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土木之变与明代《大统历》昼夜时刻的变更(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 汪小虎 参加讨论

二、岳正论己巳《大统历》
    颁历之后,朝野虽对时刻制度颇存疑惑,却是一度集体噤声。据沈德符说:“仅见岳季方所纪,亦以为怪,然亦北狩以后,追述往事耳。”(11)岳季方即岳正,字季方,正统十三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三,授翰林院编修,天顺元年(1457)入阁。黄云眉先生博览群书,涉猎甚广,其考证《明史·历志》时曾点出:“按岳正有正统己巳历议一文,载文集,可参阅。”(12)
    岳正文集《类博稿》收录《明故琴乐先生墓志铭》一文,其中回忆了他在颁历之后对《大统历》昼夜时刻变更一事的讨论,披露出一些细节:
    予及第之明年,颁己巳之朔礼成而观其书,书二至之晷有昼夜六十一刻之文,即怪其故。退而求古诸家历法,无有也。先生时为(钦天监)五官司历,予雅相知者,主事君又同进士,因以所私问之。先生曰:“子以为何如?”予曰:“天行最健,日次之,月又次之。以月会日,以日会天,天运常舒,日月常缩,历家以其舒者、缩者之中气置闰以定分至。然以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之日乘除之,积三岁而得三十二日五十九刻者,其法常活。以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之天分南北二极,日行中道,冬至行极南,至牵牛得四十刻,为日短;夏至行极北,至东井得六十刻,为日长;春秋分则行南北中,东至角西至娄为昼夜均,均者各五十刻也,其法常死。死者必不可易,而活者不能不变。故古者以历名家者,必以其变者立差法以权衡之,则变者常通而死者得其所矣。有如今历也者,毋乃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欤?”先生曰:“如子言诚然。”予曰:“若然者,先生将居其职而不与其事邪?”先生掀髯笑曰:“能者不必用,用者不必能,又何今日咎也。”又曰:“历者,圣政之所先本也,苟以私智拨(揆)之,能无摇其支(本)乎?”予始悟当时用事者亦(方)赫赫,必以先生为忌。已而果有土墓之变,益以服先生之高识矣。(13)
    琴乐先生名王义,曾在钦天监任职,《大明正统十四年岁次己巳大统历》后所附的制历官员名单中,就有“将仕郎五官司历王义”字样,(14)说明他确实参与了历日的编写工作。王义之子王琮,系岳正同科进士,一度官居户部主事。需要指出的是,岳正及第在正统十三年,而十四年历日实颁于十三年十一月初一,故此处“明年”有误。另外,该年历日二至晷刻之长当为六十二刻,而非六十一刻。(15)
    确实,在明朝迁都的特定情况下,政府在修改历法时唯独变更昼夜时刻一项,这样的事例在历史上绝无仅有。岳正感到无所适从,就基于自身的儒家知识结构背景出发进行判断。其论置闰,谓三十二日五十九刻,唯此数值不见于天文历法典籍。试取传统阴阳合历19年7闰之法推算,19年×12=228月,置闰当添7月,为235月,即每年多出7/19月,积3年,则多出21/19月。取朔望月长度29.5日,则29.5×21/19=32.60日,每日百刻,就与三十二日五十九刻基本相合。故可推断岳正经过计算得出此数值,以示编排节气置闰月规律的灵活可变,即“活者”。其论昼夜时刻,谓冬至日短四十刻、夏至日长六十刻云云,此数值当沿袭汉儒马融注《尚书·尧典》。而《大统历》昼夜时刻原为冬至昼四十一刻,夏至昼五十九刻,变更后为冬至昼三十八刻,夏至昼六十二刻,故句中数值应为泛指,其意为各节气与昼夜时刻长短之间的关系恒定不变,即“死者”。
    通过对比正统十三年和十四年历日即可知,改用北京昼夜时刻数值后,各节气与昼夜时刻的编排确实出现了较大变动。岳正无法接受这种变化,他以为历家当注重编排节气与置闰,而不应变更时刻制度。实际上,由于对历法技术规范未得要领,岳正的质疑出现了偏差。
    作为编历官员,王义看来也不同意变更昼夜时刻,语似旷达,却流露出不满和无奈。他进一步提出历法是“圣政”的根基,担心这次《大统历》的修改会动摇统治。王义闪烁其词的表现令岳正意识到来自“用事者”的巨大压力。
    其后,正是在新历行用的当年即正统十四年,发生了土木之变,明军死伤达数十万,英宗被俘,瓦剌兵临北京城下,一时人心惶惶,明王朝面临前所未有的危局。根据历法关系到王朝盛衰运数的传统观念,岳正遂将土木之变与《大统历》时刻制度的“不当”修改进行了关联附会。
    三、《大统历》昼夜时刻变更的政治背景
    《大统历》时刻制度的反复修改虽然前后仅两年,却为我们观察正统、景泰年间复杂多变的政治风云提供了又一条线索。
    正统中期以来,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擅权,钦天监监正彭德清即为其党羽。据《明史》记载,彭氏“素为振腹心,凡天文有变皆匿不奏”(16)。在王振的支持下,他甚至变更了祖制。如成化年间,钦天监五官灵台郎刘伸上奏追溯:“自洪武以来,凡天象有变,本台官辄自具奏,不用本监印信,至正统间,监正彭得(德)清等始变旧制。”(17)王振通过彭德清垄断了天文事务,成为其弄权的重要手段。于是彭德清“倚振势为奸,公卿多趋谒”,以一介五品监正而猖獗一时,与其有隙者,即被寻机报复。翰林侍讲刘球为彭氏同乡,却“绝不与通,德清恨之。”正统八年(1443)五月,雷击奉天殿鸱吻,刘球应诏上书,彭氏“遂摘疏中揽权语,谓振曰:‘此指公耳。’”王振“固已衔之”,当即大怒,遂矫诏逮捕刘球下狱并杀害。(18)即此可以想见,正统末年彭德清倡言时刻制度改革,必以王振为后台,故“举朝无一语诘责”;岳正等人虽心怀困惑,“当其时亦未能昌言相驳也”(19)。在严酷的政治高压下,朝野一片沉寂。
    正统十四年,英宗亲征瓦剌,王振、彭德清等随行。八月十五日,明军兵溃土木堡,英宗被俘,王振死于乱军之中,彭德清侥幸逃归。经此事变,彭氏被控“不择善地驻劄”,顿成导致“逆虏犯跸,邀留乘舆,扈从官军,肝脑涂地”(20)之直接责任者。郕王朱祁钰即景帝掌权后,立即下令查处王振一党,籍没其家。十月中旬,彭德清瘐死狱中,为了平息民愤,景帝“命仍斩其首”,罪名是“党王振,匿天变不奏,及从征,不择利地驻师”(21),并将其全家发配辽东充军。
    景帝安抚了北京军民,打退了瓦剌的进犯,并顺应形势将英宗朝弊政逐一革除。明廷反思祸始,一时言路大开,而王振及其党羽自然成为众矢之的。迟至景泰二年(1451),仍有人因与彭德清相厚而被攻诘。(22)可以想见,“罪人”、“奸党”彭德清主持的《大统历》时刻制度变更,受其政治立场牵连,势必被视为乱政之举。于是大臣一改原先的缄默,“群然非之”(2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