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伯伦汉与《史学研究法》 伯伦汉的《史学研究法》写于1889年,1937年由陈韬译成中文,作为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丛书之一种,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比朗格诺瓦、瑟诺博司的《史学原论》(1897年初版)早,在西方影响很大,是实证史学理论和方法论之代表作。 该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包括: 关于历史学的定义:“历史为人类演化之学,从可知史学所从事者,为一广大而多方面的关连之有生气的全体。兰克曾谓史之任务,不在无生气的罗列材料,而在求其有生气的理解,俾吾人可知革一时代内人类之趋向若何,其所追求者为何,所获得者以及所达到者又如何;兰克此言,吾人实首肯之。”(注:伯伦汉著,陈韬译:《史学方法论 》,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5页,第10页,第14页,第63页,第185-186页,第495页,第497~498页,第522~523页。)又引兰克的话说:“欲使科学能发生影响,必先使其科学而后可……,必先去其致用之念,使科学成为客观无私者,而后可语致用,而后能发生影响于当前之事物。”(注:伯伦汉著,陈韬译:《史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5页,第10页,第14页,第63页,第185-186页,第495页,第497~498页,第522~523页。)历史是一种社会科学,“史之任务,在以已往之事实,说明人类社会状态之产生及形成。”(注:伯伦汉著,陈韬译:《史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5页,第10页,第14页,第63页,第185-186页,第495页,第497~498页,第522~523页。)但是,作者不同意巴克尔把历史学等同于自然科学。(注:伯伦汉著,陈韬译:《史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5页,第10页,第14页,第63页,第185-186页,第495页,第497~498页,第522~523页。) 在历史的科学与艺术的关系问题上,兰克曾谓“历史兼为科学与艺术之二者,其精密及资人参考,科学也,其对于高尚之精神能予人以趣味,则又为艺术也。……兰克氏亦深知此种二重任务之难以实现,仅足悬为至高之理想,故其结论仍谓一历史著作之最要条件,在于求真,所叙述者必须与事实相符,科学的贡献,实为其最重要之事。” 历史研究的方法可约之为四类:“其一为史料学,专论史料之搜罗采集,其二为考证学,在鉴别史料以及确定事实性,其三为综合的观察,在认识事实之意义及其间之连系性,其四则为叙述,系将所认识之事实,按其连系性表出之。”“从事于史料学时,必须先有综观是也。”“批判的研究也,公平的综观也,客观的叙述也,凡此种种,均互相连系,其目的在求完全之真理而已。”(注:伯伦汉著,陈韬译:《史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5页,第10页,第14页,第63页,第185~186页,第495页,第497~498页,第522~523页。) 考证,“历史考证之任务,在将史料之可靠性及其所表述之事实,判断的确定之,或指出其或然性可至于何程度。然此为其积极的任务,其消极的任务,则在指出某种事实及情节之不可信。”这种考证就是一种判断:“一部分是关于史料与事实间之关系,一部分则是关于事实与事实间之关系。”而历史考证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事实性。“历史必经有方法的考证后,乃得成为科学。”对历史学客观性的新解释:“故凡一种知识,系以人类所有之一切工具求得之,能尽与实在性相应者,即得谓之客观的知识。故每种科学,均可含有其所能达之客观性,而此客观性之程度,则除人类之禀赋而外,兼与对象之性质及应用于其上之工具有关,换言之,与各该科学之材料及方法亦有关也。倘有一种知识,其客观性远在此项可及的客观性之后,则吾人可称之为主观的。因人类之一般的禀赋及科学之材料为已有而无多变化者,故其能否达于该项客观程度,主要者在于认识之方法。至于此方法之主要任务,则就此方面言之,在将材料尽量的与吾人之认识能力如是相连系,使其适合于吾人之认识目标,力求避去吾人自然禀赋上之影响。凡能尽量如此之方法,吾人称之为客观的,落于其后者则谓之主观的。缘此,不仅一科目方面之方法与结果可相比较,且数科目之间,亦得相互比较也。惟客观与主观之概念,自均为相对者。”(注:伯伦汉著,陈韬译:《史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5页,第10页,第14页,第63页,第185-186页,第495页,第497~498页,第522~523页。)强调历史学研究和认识工具与方法的扩张,强调历史学客观性的相对性。 关于历史学的客观性与考证及综观之关系:在史学的客观性问题上,“如以为仅有客观的考证,即可解决一切,无须有客观的综观者,则其错误殊甚,盖此项机能之间,在在有其连系,为不可分开者也。”“史学内所可达的客观性至于何程度,此与综观最有关系,吾人已屡言及之。史料之运用,是否能合于客观性,此与综观有关;史料学之探求史料,将隐而不易见者抉出之,俾搜集能臻于完备,此与综观有关;其他如考证学之知注意于事实性,将不良之史料加以整理,使其能适于吾人之用,此亦与综观有关,故如综观不能尽其职,则极有价值之史料,往往易被忽视,或可使考证学失其用,误采不良之史料。……在其他之材料方面,亦多有如此者,必待综观之范围扩大而深入后,乃能注及之,因而材料得所补充,客观知识方始可能。须知人类动作之各方面,相互间均有密切之关系,故必一方面有进步,他方面乃能随而有进步也。”“在研究之低等的机能方面,综观已能如是决定其客观性之程度,在高等的机能方面,自更不待言矣。”( 注:伯伦汉著,陈韬译:《史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5页,第10页,第14页,第63页,第185-186页,第495页,第497~498页,第522~523页。) 总括起来,历史学的认识过程是:“由确切的问题出发,史料学为之搜罗史料,考证学将其加以考证,以识别其真伪,确定其中之事实性;于是藉解释之助,求其对于所欲认识的因果关系之意义;综结及复述,使吾人知此项关系之所在;而用尽量客观的价值判断后,吾人可认识事实间之关系,以及其与演化上之整个及一般间之关系;最后则叙述法将所得之结果,尽可能的不失其真而叙述之。于此,吾人对于叙说的历史所要求之审美兴味,以及借鉴的历史所要求之心理训育的意义,自亦当可能的顾及之,惟须将其置于科学的目的之后,故一切个别事实,均视为连贯的演化系列中之要素,而此项演化系列,则为人类全部社会演化中之事也。”(注:伯伦汉著,陈韬译:《史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5页,第10页,第14页,第63页,第185-186页,第495页,第497~498页,第522~523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