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场:林平和(铭传大学)《试论敦煌文献之辑佚价值》,概述敦煌写本中的佚书 和佚诗文。王克芬(中国艺术研究院)《敦煌舞蹈壁画研究》,考查了敦煌壁画中舞蹈形 象的来源。陈应时(上海音乐学院)《论敦煌乐谱的节奏解释》,对比其他构拟方案,提 出自己的解释结果。林聪明(逢甲大学)《谈吐鲁番蓝书写本》,统计了蓝书的形态、年 代,并与墨书和朱书写本做比较。 听了三天的会议论文和讨论,我感到作为新世纪的第一场敦煌学会议,确实为今后敦 煌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与新课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1.随着俄藏敦煌文 献和中国一些小收集品的出版,不仅要辨别藏经洞文献和混入的新疆、黑城等地文书, 也要辨别真伪写本。2.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应当扩大,特别是要把和敦煌一样同处于唐朝 文化周边的吐鲁番、于阗、日本、越南的材料都作为参考,进行对比研究。过去我们比 较注重吐鲁番的材料,今后应当重点放在日本传存的资料上。3.从研究方法上来说,希 望由多学科向跨学科发展。本次会议的一些力作,提倡跨学科研究,如朱雷用文史互证 的方法,阐明了敦煌讲唱文艺作品中的史事;郑阿财收集各种形式的佛典,给以历史的 解说;王三庆则从佛教斋会的历史存在形式,来看敦煌斋愿文的功能。可见,跨学科的 研究方法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11月5-7日,会议代表从台中到台北,参观了东吴大学、“故宫博物院”、中央图书 馆、汉学研究中心、中研院傅斯年图书馆、文哲所,还看到一些敦煌卷子,其中尤其以 傅斯年图书馆藏卷最珍贵,因为这批敦煌卷子品质较佳,而且长期不为学界所知,只是 在不久以前才有郑阿财教授的目录发表。 与会者在汉学研究中心举行座谈,由中心主任庄芳荣和大陆敦煌学会秘书长柴剑虹两 位先生主持,依次发言的有:荣新江谈敦煌写本真伪问题,强调要熟悉清末民初历史, 要建立写本流传档案,要注重写本内容。郝春文谈敦煌历史文书的整理和研究,强调按 号校录文书的重要性,需要加强对社会史、图像学和民族语言的研究。项楚谈敦煌文学 研究,认为扩展的余地在宗教文学、仪式文学作品和理论探讨,强调加强语言学的根基 ,开展跨学科研究。王三庆谈敦煌文献缀合,呼吁汉学研究中心支持建立敦煌数据库乃 至网络数据图书馆,使其成为敦煌学的信息交换中心。陈国灿谈吐鲁番文书的研究现状 和吐鲁番文书总目的编纂工作。高田时雄谈日本敦煌学研究,认为并不乐观,他介绍了 日本藏敦煌卷子的情况,并谈到京都大学所藏李盛铎旧藏文书照片的出版问题。他呼吁 成立国际敦煌学研究协调委员会,以安排电子文本、图像的录入工作,协调召开会议和 研究课题。衣川贤次提示日本的读书班的多学科研究方法,值得中国学者借鉴。郑阿财 谈台湾的敦煌学研究,建议出版《台湾藏敦煌文献》大型图录。王小盾呼吁突破“敦煌 学”的藩篱,站在整个学术史、文学史高度来研究敦煌文献。黄正建提议总结敦煌学的 教学经验,指出敦煌学的发展需要批评,应当提倡批评学风。 这场座谈会的学术水准较高,给“21世纪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划上一个圆满的句 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