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民族竞争之路并不比封建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成功多少。封建专制制度及旧思想意识的阻碍,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的薄弱,成堆的社会问题,这都是造成中国资产阶级未能通过一场民族竞争运动使中国奋起的原因。但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在业已定型的整体世界。自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全球勃兴以来,整体世界联系更趋紧密与扩大,民族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受整体世界左右的趋向愈来愈明显。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学会把国内矛盾向外转嫁的精明统治手法。落后民族国家替代西方先进国家的工人阶级等苦难阶级,承担了本应由西方国家苦难阶级承担的一切苦难。于是落后民族对先进国家的战略意义又提高了一步。这对那些正录求奋起的民族来说确是一个机遇,但它也导致了先进国家对落后民族竞争奋起的强有力遏制。二十世纪初遍及全球的落后民族奋起浪潮无一不受到了强国的干涉而趋于失败就是这一背景的产物。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本身就比较软弱,无法构成把握机遇的整体力量;恰好又生长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天下大变、巨浪席卷时期。于是就出现了热情高昂的资产阶级用纤弱身躯去挡决堤洪水的局面。结果中国的资产阶级带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慨败下阵来,把率领中华民族与他族竞争的历史重任让给了另一个胜于自己的阶级。 美国历史学家梅里曼在研究了近代欧洲的革命后得出一个结论:“民族间竞争证明了它比革命的病毒更强有力。”⑨近代世界普遍而又残酷的竞争激发了地球上诸多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应战。各民族为夺取竞争的胜利,纷纷以革命、改革、改良等适合国情的方式消除历史上长期累积的内部惰性,以增强民族竞争之能力。恩格斯就曾说过,竞争是一部强大的机器,它一再促使日益衰朽的社会秩序活动起来,但它每紧张一次,同时就吞噬一部分日益衰弱的力量⑩。近代世界就是在这种竞争的压力下前进的。加入到近代整体性世界的近代中国也不例外。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2页。 ②杰佛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1987年版,第244页。 ③M·S·安德逊:《新编剑桥近代史》,剑桥1971年英文版,第6卷,第716页。 ④A·汤因比:《历史研究》,牛津1954年英文版,第8卷,第129页。 ⑤辛格和朱拉隆功之事业,中文史籍介绍不多,可分别参见S·C·Raychouthary《印度近代史》,德里1983年英文版,第1卷,第230-235页;KhooKay Kin《东南亚·南亚和东亚中史》,牛津1977年英文版,第166-175页。 ⑥《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24。 ⑦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71页。 ⑨R·B·梅里曼《六次同时的革命》,牛津1938年英文版,第213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23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