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严复与近代文化转型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 郭灿 参加讨论

三、严氏“群学”思想与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
    传统学术以经史子集为文本,以儒、释、道精神为旨归,以汉学宋学为学派,以义理辞章考据为方法,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国学传统。严复以“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22]的宏大气魄,置国学于“古今中西”大融合中,以国学科学化推动了传统学术向现代社会科学的转型。
    中国近代学术转型是在“存亡危急之秋”开始催生的。甲午战争前,中国士大夫一直谨守着“变器不变道”的原则来学习西学。甲午战争中,中国以泱泱大国败于日本“蕞尔小邦”,使天朝上国一变而为“病夫之国”。觉醒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根本反思,严复将批判矛头直指中国传统学术,“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其教化学术非也,不徒嬴政、李斯千秋祸首,若充类至义言之,则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嬴、李以小人而陵轹苍生,六经五子以君子而束缚天下”。[23]因此,严复认为中国传统学术有几大弊端:一是“无实”、“无用”。严复认为中国“学术末流之大患,在于循高论而远事情,尚气矜而忘实祸”,汉学宋学,义理考据辞章一类“所托愈高,去实滋远”,“其高过于西学而无实,其事繁于西学而无用”,只可以“怡情遣日”,不足以“救弱求贫”[24];二是“崇圣”、“崇古”,重学术继承,缺乏学术创新。中国学术往往“夸多识”而不似西学“尊新知”,而且中士之学,必求古训,其结果是“古人之非,既不能明,既古人之是,亦不知其所以是”,靠记诵词章、训诂注疏,只能是“事资强记,何裨灵襟!”[25]三是缺乏科学实验精神。严复认为陆王之学,“自以为不出户可以知天下”,实际上是闭门造车、向壁虚造,是“师心自用而已”。[26]
    为了推动传统的学术转型,严复极力推崇近代科学方法。在严复看来,这类方法,一是实证方法,包括“考订”、“贯通”、“试验”3个层次。“考订”又叫“观察”或“演验”,经过观察收集整理材料,“乃会通之以求所以然之理”,形成“公例”。严复认为“中西古学,其中穷理之家,其事或善或否,大致仅此两层”,因此公例“往往多误”,于是“近世格致家乃救之以第三层,谓之试验。试验愈周,理愈靠实矣”。而“试验”不是在书本上试验,而要走向自然和社会,因此,“为学究理,志求登峰造极,第一要知读无字之书”,他引用赫胥黎的话说:“能观物观心者,读大地原本书,徒向书册记载中求者,为读第二手矣。”[27]这是对近代实证方法的第一次系统介绍。二是逻辑方法,“于格物究理之用,其涂术不过二端。一曰内导(归纳),一曰外导(演绎)”。[28]严复对逻辑方法的重视,曾被美国学者史华慈教授评价为“具有阿基米德式高瞻远瞩的能力”。[29]
    除了引入科学方法外,严复在《西学门径功用》一文中推出了他的科学分类,并从科学分类中正式提出了社会科学--“群学”分类和概念。
    这个科学分类包括5类。玄学:名学(逻辑学)、数学;玄著学:力学、质学(化学);著学:天学、地学、人学(生理学、心理学);群学(社会科学):政治、刑名(法学)、理财(经济学)、史学;专门之学:农、兵、御舟、机器、医药、矿务……
    严复的科学分类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将社会科学置于科学范围内,使社会科学享有与自然科学平等的地位。这虽然反映了早期“文理不分家”的特点,但实际上比起后人将社会科学纳入意识形态范围充当一般宣传工具的作法,仍有其相当的合理性;二是未将社会科学与社会学严格区分。严复的“群学”概念在这个分类表中是指社会科学,但是在翻译斯宾塞《群学肄言》时又是指“社会学”。[30]严复曾对“群学”下过一个定义:“群学何?用科学之律令,察民群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方来也”。[31]这个“群学”定义与其说是对“社会学”而言,倒不如更准确地说是对社会科学下的定义。这大概是近代关于社会科学的一个最早的经典定义,它基本把握了社会科学的对象、性质、方法和作用。
    严复属技术出身,却没有译过一本科技方面的著作,其主要精力用在译述西方近代社会科学名著,其译著涉及到了社会科学的绝大部分学科。严译的11种著作中,涉及到哲学伦理学(《天演论》)、经济学(《原富》)、法学(《法意》)、社会学(《群学肄言》)、政治学(《社会通诠》、《群己权界论》)、逻辑学(《穆勒名学》、《名学浅说》)、史学(《欧战缘起》、《支那教案论》)、教育学(《中国教育议》)。他通过译述大量介绍西方社会科学各学科著名学者、思想家及其学术思想,为国学的改造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综上所论,严复以其“学贯中西”的气魄,通过对中西学术异同之比较,提示了传统学术“无实”、“无用”、缺乏创新和实验的三大弊端,提出了学术走向近代的“实”、“用”之道,即以自然、社会为文本,以科学实证精神为旨归,以“考订”、“贯通”、“试验”的实证方法与“内导”、“外导”的逻辑方法为基础,确立了经济学、哲学、法学、史学、政治学的“群学”(社会科学)分类,并揭示了近代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从而为社会科学确立了第一个近代定义。严译的11种译作也奠定了他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百科全书式社会科学奠基人的地位。
    但是,严复并没有来得及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国学以取得近代意义上的社科成果,于是这个空白就由后人来填补了。梁启超运用严复提供的西学素养开始了对西学大规模的学案式介绍;胡适用实验主义科学方法研究哲学、文学,从而取得了《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名学史》、红楼梦研究等公认的近代成就;王国维、顾颉刚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甲骨文、古史考辨和文学、民间文学,亦取得了一批近代意义上的社科成果,从而使国学真正走上了向现代社会科学的转型之路。
    Yan Fu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Modern Culture
    Guo Can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an analysis of the great contributions made by Yan Fu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culture from traditioninto modernity,which include the creation of a discourse system to secure the change of cultural media,the promotion of humanism's transitionfrom ancientry to modernness and the ele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earning from the old type to modern social sciences.
    Key words Yan Fu,Chinese culture,culture transition,humanism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