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还有以“天象”与“人事”相对应做解释的,如司马贞《补史记序》谓:“观其本纪十二,象岁星之一周,八书有八篇,法天时之八节……”张守节《史记正义·论史例》沿用其说,均明显地缺乏学术根据。 ②章学诚:《永清县志·皇言纪序例》。 ③《史记》卷2《夏本纪》。 ④《史记》卷3《殷本纪》。 ⑤《史记》卷3《殷本纪》。 ⑥《史记》卷3《殷本纪》。 ⑦《史记》卷4《周本纪》。 ⑧《史记》卷4《周本纪》。 ⑨《史记》卷4《周本纪》。 ⑩黄震:《黄氏日抄》卷46《史记》。 (11)丁晏:《史记余论·周本纪》。 (12)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载《梁启超全集》第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3540页。 (13)牛运震:《空山堂史记评注校释》卷1《秦始皇本纪》。 (14)《史记》卷9《吕太后本纪》。 (15)《史记》卷130《太史公自序》。 (16)《史记》卷130《太史公自序》。 (17)《史记》卷130《太史公自序》。 (18)《史通》卷2《二体》。 (19)《史通》卷2《本纪》。 (20)金锡龄:《劬书室遗集》卷12《读史记项羽本纪》。 (2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30页。 (22)《史记》卷10《孝文本记》。 (23)《史记》卷130《太史公自序》。 (24)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1,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22-223页。 (25)《史记》卷8《高祖本纪》。 (26)《史记》卷10《孝文本纪》。 (27)《史记》卷20《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28)《史记》卷130《太史公自序》。 (29)较早为张晏说,见《孝武本纪》《集解》所引,称:“褚先生所作。”后钱大昕又考辨云:“少孙补史皆取史公所缺,意虽浅近,词无雷同,未有移甲以当乙者也。或晋以后少孙补篇亦亡,乡里妄人,取此以足其数尔。”参见《廿二史考异》卷1“孝武本纪”条,赵翼也认为必非司马迁所作。 (30)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一《书教下》。 (原文刊于《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8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