者,盖亦举其大数,实际年龄要小一些。
    十六、陈叔达(义阳王)
    《陈书》卷二八《高祖二十九王·义阳王叔达传》云:“高宗第十七子也。太建十四年立为义阳王。……祯明元年除丹阳尹,三年入关。隋大业中为内史,至绛郡通守。”
    按:《南史》卷六五《陈宗室诸王·义阳王叔达传》所载略同,唯增入唐后事迹,云:“武德中,位侍中,封江国公,历礼部尚书,卒。”陈叔达入唐后位至宰相,为世名臣,其行事自当具详于唐初国史,故《陈书》、《南史》本传特简,略述官爵而已,亦不载生卒年。然据现有史料排比考证,则其年岁不难大体明了:据《旧唐书》卷六一《陈叔达传》,知叔达于贞观九年(635年)卒;又同书同卷同传云:“在陈封义阳王,年十余岁,尝侍宴,赋诗十韵,援笔便就,仆射徐陵甚奇之。”又《陈书》卷二六《徐陵传》载陵卒于至德元年(583年),陈叔达之为徐陵赏识,必在此年之前,最迟也不得过此年。又《陈书》、《南史》本传并云叔达为宣帝(《陈书》称其庙号高宗)第十七子,其年岁自应略小于宣帝第十六子岳阳王陈叔慎;又据《陈书》卷二八《高宗二十九王·岳阳王叔慎传》,陈叔慎太建十四年(582年)受封王爵,时年十一;祯明三年(589年)死,时年十八,依此推算,当生于太建四年(572年)。综上所述,陈叔达既应生于太建四年(572年)后,又须在至德元年(583年)前“年十余岁”,便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生于太建四年(572年)当年,这样到至德元年(583年)便有十二岁;二是生于太建五年(572年),到至德元年(583年)正好是十一岁。到贞观九年(635年)叔达卒,享年应是六十五岁,或是六十四岁。
    十七、蔡徵
    《陈书》卷二九《蔡徵传》云:“祯明三年,隋军济江,……城陷,随例入关。……历尚书民部仪曹郎,转给事郎,卒,时年六十七。”
    按:《陈书》本传唯云蔡徵享年六十七岁,而不言其卒于何年,然又云:“年六岁,诣梁吏部尚书褚翔,翔叹其颖悟。”《南史》卷六八《蔡景历传附子徵传》略同,不录。据此,知蔡徵年六岁时褚翔正为吏部尚书。检《梁书》卷四一《褚翔传》云:“太清二年,迁守吏部尚书。其年冬,侯景围宫城,翔于围内丁母忧,以毁卒。”《南史》卷二八《褚裕之传附褚翔传》略同,不录。由此可知褚翔为吏部尚书在梁太清二年(548年),且当年即死。故蔡徵之诣褚翔,必在此年。以此推之,蔡徵当生于梁大同九年(543年),享年六十七,则当卒于隋大业五年(609年)。
    十八、萧摩诃
    《陈书》卷三一《萧摩诃传》云:“侯景之乱,高祖赴援京师,(蔡)路养起兵拒高祖。摩诃时年十三,单骑出战,军中莫有当者。……入隋,授开府仪同三司。寻从汉王(杨)谅诣并州,同谅作逆,伏诛,时年七十三。”
    按:《南史》卷六七《萧摩诃传》略同,不录。然细绎上引文字,则内中藏有矛盾。据《陈书》卷一《高祖纪》,知陈霸先赴援京师及与蔡路养交战均在梁大宝元年(550年)。若此时萧摩诃年十三,则应生于梁大同四年(538年)。又据《隋书》卷四五《文帝四子传》,知汉王杨谅起兵作乱及败死均在隋仁寿四年(604年),萧摩诃之从乱被杀,亦当在此年。若摩诃死时年七十三,则当生于梁中大通四年(532年)。二说相差六年之久,而竟同出一传,前后龃龉如此。萧摩诃一代名将,活跃于南朝后期数十年,其生卒年、享年自当弄清。笔者自《陈书》本传又揆得一证,可解此惑,传云:“年未弱冠,随侯安都在京口,性好射猎,无日不畋游。”又《南史》本传亦同,不录。又检《陈书》卷八《侯安都传》,知安都屯驻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在侯景之乱平定后至陈霸先袭杀王僧辩前,即自梁承圣元年(552年)至四年(555年)之间。若萧摩诃生于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那么他随侯安都在京口时,已是自二十一岁至二十四岁之间,与“年未弱冠”之语显然不合。但若摩诃生于梁大同四年(538年),则在京口时年方十五至十八岁,与“年未弱冠”之语正合。由此可断萧摩诃生于梁大同四年(538年),死于隋仁寿四年(604年),得年为六十七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