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礼法之士力量过于强大,司马炎于泰始元年任命裴秀为尚书令。裴秀出身于著名的玄学家族河东裴氏,其叔父裴徽是正始名士核心人物之一。裴秀因参加裴徽的清谈,被誉为"后进领袖",毋丘俭将他推荐给曹爽,评语中有"长蹈自然,玄静守真,性入道奥"之类玄学品题。[15]裴秀在尚书台的同志,是竹林七贤之一,德高望重的玄学元老山涛。约在泰始初期,山涛由大鸿胪改任尚书。[16]面对名士派力量的日益壮大,礼法派亦不甘寂寞,开始组织反击。据《晋书·裴秀传》载"有司"据安远将军郝诩书信中有"与尚书令裴秀相识,望其为益"的言论,而要求罢免裴秀官职。晋武帝为此下诏指出:企望裴秀为其升官,是郝诩一厢情愿之事,也是尚书令裴秀无法防范的,不要追查。后来,真凭实据被反对派找到了。泰始三年(267),司隶校尉李熹分别指控裴秀和山涛侵占政府稻田。而晋武帝对两案的处理却是:严办下级奸吏,对裴秀、山涛不予追究。[17] 乍看上去,晋武帝的处理如此荒谬,竟然对违法占田的高官不闻不句,对执法的李熹虽予以赞扬,但事后却立刻调离弹劾百官的司隶校尉岗位,"升"为太子少傅虚职,被束之高阁。[18]为此,吏家多有微词。其实,晋武帝并不糊涂。西晋王朝没有经过农民战争的净化过程,吏治腐败,土地兼并,在王朝初期已十分严重,官员人人占田。在此情况下,以非法占田罪名处理裴秀、山涛,醉翁之意不在酒。晋武帝十分明了这是来自朋党的暗箭,或是鲠直大臣被朋党利用[19],故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作罢。 泰始四年(268)正月,裴秀终于被挤出尚书台,"高升"为司空。受益者为贾充--由他接任尚书令。为求得新的平衡,司马炎于同年二月任命羊祜为左仆射,共执朝政。 羊祜是禅代之际突然崛起于政治舞台的人物,出身于九世二千石的泰山羊氏这一名门望族,并且是司马师羊皇后同产弟,代表着外戚势力上台,背景较为强大,是可与贾充争衡的实力派人物。表面上看,羊祜似乎游离于礼法派与玄学名士派之外,属中间派人物。一方面,他在正始时期拒绝曹爽辟举,执政后又欲斩王戎,贬王衍;另一方面,高平陵政变后拒绝与夏侯霸的女儿离婚,多年隐居,与司马氏集团保持距离。但是从他的朋友圈子和晋初党争的立场全面分析,则明显向玄学名士派倾斜[20]。步入政界后,羊祜上升速度极快,迅速成为继裴秀之后对贾充构成威胁的人物。礼法派认识到羊祜的威胁,他们利用司马炎的"灭吴之志",将羊祜"推荐"出朝廷。于泰始五年,羊祜出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自羊祜被挤出朝廷之后,至死未能回朝执政。而贾充自任尚书令后,一直控制着尚书台,不论迁升任何高官,都未被剥夺"录尚书事"特权,直至其去世。名士派为了夺回这个阵地,亦发动了多次反攻。 泰始七年(271)三月,裴秀逝世,政治平衡出现了严重倾斜,贾充、荀勖几乎完全控制了朝政,玄学名士发动了一场"倒贾"运动,裴秀的堂弟侍中裴楷、侍中任恺、河南尹庾纯是斗争的中坚力量,张华、温颙、和峤以及竹林七贤之一向秀都参加进来。晋武帝在询问裴楷当前政治得失时,裴楷毫不掩饰地说:"陛下受命,四海承风,所以未比德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朝耳。"[21]当时,侍中是皇帝身边的近臣,为清君侧,贾充推荐任恺任太子少傅。结果,任恺当上了少傅的同时,继续留任侍中。这一年七月晋武帝为西北边境冲突而忧愁,任恺等效法贾充排羊祜之计,极力推荐贾充这位"威望重臣有智谋者以镇抚之"[22]。蒙在鼓里的司马炎果真任命贾充出镇西北,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为挽回败局,在荀勖、荀顗、冯紞的策划下,贾充通过嫁女与太子,留任旧职。事后,贾充等人先将任恺"推荐"为吏部尚书,从皇帝身边调开,然后又寻找罪名将其罢官,挫败了名士派的进攻。 面对"倒贾"运动的失败,河南尹庾纯按捺不住了,在泰始八年(272)七月的一次酒会上,庾纯与贾充发生了口角,竟然公开大骂贾充是杀害高贵乡公的凶手,"纯因发怒曰:'贾充!天下凶凶,由尔一人。'充曰:'充辅佐二世,荡平巴蜀,有何罪而天下为之凶凶?'纯曰:'高贵乡公何在'"[23]。一时酒会秩序大乱,贾充的侍从企图扣押庾纯,被中护军羊琇、侍中王济拦下,谁也不敢对这两位晋武帝的密友动武。庾纯的言论过于大胆,不仅揭了贾充的伤疤,而且对晋王朝不敬,为此,贾充以辞职要胁司马炎严惩庾纯。在这个问题上,朝臣分为针锋相对的两大派,斗争已公开化、白热化。晋武帝下诏免庾纯官职并交司法部门论处,不料引起一片抗议声浪,迫使这位皇帝收回成命,最后不得不再次下诏妥协处理,诏书大意是:贾、庾双方都喝醉了酒,说了过头话,不必小题大作。庾纯改任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 晋武帝虽然希望朝臣各派存在矛盾,但是其追求的是矛盾的平衡,而不是激烈的冲突以至朝政紊乱。早在泰始七年任恺、贾充争斗时,司马炎就曾专门设宴把双方叫来进行调节,说:"朝廷宜一,大臣当和"[24]。而得到的只是阳奉阴违的许诺和更加激烈地倾轧。庾纯事件处理过程表明,虽然贾充一派居高位,似乎大权在握,但反对派的数量和后劲也是难以对付的。欲在双方间达成稳定的平衡,必须在玄学名士中寻找德高望重,又平和稳健,能够协调与礼法派关系的人物居要职,使双方的利益都能满足而不发生激烈冲突。这个人物在当时,非山涛莫属。于是"武帝太始八年诏曰:议郎山涛至性简静,凌虚笃素,立身行己,足以励俗,其以涛为吏部尚书"[25]。 泰始五年,山涛因保护裴秀而被贾充一党排挤出尚书台,"及羊祜执政,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之,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26]。泰始七年,山涛已从冀州调回中央任侍中,这时同任该职的还有此次"倒贾"运动的领袖裴楷与任恺。山涛虽未在史书中上留下争斗的痕迹,却极可能已介入其中。裴楷目山涛"如登山临下,幽然浑远"[27]。任恺与向秀关系密切,而向秀则与山涛为忘年交。因此,山涛在斗争中居中立,是不可思议的。魏晋之际,无论山涛担任何种职位,他都是玄学名士的精神领袖。"时人目山涛: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28]。他处世方针中庸平和,并善于和各种人物周旋,对礼法之士来说,也是能够接受的反对派领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