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辽史》卷四二《历象志序》,中华书局,2003年,第517页。 ②《辽史》卷四二《历象志上》,第535页。 ③汪曰桢:《古今推步诸术考》卷下,《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浙江图书馆藏清光绪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041册,第210页。按,汪氏避清高宗名讳,故称《大明历》为《大明术》。 ④蔡信发:《辽金元朔闰考》,《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集刊》第14期,1970年,第537页。 ⑤《辽史》卷四二《历象志上》校勘记一,第535-536页。 ⑥严敦杰:《辽历志疑》,《读书通讯》第127期,1947年,第12-13页。 ⑦钱大昕指出:“祖冲之历已见前史,而此志全录之。盖作史者徒求卷帙之富,于史例无当也。”(《廿二史考异》卷八三《辽史》,方诗铭、周殿杰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139页) ⑧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卷五《正史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84页。 ⑨张元济:《校史随笔·宋书》“蜀大字板在南宋时入浙”条,张人凤编:《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上册,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61-62页。 ⑩叶德辉:《书林清话》卷六“宋蜀刻七史”条,中华书局,1999年,第147页。 (11)潘景郑谓《宋书》三朝本“递经重修,漫漶特甚,迨嘉靖印本,宋椠不存什一”(《著砚楼读书记》“三朝本宋书”条,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4页)。 (12)莫友芝撰,傅增湘订补:《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卷四《史部一·正史类》《宋书》条,中华书局,2009年,第216页。 (13)三朝本《宋书》影印入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又张元济先生亦指出三朝本《宋书》“卷中空格及注‘阙’字者,凡数十见,讹舛之字,亦殊不鲜”(《宋蜀刻大字本补配元明递修本〈宋书〉跋》,《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下册,第1002页)。 (14)陆心源:《仪顾堂续跋》卷五《宋椠明修宋书跋》,冯惠民整理:《仪顾堂书目题跋汇编》,中华书局,2009年,第319页。 (15)缪荃孙、吴昌绶、董康撰,吴格点校:《嘉业堂藏书志》卷二《史部·纪传类》《宋书》条,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92页。 (16)黄佐:《南雍志》卷一七《经籍考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嘉靖刻隆庆、万历、天启增修本,齐鲁书社出版社,1996年,史部第257册,第386页。 (17)张培瑜等:《中国古代历法》下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第617页。 (18)《晋书》卷一七《律历志中》,中华书局,1974年,第509页;卷一八《律历志下》,第543页。 (19)《魏书》卷一○七上《律历志上》,中华书局,1974年,第2677页。 (20)李勇:《中国古历中的步发敛》,《自然科学史研究》2009年第1期,第55页。 (21)中华书局点校本据历理校算,改作“二百八”(《宋书》卷一三《律历志下》校勘记五二,中华书局,1974年,第322页)。 (22)王仲荦《宋书校勘记》引赵琪说,中华书局,2009年,第283-284页。 (23)严敦杰:《祖冲之科学著作校释》,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0页。 (24)中华书局点校本据历理校算,改作“七百一十”(《宋书》卷一三《律历志下》校勘记五四,第322页)。 (25)王仲荦《宋书校勘记》引赵琪说,第285页。 (26)严敦杰:《祖冲之科学著作校释》,第20页。 (27)中华书局点校本据张元济《校勘记》改作“三”(《宋书》卷一三《律历志下》校勘记六七,第323页),但并无版本依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