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完满的结局 孛罗去世于1313年,享年约67岁。《完者都史》记载:“(伊斯兰历712年)12月28日(公元1313年4月26日)星期三……孛罗丞相在阿儿兰牧场的冬营地去世。”(61)此时距他奉命前往阿儿兰驻守刚满半年。作为一个领兵异密,死于镇戍的营地上,称得上是死得其所。 孛罗在伊朗曾娶妻生子,留下后代。其妻为原伊利汗阿八哈之妃失邻额格赤(Shīrīn kājī)。《史集》载:“失邻额格赤,现在是孛罗阿合(Pūlād qā)的哈敦。”(62)在《贵显世系》所记阿八哈后妃表中,她排名第十二:“失邻额格赤,本是妃子(qumā),阿八哈汗死后,孛罗阿合娶了她。”(63)至于孛罗在伊朗所生的后代,有一人见于史载。据《完者都史》,就在孛罗去世后的第二年,即伊斯兰历714年(1314年)“拉马丹月(9月)15日星期四,孛罗丞相之子皮儿·哈密德(Pīr Hāmid)与莎勒坛·牙撒兀勒()之女沙·蔑力乞(Shāh Malikī)订婚,聘金为丝绸地毯6千曼”。(64)这里提到的新娘之父莎勒坛·牙撒兀勒,即前文所述起儿漫之乱时的大札鲁忽5成员之一,他在完者都朝被任命为呼罗珊异密长(amīr al-umarā-yi Khurāsān)。(65)正如孛罗去世前镇守伊利汗国北方、负责防御钦察汗国军队一样,莎勒坛·牙撒兀勒负责防御来自东部的察合台汗国的侵袭,两人均为镇守一方的领兵异密,地位相近,他们的子女联姻,可谓门当户对。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孛罗奉旨出使,到伊朗后一去不返,曾令忽必烈颇为感慨。(66)此后孛罗的活动几乎完全退出了元人的视野,汉文载籍中很少再出现关于他的记述。直至元仁宗(1311-1320在位)即位后,孛罗的名字才又被提起,先是在皇庆元年(1312),仁宗“封枢密臣孛罗为泽国公”;(67)皇庆二年,即孛罗去世的同一年,仁宗又派遣拜住前往波斯,“以金印赐丞相孛罗”。(68)这两条记载似乎说明,离开元廷30年后,孛罗丞相在伊利汗国的贡献也得到了元政府的认可。虽然金印颁赐时孛罗已经去世,但这份哀荣,也算是为他在伊利汗国度过的后半生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承张帆老师指点甚多,完稿后又承党宝海、罗新两位老师提出修改意见,邱轶皓、刘毓萱、罗玮诸友热心帮忙查找文献,谨此致谢。 ①参见余大钧:《蒙古朵儿边氏孛罗事辑》,《元史论丛》1982年第1辑。 ②参见Thomas T.Allsen,"Two Cultural Brokers of Medieval Eurasia:Bolad Aqa and Marco Polo",in M.Gervers and W.Schlepp eds.,Nomad Diplomacy,Destruction and Religion from the Pacific to the Adriatic,Toronto,1994,pp.63-78; idem.,"Biography of a Cultural Broker.Bolad Ch'eng-Hsiang in China and Iran,in Julian Raby and Teresa Fitzherbert eds.,The Court of the Il-khans 1290-1340,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pp.7-22; idem.,Culture and Conquest in Mongol Eurasia,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pp.59-80。 ③参见刘迎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369-373页。 ④参见余大钧:《蒙古朵儿边氏孛罗事辑》,《元史论丛》1982年第l辑。 ⑤参见(元)王士点、商企翁编次,高荣盛点校:《秘书监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9、20、35、105、116、131页。 ⑥参见《元经世大典·政典·驿传》,《永乐大典》卷19417,12叶;余大钧:《蒙古朵儿边氏孛罗事辑》,《元史论丛》1982年第1辑。 ⑦参见Thomas T.Allsen,Culture and Conquest in Mongol Eurasia,p.79。 ⑧关于“丞相”称号在波斯语文献中的使用,参阅G.Doerfer,Türkische und mongolische Elemente im Neupersischen,Wiesbaden:Franz Steiner Verlag,1963,I,S.310-312; Thomas T.Allsen,"Notes on Chinese Titles in Mongol Iran," Mongolian Studies,No.14,1991。 ⑨参见《史集》之《朵儿边部落》、《忽必烈合罕纪》、《阿鲁浑汗传》等篇,以及《史集·中国史,开篇》和《五族谱》(详见下文)。波斯语中的蒙古语借词āqā原意为“兄长”,后用于对男性的尊称,参见F.W.Cleaves,"Aqa Minu",Harvard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24,1962; G.Doerfer,Türkische und mongolische Elemente,I,S.133-140。 ⑩参见余大钧:《蒙古朵儿边氏孛罗事辑》,《元史论丛》1982年第1辑。 译文引自汉译本,见[波斯]拉施特主编、余大钧译:《史集》(以下简称《史集》汉译本),第3卷,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93页。随孛罗出使的除爱薛外,似还有爱薛子阿速歹,以及忽儿都答等人,参见韩儒林:《爱薛之再探讨》,《穹庐集--元史及西北民族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05页;余大钧:《蒙古朵儿边氏孛罗事辑》,《元史论丛》1982年第1辑。 (12)参见余大钧:《蒙古朵儿边氏孛罗事辑》,《元史论丛》1982年第1辑。艾尔森认为孛罗抵达伊朗的时间为1285年末,见前引Thomas T.Allsen,Culture and Conquest in Mongol Eurasia,p.72。施普勒为《伊朗百科全书》所撰“孛罗丞相”条则认为孛罗觐见阿鲁浑的时间为伊斯兰历685年2月10日(1286年4月7日)。参见Bertold Spuler:"Bolod Ch 'engH siang",Encyclopaedia Iranica,Vol.IV,Fasc.4。 (13)参见(元)程钜夫:《拂林忠献王神道碑》,《程雪楼文集》卷5,《元代珍本文集汇刊》本,上册,第244-245页。 参见《史集》汉译本,第3卷,第194页。一些晚出的波斯语文献认为诏敕是孛罗和兀儿都乞牙一起带来的:“685(1286)年,孛罗丞相和兀儿都乞牙带来了合罕诏敕,册封阿鲁浑汗继承王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