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克服惰性,养成国民积极进取的精神。梁启超认为冒险进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文明的保证。“人有之则生,无之则死;国有之则存,无之则亡。”(注:梁启超:《新民说·论进取冒险》。《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欧美之所以在近代突飞猛进,中国之所以在明清之后一天天落伍,其根源在有无冒险进取精神。欧美的哥伦布、麦哲伦、华盛顿、拿破仑、克伦威尔、林肯、富兰克林,都是敢于冒险,执意进取,才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进取冒险精神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呢?原因是,一曰生于希望;二曰生于热诚;三曰生于智慧;四曰生于胆力。四者交相辉映,相互促进,遂产生无穷之动力,助事业之成功。然而,在梁氏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并非从来就不具有进取冒险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导致国民不仅失去并以鄙视的目光来看待这种精神(对进取冒险,“不曰好大喜功,则曰忘身及亲”),一是受了老子“无为而治”的“谰言”影响,二是因“诵法孔子者”,往往“遗其大体,摭其偏言”(注:梁启超:《新民说·论进取冒险》。《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所致,即抛弃孔子“狂”、“为”、“乾”的一面,而取其“狷”、“勿”、“坤”的一面。因此,按照“淬厉其所本有”的原则,梁启超大声疾呼,要求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那些原有的进取冒险精神,以更新国民的精神风貌。 3.克服重文轻武之习,弘扬尚武精神。梁启超认为,中国自古就有“见义不为谓之无勇,战阵无勇斥为非孝”的“尚气任侠”的尚武精神,但因久居大一统局面,国民“则习为礼乐揖让”而养成一种重文轻武之见。(注:梁启超:《新民说·论尚武》。《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因此,面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受到列强欺压的惨状以及世界上流行的“强权政治”、“铁血主义”,梁启超大力提倡国民弘扬尚武精神,主张国民要强心力、壮胆力、增体魄,重振雄风。他急切指出:“合四万万人而不能得一完备之体格,呜呼,其人皆为病夫,其国安得不为病国也!以此而出与狞猛枭鸷之异族遇,是犹侏儒以斗巨无霸,彼虽不持一械,一挥手而我已倾跌矣。呜呼,生存竞争,优胜劣败,吾望吾同胞练其筋骨,习于勇力,无奄然颓惫以坐废也。”(注:梁启超:《新民说·论尚武》。《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这里,梁启超把尚武与增强国民体质结合在一起,以铸炼刚健奋进的国民精神,这种主张在当时无疑是具有远见的。 4.根除“奴隶性”,培养国民具有独立自由思想。在“新民”说中,梁启超认为中国要成为新型的近代国家,必须培养具有独立自由人格的新型国民。然而,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使人们麻木不仁,养成了一种“奴隶性”,甘心受奴役、受束缚箝制,他说:“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来。”(注: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76、188、235、272页。)因此,要真正革新中国社会,避免亡国的厄运,首先必须根治国民的“奴隶性”,用独立自由之思想启蒙教育国民,从而培养新型的理想人格。 当然,梁启超所谓的独立自由,从哲学范畴来说,归结为人的自我精神的自由。他说:“一身自由云者,我之自由也。虽然,人莫不有两我焉:其一,与众生对待之我,昂昂七尺立于人间者是也;其二,则与七尺对待之我,莹莹一点存于灵台者是也。”(注: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就是说:“我之自由”有两层含义:一是与客观世界相对待的“我”的自由;二是与自身的肉体相对待的自我精神的“我”的自由。关于前者,梁启超主要强调了我与人、己与群的关系;关于后者,梁启超主要是从认识论角度提出了“除心奴”的思想。 梁启超认为“奴隶性”可分为“身奴”和“心奴”两种。(注: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所谓“身奴”,指的是人之奴隶于我,也就是被迫屈从于外在压力;所谓“心奴”,指的是我奴隶于我,亦即盲目依赖、服从外在权威。两相比较,梁启超指出:“辱莫大于心奴,而身奴为末矣。”(注: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为此,他列举了种种“心之奴隶”:诵法孔子,“为古人之奴隶”;俯仰随人,“为世俗之奴隶”;所任命道,“为境遇之奴隶”;心为形役,“为情欲之奴隶”。如此种种“心之奴隶”是“我”获得自由的大敌,所以“若有欲求真正自由者乎,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隶始”(注: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梁启超深信,只要破除“心奴”,让理性自由活动,真理就会源源不绝地涌现出来,一切有价值的文化学术才能获得自由发展。 同时,梁启超还用西方人具有的权利观念来观照中国国民的奴性,认为人的权利思想与人格的自主独立、人的自由是相辅相成的。有了权利思想,人们才会自觉地追求自由,捍卫自己应得之权利;没有权利思想,自然也就不会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和人的自由。因此,人失去了治国事、定国法等等之权利,也就沦为奴隶。所以,梁启超期盼用科学和理性之光扫除以往数千年奴性之营垒,培养国民的权利意识、自由意识以及独立的人格,使国民具备一国民之资格,适应中国现代化的需要。 5.新民德,重建现代伦理价值。改造国民的旧道德观念,造就一代具有新的道德观念、精神风貌和理想人格的新人,也是梁启超“新民”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在创办《新民丛报》时就明确指出:“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故本报专对此病而药治之,务采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注: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76、188、235、272页。)后来在《新民说》中,他又专门写了《论公德》和《论私德》两节,从伦理学上讨论了“我”与人,己与群的关系,鼓励人们无所畏惧地向旧道德宣战,进行道德革命,以建立新国民新道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