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中国的史学评论:刘知几和司马光(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安徽史学》 E.G.普列布兰克 参加讨论

助手们完成“长编”后,司马光开始定稿工作。他检阅“长编”,择其最要者,并加以文字节略和润饰。这样,他把冗长的“长编”删削到二百九十四卷。六百卷的唐纪长编被删削到八十一卷。虽然司马光为《通鉴》所做的工作仅此而已;但是,他在准备阶段为其助手们所作的周全计划和指导,则清楚地表明:他自始至终是统领全局的。
    与二百九十四卷的《资治通鉴》一起,司马光还向朝廷呈递了《通鉴目录》和《通鉴考异》二书。《通鉴目录》三十卷,它是在“丛目”的基础上编成的。《通鉴考异》也是三十卷,它是在范祖禹等人在着手“长编”时所作的注释基础上写成的。《考异》与《通鉴》的一同公布,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巨大变革。它表明:司马光不是象前代史家那样,仅仅满足于自己的主观判断来选择材料,然后再以隐晦的方式来叙述史事而不作任何说明;相反,他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选择材料,然后又把它们公之于世,由众人评判。这固然是由于在印刷术初步运用的北宋时代,知识传播的加快以及学术水平的提高,但更重要的却是由于司马光本人的科学态度。
    在搜集材料方面,司马光主张广收博采,其引用书目的著作门类非常广泛,有正史、实录、编年史、杂史、私家传记、地理志、文集、碑铭文字、诗词、轶事汇编,等等,但却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一概地加以接受。在《答范梦得》一信中,他就说:“诗赋等着若止为文章,诏诰若止为除官及妖异止于怪诞,诙谐止于取笑之类,便请直削不妨”。《新唐书》的作者昧于博采而失于真实,从而受到后人的激烈批评。然而,司马光的《通鉴》,取材则更为广博,但却没有招来后人的任何指责。
    在给范祖禹的那封信中,司马光指示道:“若彼年月事迹有相违戾不同者,则请选择一证据分明,情理近于得实者”。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光对材料的鉴别主要有两个标准:其一,材料本身证据分明(positive evidence),其二,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可能性(inherent probability)。如果我们将这两个标准与《考异》中的有关实例相对照,我们就会发现:在鉴别那些互有歧异的材料时,《考异》做的非常审慎,对那些有具体时间的材料,则更是如此。此外,对那些内在不可能(inherent unlikely)的材料,司马光也有自己独到的鉴识。他摒弃了许多传说故事,因为他认为这些传说或者党同伐异,或者纯是奇闻轶事,与某个历史人物的性格(character)或者某种可能的动机(probable motivation)相矛盾。当然,司马光对史料的鉴别也有很大程度上的主观因素,但这却是历史学家们在鉴别史料时所不可避免的。因为他们的的鉴别必须立足于已获得的有关人事方面的知识(peneral knowledge of men and affairs)。科学的史家总是尽力通过严谨的材料分析技术来减少主观的成份,但他也决不可能完全摆脱主观的因素。从这点来看,尽管司马光对材料真伪的鉴别首先是基于其主观的判断,但他仍是一个科学的史学家。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司马光史学方法中一个最为严重的局限性——也是人们常常提及的中国所有传统史家共同的局限性是,他很少看到人的特点(man's character),往往把自己的注意力只局限于某一时期某一孤立的事件方面,而没有看到这一事件与其它事件一起构成错纵复杂的有机整体。从而,他的巨大劳动结果只是一本极好的编年史,仅此而已,它决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历史。
    从技术性的方面来看,《通鉴》还有另一个严重的不足,那就是对材料的研究还嫌不够,《考异》在分析有关史料时,不是把它们看作全部有用,至少也是把它们的某些部分视为有用。从总体上看,这些材料都是被作为基本的史料使用的,但对它们的源流和相互关系未作分析。史料A很可能部分地建立在史料B的基础上,但它们却被视为各自独立的具有同等价值的史料。当然,这不仅是司马光个人的局限,而且是中国史家共同的现象——尽管在十七至十八世纪有所改变。
    然而,无论如何,认真地研究司马光的史学方法,对于我们认识中国传统史家是有帮助的。过去有人认为,在剪刀加浆糊的框架之中,中国根本就无史学评论可言。还有人认为,中国传统史家只有历史必然性(certainty )的概念而无可能性(probability)的概念,等等。司马光的史学方法, 则破除了人们强加在中国传统史学中的这些神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