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年,蒙古杰出首领铁木真以西夏收纳蒙古仇人为借口,发动了对西夏的第一次进 攻。《元史》卷1《太祖纪》载:“岁乙丑,帝征西夏,拔力吉里寨,经落思城,大掠 人民及其橐驼而还。”从此,拉开了蒙元帝国吞并西夏王朝的序幕。经过长达22年的征 讨,1227年,蒙古大军第六次出征西夏。这次出征,给内忧外患交加的西夏王朝致命一 击,西夏作为一个独立的封建王朝从此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按照封建社会的修史惯例,亡国之史,由一统天下后的王朝来编写,以利于统治者从 失败者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从理论上讲,蒙元时期是编著西夏专史的最佳时期。在 这一时期,大批西夏图籍没入元朝府库,原西夏国的史官中仍有人替元朝从事编史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编写一部内容丰富、史料完备的西夏专史,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但 事实却是:自元灭夏至明灭元(1227-1368),141年的时间,竟没有一部由元人编著的 西夏专史单行于世。元人对后世了解西夏史作出的一点“贡献”是:《宋史》卷485、4 86《夏国传》、《辽史》卷115《西夏外纪》、《金史》卷134《西夏传》。三史夏国传 算是元朝史家对西夏国史的总结,但这远远不能代表西夏历史的全部。没于元朝的西夏 图籍,在元统治者的授意下,经过元朝史家的精心删汰,绝大部分成了不传的秘籍。这 批珍贵图籍的亡佚,不独对编写西夏专史,就是对编写中华民族通史来说,都是一个无 法弥补的遗憾。元朝史家何以对西夏历史讳莫如深至此?让我们从历史中来寻觅答案吧! 一、发生在元朝的三次西夏典籍聚书事件 在蒙夏关系史上,曾发生过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件,这其中至少有三次事件的发 生和西夏国典籍的聚散有关。巧合的是,这三次事件集中发生在西夏历史的最后两年。 通过对这三次事件的剖析,我们从中或许能获得某种启示。 第一次聚书事件发生在1226年秋7月,蒙古大军进攻西夏重镇西凉府。《西夏书事》卷 42载:“宋宝庆二年、蒙古太祖二十一年、夏乾定三年秋七月:蒙古主进兵西凉,宿卫 官粘合重山执大旗指挥六军,手中流矢,不稍动。守臣斡札箦力屈,率父老启门降。于 是,搠罗、河罗等县皆不守。”①《元史》卷1《太祖纪》、卷146《粘合重山传》记载 了大致相同的事件。西凉府是西夏河西重镇,此时河西走廊大部分已为蒙古所占,仅剩 西凉府一座孤城。成吉思汗的宿卫官粘合重山指挥蒙古大军攻城,虽受伤中箭,仍奋勇 麾军冲杀。守臣斡札箦眼见城池不保,为避免城破后被蒙古大军屠城,他只好率众开城 投降。西凉府一失,整个河西走廊遂陷没于蒙古。由于斡札箦本人特殊的身份,使得这 次投降的意义非同寻常。 《西夏书》卷2《斡札箦列传》载:“斡札箦,西夏宁州人,掌其国史。”②西夏国斡 氏家族历代都在西夏国掌管国史。掌国史者,他本身就是一座活的国史资料库,对西夏 国历史,他比别人知道的更多、更深、更细。史虽未载,但可以想见,职掌西夏国史的 斡札箦,伴随着他的投降,必然会有大批的西夏图籍没入蒙古帝国的府库之中。这批图 籍弥足珍贵,对西夏国意义重大。它们的流失,更由于斡札箦的降元,对西夏统治者打 击沉重。也许就是在这样的打击之下,就在斡札箦出降的同年同月,西夏国在位四年、 年仅46岁的第九代皇帝德旺“忧悸而死”。他的弟弟清平郡王的儿子被立为新主, 这位临危受命的西夏末主,并未能挽救西夏王朝于将倾,西夏王朝的土崩瓦解,在蒙古 铁骑的冲击之下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第二次聚书事件发生在斡札箦力屈投降的同一年。这年十一月,蒙古两路大军形成钳 形攻势,围攻西夏陪都西平府灵州。西夏将士尽管顽强抗击,还是未能挡住蒙古铁骑的 冲击,灵州城陷,废太子德任被俘后不屈被杀。在元朝的历史进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的 耶律楚材,就参与了这次灵州大战。 耶律楚材,字晋卿,号湛然居士,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死于蒙古乃马真后三 年(1244),享年55岁。他出身于一个汉化了的契丹贵族家庭,从小博览群书,尤其精通 经学、史学,并逐渐成长成一位很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耶律楚材仕元后,希望蒙古统 治者能改变其惯用的尚武轻文的治国方略,改用儒家的讲求仁义的政治主张来治国,也 就是希望蒙古统治者改武治为文治。耶律楚材把治国文臣比作是“治天下匠”,并以“ 治天下匠”自居,但他的主张并未引起统治者的重视。《元文类》卷57宋子贞作《中书 令耶律公神道碑》载:“夏人常八斤者,以治弓见知,乃诧于公曰:‘本朝尚武,而明 公欲以文进,不已左乎?’公曰:‘且治弓尚须弓匠,岂治天下不用治天下匠耶?’”西 夏遗民常八斤因善于修造弓而受到成吉思汗的赏识,他本人对耶律楚材的儒生之见深感 疑惑不解,在“本朝尚武”的情况下,耶律楚材却极力劝说统治者以文治国,这种儒生 之见不是太过迂腐了吗?面对常八斤的“高见”,耶律楚材表现得相当冷静和自信,他 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并“斗胆”自封为“治天下匠”,灵州大战的表现,充分显示了 他做为“治天下匠”所具有的远见卓识。《元朝名臣事略》卷5《中书耶律文正王传》 载:“丙戌冬十一月,灵武下,诸将争掠子女财币,公独取书数部、大黄两驼而已。” 1226年,西夏灵武城破,元朝将官一如既往地贪心女色、财物,耶律楚材独具慧眼,专 力于两样事物的搜集,一样是西夏典籍,一样是药材大黄。耶律楚材搜求亡国之遗书的 作法同汉相萧何有异曲同工之妙。《史记》卷53《萧何传》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 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籍藏之。沛公为汉王,以 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塞、户口多少、强弱 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国书也。”萧何不取秦国金帛财物,独收其图书,为汉 王刘邦一统天下立了头功。通过这些律令图籍,使刘邦对天下关塞险要、人口多寡、强 弱形势、风俗民情等都能了如指掌,后来在楚汉相争中刘邦能料敌制胜,萧何功不可没 。作为不同时代的政治家,耶律楚材本人也一定会从所搜集的西夏典籍中分析西夏亡国 的历史,将其经验教训上奏元朝皇帝,力求让自己的建议对元朝统治者实施统治产生重 要影响,至少可以让他们吸取西夏亡国的教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