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论 梁启超的新民学说是近代中国改造国民性思潮的第一排涌浪,它代表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经历社会变革阵痛后,深感全民素质低下而向往一种变臣民为国民、变传统的依附人格为现代的独立自由人格,改造千百年来人文历史积淀而成的奴性,造就一代具有崭新人生理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国民的宏伟理想,体现了世纪之交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激情与沉思、以及中国社会思潮变迁的动向和思维焦点的转换,从而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奠定了它应有的地位,深深影响了包括鲁迅在内的五四一代启蒙学者。《新民说》的社会思想意义远远超过了它的学术价值,即使在走出近代,迈向现代化的今天,它所提出的某些思考仍不无借鉴价值。 当然,由于时代、阶级、经济的制约,梁启超在论述新民思想的过程中,对于中国国民性的优劣缺乏全面、辩证的认识,存在着注重揭露劣根性而忽略优良面的偏向。虽然他倡导“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但对何谓“本所有”者,论述显得粗略、泛泛而谈,不具体深入,这反过来又制约了对国民劣根的全面理解。同时,梁启超在强调新民的重要性时,往往把国民性中存在的弱点都归结于封建的纲常伦理、家族制度以及政府政策、历代宣传等,忽视了各个时代社会经济对国民性的决定性影响,因而也就不能真正找到新民的正确道路。事实上,国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整体发展水平。从根本上讲,只有发展社会生产力,变革其所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根本改变人的状况,从而自觉地推动中国的社会现代化进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