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先生曾撰文对于春秋时期的两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的霸业进行评述(25)。关于齐桓与晋文,孔子曾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26)。孔子对于管仲有很高的评价,说他尊王攘夷,维护了周之正统。对齐桓公的评价也不错,但对于晋文公则有贬损之辞。可是,在顾颉刚先生的古史研究中,从维护华夏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齐桓公与晋文公是极可注意的人物!顾颉刚先生评价齐桓公:“为了平王的微弱,郑庄公的强暴,使得中原诸国化作一盘散沙,而楚人的势力这般强盛,戎狄的驰骋又这等自由,夏商周以来积累了千余年的文化真动摇了。齐桓公处于如此艰危的时局,靠着自己的国力和一班好辅佐,创造出‘霸’的新政治来,维持诸夏的组织和文化,使得各国人民在这均势小康的机构之下慢慢作内部的发育,扩充智慧,融合情感,整齐国纪,画一民志,所以霸政行了百余年,文化的进步真是快极了,战国时代灿烂的建设便是孕育在那时的。这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该注意的人物!……可怜桓公一死,中原诸国依然是一盘散沙。……齐桓公的霸业已全部倒坏了。在这间不容发的时候,黄河上游的惟一姬姓大国而且有大才干的君主晋文公就接从齐桓公而起,担负了第二度尊王攘夷的责任。”对于晋文公的霸业,他说“晋文公的主要功绩是城濮之役遏住了楚国,使他们不得向北发展。晋襄公的主要功绩是崤之役遏住了秦国,使他们不得向东发展。有了他们父子,春秋时的中原诸国才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才渐渐孕育了后来诸子百家的灿烂文化。而且秦晋两国又有同样的成就,秦的成就是融化了西戎,晋的成就是融化了狄人。……秦晋两国都费了长期的心思和劳力去经略他们,名义上是把这些部落一个个的剪灭,而实际上却是把全部戎狄民众的文化提高了,好使他们和中原民众站在平等的地位。到战国时就再没有所谓‘华夏’和‘戎狄’的区别了。更说秦国,他们固然在春秋时吃了晋人的亏,出不得崤、函的大门,但他们从此养精蓄锐,努力开发西北和西南……富力日增,形势日利,就完成了统一寰宇的大事业,这也是他们应当向晋人道谢的。倘使晋国守不住这一重门户,秦国可以东向争取了诸侯,那么无非使得春秋时代添上了一个混战的主力,而秦的国力也就消磨在和列强对垒之中了,还那会有秦始皇的光荣历史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齐桓与晋文,北抗戎狄,南挡荆楚,其重要贡献是使得夏商周以来的传统文化不至于由于外族的入侵而停止发展的脚步,从而获得内部积蓄、酝酿的机会,最终发展至诸子百家的文化盛局,其对于华夏文化的贡献的确不可湮没。从这一角度来看,顾先生实际上认为民族融合的文化基础是夏商周以来的传统文化,而这一文化,直接与诸子百家相续,成为华夏文化的正统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