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西方实证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社会科学战线》 侯云灏 参加讨论

西方实证史学是指18世纪末期、特别是19世纪以来兴起的一种史学思潮,它是对18世纪启蒙时代学者,将史学哲学化所带来的史学危机的一种反拨,是一种将史学学科化和科学化的思想倾向。实证史学包括以兰克及其学生为代表的兰克史学和以巴克尔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史学。西学东渐中的实证史学,除留学生所带回的兰克史学思想外,主要包括通过日本传入的西方实证史学,以及对西方实证史学如巴克尔《英国文明史》、伯伦汉《史学研究法》和朗格诺瓦、瑟诺博司《史学原论》的翻译和传播情况。
    一、巴克尔的实证主义史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巴克尔是英国实证主义史学家,其代表作是《英国文明史》。国内较早介绍巴克尔及其史学的是1902年广智书局刊印的、“中国广东青年”翻译的《泰西政治学者列传》(日本人杉山藤次郎原编)中的《邈克尔传》,该书介绍了巴克尔的生平和写《英国文明史》的情况。1903年,南洋公学译书院据英文原本译出了卷一的前五章,前附作者传略,并把巴克尔的观点概括为十个要点加以介绍。1906年到1907年《学部官报》第三至二十八期,又刊载了魏易节译的该书的前三章。与此同时,汪荣宝的《史学概论》和浮田和民的《史学通论》等书,也对巴克尔的史学及其实证方法有所征引和介绍。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地理与文明之关系》的观点也受到巴克尔的影响。1932年,朱谦之《历史哲学大纲》第六章第五节有专文介绍巴克尔的历史哲学。(注:朱谦之:《历史哲学大纲》,民智书局,1932年版。)1936年和1946年,由胡肇椿翻译的《英国文化史》上册和中册先后出版。
    由胡肇椿翻译的《英国文化史》上册共包括七章:历史研究的方法,自然定律的影响,形上学者所应用的方法,道德定律与知识定律的比较,宗教文学及政治的影响,历史文学的起源,由16世纪至18世纪的英国思想。
    美国史学家J·W·汤普森在《历史著作史》下卷第四分册说:“巴克尔藐视传记家和历史家似乎已经养成的单纯编辑事实和资料的习惯,并大胆提出在远为广阔的归纳法的基础上搞‘历史科学’。能干的批评家认为他的著作是用演绎法说明物质原因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的伟大尝试。巴克尔的记述虽说并不完美,但从来还没人否认他的书很有见地;除了那结论以外,他对当时青年人的激励也是不应当忘记的。”(注:汤普森著,孙秉莹等译:《历史著作史》下卷第四分册,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611页。)
    巴克尔的史学观点主要包括:首先,历史学是一门科学,人类社会与自然现象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研究历史之方法及人类活动规律性之证明的叙述,这些活动本为思想定律及自然定律所支配:故两部分之定律皆须研究,且不恃自然科学,历史亦不能成立。”(注:博克尔著,胡肇椿译:《英国文化史》上册,中山文化教育馆编辑,商务印书馆发行,第1页,第127页。)人类活动受着精神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支配,必须研究这些人类活动的规律并加以证明。历史学家的责任就是要说明各民族的历史进程都是有规律的,只有通过揭示因果关系来阐明这种规律,才能把历史学上升为科学。因此,不借助于自然科学,科学的历史学便无以成立。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规律有三种,即自然规律、道德规律和知识规律。自然规律是指土壤、气候、食料、财富等自然界的各个方面因素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土壤、气候等对人的影响,对社会财富的创造和分配,对阶级的形成、对政治和社会不平等现象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自然条件对人的影响力量与人类知识的进展程度成反比。道德规律是静止不变的,也是长期起作用的因素,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知识规律,因为自然环境只有通过人的思想才能发生作用,人的智力和知识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每个文明国家的历史都是知识发展史,在支配人类进步的两种规律中,精神规律比自然规律更为重要,知识是支配人类的惟一力量,当人类只有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充分认识,当人类能够不受限制地对知识和规律加以科学的应用时,人类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从而推动文明的发展。
    其次,在史学方法上,巴克尔反对麦考莱和卡莱尔不承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因此也根本不相信历史能成为科学的观点。巴克尔主张像维科、孟德斯鸠、黑格尔和孔德那样致力于探讨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寻求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既然承认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就必然会反对把历史视为偶然现象的堆积和超自然力量的干预,他批评兰克学派同辉格学派一样,都不重视历史的概括。主张历史科学不是仅让史料自己说话,从而获得事实的真相,科学的特征是建立规律,具有法则式的研究倾向。(注:伊格尔斯著,赵世玲等译:《欧洲史学的新方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33页。)史学家在收集了史料之后,就应当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然后进行概括,以便发现史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规律,使历史从孤立的、个别的现象记录变为连续的、可以理解的记载。“事实证明,人的行为虽然以先辈为指导但实际上决不是无规律可寻的。无论其行为表现得多么反复无常但仅仅是庞大的宇宙秩序中的一部分,同宇宙秩序一样受着严格因果关系的制约,而限于我们目前的知识水平,对这个宇宙秩序只能窥见其大概。”(注: 博克尔著,胡肇椿译:《英国文化史》上册,中山文化教育馆编辑,商务印书馆发行, 第1页,第127页。)
    第三,在历史研究和著述的基本方法上,巴克尔主张史学家要把视线从宗教、政治、军事、外交的狭小范围,扩大到物质生产、经济关系、各种制度、科学技术、思想意识、文学艺术等领域中去。应把人类、社会、民族及其文化当作历史的主要内容,应当记述人类的全部活动、民众的生活和知识的传播过程,应当探讨支配社会发展、民族命运和文明进化的规律。因此,在对待史料、史实的态度上和在编纂方法上,巴克尔也坚持科学的态度。
    总之,巴克尔所代表的实证主义史学,要扩大历史研究的范围,把人类整个文明史均纳入历史研究的范围,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方向,坚持用自然科学知识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坚持史料批评方面的科学方向,坚持追求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