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慎辛氏箧存稀见明人别集题录(二)
俞长城题识〔未署年月〕。 【王守溪稿】一卷。1册。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19.8厘米,宽11.4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成化乙未”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王鏊著。按王鏊,字济之,南直隶吴县人,成化十一年进士,乡试、会试俱第一,殿试第三。授翰林院编修。历官侍讲学士、少詹事、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正德初,入内阁,寻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翌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后以刘瑾擅权辞官。卒赠太傅,谥文恪。事具《明史》卷一八一本传并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一四所收录王守仁撰《太傅王文恪公鏊传》等传记。此《王守溪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制义之有守溪,犹史之有龙门,诗之有少陵,书法之有右军,更百世而莫并者也。前此风会未开,守溪无所不有;后此时流屡变,守溪无所不包。理至守溪而实,气至守溪而舒,神至守溪而备。盖千子、大力,维斗、吉士,莫不奉为尸祝,而或恶其雕镂,疵其圆熟,则亦过高之论矣。运居天地之和,居得山川之秀。夹辅盛明,大有而不溺;遭逢疑贰,明夷而不伤。于理学为贤,于文章为圣;于六经为臣,于诸家为祖,岂非一代之俊英、斯文之宗主欤?”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有此《王守溪稿》。 俞长城题识〔未署年月〕。 【唐伯虎稿】一卷。1册。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19.9厘米,宽11.3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弘治戊午”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唐寅著。按唐寅,字子畏,一字伯虎,南直隶吴县人,弘治十一年,乡试第一;翌年会试,因受同邑富家子牵连,罚黜为吏。伯虎不就,寄情于山水诗文书画,放浪形骸以终,其画品高甚,论者谓在五代北宋间。事具傅维鳞《明书》卷一五一本传并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一一五所收录祝允明撰《唐子畏寅墓志铭》等传记。余得此本,缺佚卷首俞长城题识。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无此《唐伯虎稿》。 【渭川诗集】二卷。2册。 明嘉靖刻本,白绵纸初印。每半页10行,满行19字;白口,左右双栏,上下鱼尾处作双横线;版框高18.4厘米,宽13.5厘米。书口下部刊有胥铎、胥大纲、胥廷秀、沈熏四位刻工姓名。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东汉著。卷端原题:“关中东汉希节。”按东汉,字希节,陕西华阴人,弘治十一年乡试举人。正德六年,就选吏部,历任池州、镇江两府同知,南京户部员外郎,九江、南昌两府知府,长芦盐运使等职,后辞官家居以终。事具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一○四所收录王维桢撰《长芦都转运盐使司运使渭川东公汉状》。卷首胡缵宗序佚首半页,所存残简称道东氏作诗旨趣,并叙及其居职南京期间与同僚作诗酬唱情形:“(前阙)事于吟哦,时郎署多诗人,若全之,若士美,若德嘉,若伯伦,皆与希节善,予亦从事于声调。希节每苦于耽佳句,曰‘诗难工也’。政暇,每倡和于微醺,而渭川雅不多示人,然无复字,无纤句,无攲调,翩翩而适也,坦坦而理也。殆有志于沈、宋乎?抑无取于温、李乎?藻潭子曰:‘东子诗不轻作者,故其诗工。’前川子曰:‘东子诗不多见,见即知为关中人。’然诗不多作。予每困于酬答,则戒之曰:‘秦嘉、崔颢,诗岂在多耶?’及归田,雍卿大夫曰:‘渭川子之吏才,奚止一兵宪,而令之遄归。’然昆季临岳吟哦,子姓倚峰歌倡,侍太恭人于将九帙之闱,乐何若哉!视兵宪何重轻哉!一日,张举子维训,持《渭川诗集》视予,予追思焉,渭川有子,举子体忱隽才也,不私东叔子之美,属予序,而予思愈翛翛然于钟山于庐岳也。於虖,诗岂在多哉!嘉靖戊午大暑鸟鼠山人七十九翁胡缵宗序。”由此知其编刻诗作,仅止于两卷,盖亦有因。 胡缵宗序〔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 【伦迂冈稿】一卷。1册。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19.8厘米,宽11.4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弘治己未”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伦文叙著。按伦文叙,字伯畴,广东南海人,弘治十二年进士,会试、殿试,具擢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历官经筵讲官、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病卒于官。事具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一九所收录黄佐撰《右春坊右谕德伦公文叙传》等传记。此《伦迂冈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闽粤,古之僻壤也,其中率多望族,莆田林氏,三代五卿;南海伦氏,父子四元,中土莫之及也。林氏之盛,始于亨大;伦氏之盛,始于迂冈。今读二公文,亨大先生郑重古朴,故其福厚;迂冈先生高洁简贵,故其名高。子孙蕃盛,亦积累教诲之所致,然其兆未尝不见于文章,必谓才人多穷,难为继起,是亦言之过激已。昔丘琼山为相,力争粤为南卷,后人讥其好虚名,受实祸。试观伦氏科名,跨江逾浙,多才如是,又何分南、北、中也。且人不求为天下才,徒于分卷中较量难易,岂不陋乎?”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无此《伦迂冈稿》。 俞长城题识〔未署年月〕。 【王阳明稿】一卷。1册。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19.7厘米,宽11.6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弘治己未”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王守仁著。按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弘治十二年进士。初官刑部主事、兵部主事,正德初,以抗刘瑾擅权,贬谪贵州龙场驿丞,后改任庐陵知县、南京刑部主事、吏部主事,始倡“知行合一”学说。复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考功司郎中、南京太仆寺少卿、鸿胪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昌、赣州,进右副都御史。宁王宸濠反叛,守仁临危挺身自任,兴师勤王,迅即平定其事,因功拜南京兵部尚书,寻封新建伯。嘉靖六年,以原官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隆庆初,诏赠新建侯,谥文成。事具《明史》卷一九五本传并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九所收录王世贞撰《新建伯文成王公守仁传》等传记;其儒学建树,则概见于黄宗羲撰《明儒学案》卷一○《姚江学案》。此《王阳明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士之立于天下,曰气节,曰事业,曰文章,三不朽备而人以传。阳明先生始拒刘瑾,气节著矣;继定宸濠,事业隆矣;所作古今文,久而益新,文章可谓盛矣,而后世少之曰‘道学伪也’。夫道学竟在三者之外哉?良知之说,发于孟氏,阳明以此教人,亦高明者。所见太偏,以云尽非,殆未也。论者见其门人不类,追咎厥师。夫卜子之笃实,而田、庄变为虚无;荀卿之正大,而韩、李变为名法。周无曾、孔,宋无程、朱,鲜有得其传者,岂可独罪阳明哉?吕晚村善论时文,而攻阳明者太过,予故录其文而辨之,至其文谨守传注,极醇无疵,此又不待辨而自传者矣!”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无此《王阳明稿》。 俞长城题识〔未署年月〕。 【董中峰稿】一卷。1册。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20.7厘米,宽11.9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弘治乙丑”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董玘著。按董玘,字文玉,浙江会稽人,弘治十八年进士,会试第一,殿试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刑部主事、吏部考功司主事、侍读、左春坊左谕德、侍讲学士、充修实录副总裁官、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隆庆初,赠礼部尚书,谥文简。事具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二六所收录徐阶撰《通议大夫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中峰先生董公玘墓志铭》等传记。此《董中峰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成、弘二朝,会元皆能名世,文之富者,为守溪、鹤滩、中峰三家。守溪长于议论,鹤滩善于刻画,故高古典硕,望之有色,听之有声;至于游行理窟,自成大家,莫如中峰。中峰融会传注,钻研或问,理足则达,愈朴愈淡,而愈不可及;芒鞵破衲,中有仙骨,非识者不辨。故王、钱之文易读,中峰之文难知。王、钱体正大,中峰格孤高。王、钱之后,衍于荆川,终明之世,号曰元灯。中峰以后,其传遂绝。三百年来,未尝有问津者。”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有此《董中峰稿》。 俞长城题识〔未署年月〕。 【顾未斋稿】一卷。1册。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19.6厘米,宽11.5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弘治乙丑”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顾鼎臣著。按顾鼎臣,字九和,江苏崐山人,弘治十八年状元。授修撰。历官侍讲、左谕德、詹事、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嘉靖十七年,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寻加少保、太子太傅,进武英殿大学士。卒赠太保,谥文康。事具《明史》卷一九三本传并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一六所收录严嵩撰《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康顾公鼎臣神道碑》等传记。此《董鼎臣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顾文康廷对时,孝宗于宫中焚香祝天,愿得真才;以公为首,可谓慎于论辨者矣。及公为翰林,雍容进退,惟文章是修,无所树立,若是乎,求贤之心劳,得士之效浅也。夫世宗在位,明断英武,才略之士,无当于上,讲陈义理,启沃帝心,于治不为无助;迨乎行幸承天,密托机务,委任诚专,报礼亦重矣。余读文康文,端严简肃,有太平宰相之象。是其缙笏垂绅,屡被恩遇,有以也夫。”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有此《顾未斋稿》。 俞长城题识〔未署年月〕。 【唐虞佐稿】一卷。1册。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20.0厘米,宽11.5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正德戊辰”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唐龙著。按唐龙,字虞佐,浙江兰溪人,正德三年进士。历官郯城知县、御史、陕西提学副使、山西按察使、太仆卿、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左副都御史、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位至太子太保。卒赠少保,谥文襄。事具《明史》卷二○二本传并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二五所收录徐阶撰《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赠少保谥文襄唐公龙墓志铭》等传记。此《唐虞佐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士大夫之无等也,傲慢加乎君子,而谄佞行于小人,乘权藉势,闭门养重,宾客莫得见其面,忽权贵私人至,出郭郊迎,下车握手,笑若昆弟,延入官舍,俨若神明,凡有请谒,其应如响;且夫宜贵也而故贱之,宜贱也而故贵之,首尾横决,轻重倒置,此所谓无等也。唐虞佐先生为御史,力拒钱宁之请,卢和得罪,朝明夺官,却厚利,辞显仕,真烈丈夫哉!先生执法时,人人代为之危,乃终以无恙,而附宁者亦不闻富贵终身。然则,非所傲而傲,非所谄而谄,不特无等,亦可谓不知命矣。余既录先生之文,并论其两疏题后轶事,以为世慨焉。”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有此《唐虞佐稿》。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