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康熙朝贡狮与利类思的《狮子说》(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 邹振环 参加讨论

《狮子说》的编撰者利类思(Louis Buglio,或作P.Ludovicus Buglio,1606-1682),字再可,1606年1月26日出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卡达尼亚省莫诺城。1612年进入初学院,16岁加入天主教耶稣会,曾在罗马公学教授人文学和修辞学3年。1635年4月13日启程来华,次年到达澳门,在大三巴教堂附近的圣保禄学院学习汉语。圣保禄学院是远东最早的高等学府,凡是计划进入日本和中国传教团的成员,都要在那里的神学院研究人文科学、艺术和神学,并在此培训汉语,同时熟悉中国国情、风俗与礼仪(14)。明崇祯十年(1637),利类思被派赴中国的江南执行传教任务。1639年经其授洗礼的约700人。同年,曾奉教长之命到北京协助德国传教士汤若望(Adam Schall)修撰历法。汤若望与朝臣交往较多,与曾任礼部尚书后担任首辅的刘宇亮关系友善。刘宇亮盛邀利类思到四川传教,为此致函四川都督及省内的地方官员,同时给四川的家人写信,请他们为利类思传教提供便利。1640年,利类思到达四川,在刘宇亮的成都府邸居住8个月之久,并在成都建立了教堂和居所,与成都官宦士绅交往。由于刘宇亮的关照,次年,利类思在成都发展了30个精心挑选的教徒,其中有明朝宗室的伯多禄(即蜀献王朱椿的后裔)和部分当地官员。1643年至1646年,因为拒绝纳妾的官员入教而一度出现诸纳妾者唆使僧徒攻击引起的骚乱。他与安文思被捕,一度服务于张献忠起义军,1648年囚解北京,经汤若望努力于1651年获释。在京建造教堂,并与“好西学之官吏应接”。在汤若望被弹劾的过程中,曾为其辩护,揭明教理(15)。利类思著述甚多,有《超性学要》《弥撒经典》《七圣事礼典》《司铎课典》《司铎典要》《圣母小日课》《圣教要旨》《天主正教约征》《圣教简要》《不得已辩》《天学传概》等20多种,大多属于基督教教理书。其中有两部动物学著述,一是1678年刊刻于北京的《狮子说》,一是1679年刊刻于北京的《进呈鹰论》。
    编撰《狮子说》的缘起,利类思在该书正文开篇说得非常清楚:“康熙十七年八月初二日,遐邦进活狮来京。从古中华罕见之兽,客多有问其像貌性情何如,岂能尽答?故略述其概。兹据多士试验,暨名史纪录,而首宗亚利格物穷理之师,探究诸兽情理本论云。”(16)关于《狮子说》,学界有诸多误解,如有人认为《狮子说》的作者是南怀仁(17)。其实该书卷头有“极西耶稣会士利类思述”一句,已明确了作者。目前仅方豪《中西交通史》下卷的第五章第二节“最早译入汉文之西洋动物学书籍”提到了利类思的《狮子说》,亦无详细绍介,且存有诸多疑问。方豪称利类思的两种动物学著述都是译自意大利博物学家亚特洛望地(Aldrovandi,1522-1607)的“生物学之百科全书”,该书“动、植、矿无不收入,全书十三巨册,每册约600页至900页不等,皆有附图”(18)。今所见《狮子说》刻本为一卷本,有圈点,收在台北利氏学社2009年出版的钟鸣旦等编《法国国家图书馆明清天主教文献》第4册。镇江市图书馆藏有《狮子说》的清抄本,笔者未见。
    二、作为“狮文化”百科全书的《狮子说》
    《狮子说》分“序言”“狮子形体”“狮子性情”“狮不忘恩”“狮体治病”“借狮箴儆”和“解惑”六大部分,序后有一幅狮子图。从狮子的自然属性谈起,讨论狮子的动物伦理问题,涉及狮子的药用,以及西方文化中有关狮子的谚语,最后还就狮子入华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该书虽然篇幅不大,但堪称一部有关狮文化的简明百科全书。
    “狮子形体”称:“狮子之名称,各国不一。极西诸国,依腊第诺公通读书之音,称之谓‘勒阿’,译言万兽之王。(言其性情德能勇猛,超诸兽之上)生产于利未亚洲诸国。(距中国五万里)其种有二,一身略短,首项之毛拳卷者,猛健稍次之。一身长,首项之毛细软悠长者,猛健更强,不惧损伤。牝者首项无长毛,腹有两奶。二种之色,大约皆淡黄灰白,别地亦有青兰二色者。全体毛,如牛毛之短。狮头最硬,面稍圆,额方中凹,巨眉而眶略深,眼大,不圆不长,眸精蓝,其色耀明细。鼻粗,貌上下平衡。口宽阔,上唇分开,下颔较口小,齿尖如狗狼之牙。惟上下四齿,半岁时更换。颈项短。骨大而坚,互相敲击,出火如火石然。骨内仅些微之髓。力量在胸膺及前体,脊梁骨至尾,皆结实,腹小而窄,两肋稍弱,浑身刚劲。后腿瘦小无肉,尾稍长而常动,尾梢后毛仅一撮。小腿硬而多筋,前趾五爪,后趾四爪。爪甲尖利,大而坚,入里如刀鞘然,路有碎石则收之,恐钝其爪甲。”(第471~473页)对狮子形体的描述,基本上是据实直书。
    而“狮子性情”一节则有不少拟人化的描写:“狮之食甚多,牡牝不同食,已饱好玩耍,而不伤物。饥不择物,人遇之则险。所食皆生活之肉,死肉不食,食余不再食,一说为臭,一说为傲,以存其为兽王之体统。若在笼内,未知照常否?食多则二三日不食,肥肉不食。狮剩余之肉,百兽不食,为有狮子气。狮老无牙,无能攫兽,有进城食人。饮水少,出粪最臭、最少、最干硬,撒尿仰足如狗。其行渐次,左足不过右足,独吼正切其音。睡熟尾巴亦动,示其不睡,睡于露天旷野,不睡于窝穴,以彰不惧。志气宽大,惟好胜。每至三四日即有疟疾,如无此疟疾,其性力最为利害。惟一春季子,大约产二,生两越月,即能走动跑跳,肖像其为狮儿,但其爱儿之情则甚,为保全小狮,虽多众射箭击石,伤其身亦不避,万不许人入洞穴取其小狮,倘不在穴,被人偷取,即满处叫喊啼哭,如女人苦泣。入穴不直行,且多弯曲,前走复后回,又将尾拂土覆其脚迹,恐人知其小狮之处。小狮或攫得兽肉,即呼鸣,如小犊之音,招呼大狮。壮狮同其父髦狮,往取各兽,老弱行走不前,即歇下。壮狮前往,若攫得兽,即叫喊招髦狮,彼慢行,到其处先搂抱其子,复将口他身,方同食。狮见打围者视之,不惧不逃,多众迫之,无奈而退,亦徐徐而行,每行三五步,一歇一回头,到树林处所,无人看见,始速行跑走,至于平原旷野,则逞其猛健,亦慢慢行。虽勇力胆量迥出众兽,但怕雄鸡车轮之声。狮不疑忌人,不邪视,亦不容人邪视。百兽中,量最宽大,易饶恕,蹲伏其前者,即不伤。遇男女及小孩,先咬男后咬女,非甚饥,不害小孩。或咬抓人,皆流黑血,被伤者极难痊愈。或射箭不中其体者,惟向前吓倒之而不杀伤。史纪有一伙兵士,身穿铁甲骑马,欲观狮子,偶遇三狮,骑骟马者鞭策不前,骑不骟马者驰走,追赶狮子。内有一兵士,放箭射之不中,两狮已去,惟射不中之狮不走。马驰将近狮,复用标枪刺之,又不中,枪仅在狮首飞过。此兵士即坠马,滚于地,狮扑将过来,止抓其盔甲,而不伤其人,后乃去。盖狮子之情,为人伤他与不伤他,其报复亦如之。此系坠马之兵士亲口传闻,书于册者也。”(第473~477页)
    上文后半段几乎已有故事的性质,而下一节“狮不忘恩”更是有传奇色彩:“狮与其相熟之人最好。史载有一仆,名晏多者,获重罪,逃于利未亚洲,免死。遁入深山,不觉误入狮洞,遇狮归洞,吓惊倒地。狮受刚茨伤足,痛疼之甚,见晏多倒地,近前摇尾,喜欢。提足示伤,欲其拔除。晏多昏骇无奈,以手轻拔其刚茨,狮即欣跃,待他如友。常授肉食,晏多每晒熟始食。如此者同狮穴居三年,后厌其处,遂出洞穴。被获,送官监禁,定其死刑。此狮亦遇被拿。及行刑时,晏多偕群囚,悉置众狮噬食,此狮一见晏多恩人,即到跟前摇尾,晏多之身,护守,防免别狮,群囚俱被他狮食讫,独晏多存活。众人骇异,问其缘故,晏多备诉来历。至闻于国王,即赦晏多,并与此狮同释,众人欢呼,指狮子之友。”(第477~478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