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马炎的带动下,侈奢腐化之风在西晋上层士族官员中迅速蔓延,玄学名士在这个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何劭"食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为限,时论以为太官御膳,无以加之"[54]。王济有过而无不及。 在太康后期侈奢淫靡的文化氛围中,以乐广、王衍为代表的西晋玄学家成长起来,并被前辈玄学名士捧出,推上了历史舞台。司马炎听到王衍的大名,问其堂兄王戎:"夷甫当世谁比?"王戎回答:"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55]《晋书·乐广传》载:"尚书令卫瓘,朝之耆旧,逮与正始中诸名士谈论,见广而奇之,曰:'自诸贤既没,常恐微言将绝,而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56]卫瓘任尚书令的时间是咸宁四年十月--太康七年之间,可见卫瓘见乐广清谈一事,发生于太康时期无疑。王衍与乐广是西晋后期元康玄学最著名的清谈大师,他们的出现表明,早在太康年间,高平陵政变后冷寂了近三十年的思想论坛已再次活跃,清谈之风再次复苏,魏晋玄学的第二次浪潮已经开始起动,尔后的元康时代(291-299),将是无法遏制的狂澜。 虽然西晋前期玄、儒的冲突以玄学思潮的胜利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予以较高的评价。因为元康玄学的社会载体--中朝名士,先天不足,不值得肯定。他们是一群在骄奢淫逸风气中成长起来的贵族子弟,缺乏正始、竹林名士的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无法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尤其面对晋后期外戚专权、八王之乱、五胡入侵的动荡局势,不能成为国家稳定的政治基石,不可能像汉末名士那样支撑几十年。这是西晋王朝短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面对太康后期玄学思潮的胜利,我们看不到任何希望。如果说,正始、竹林玄学是以悲剧结束的话,那么,元康玄学则是以闹剧开始的。本文展现的,是其序幕。 注释: [1]《全晋文》卷二引晋武帝《即位改元大赦诏》。 [2][4]《晋书》卷三《武帝纪》。 [3]《世说新语·贤媛》注引《晋诸公赞》。 [5]《三国志·魏书》卷九《夏侯玄传》注引《汉晋春秋》。 [6]《晋书》卷四十《贾充传》。 [7]《晋书》《羊琇传》、《何劭传》、《王济传》。 [8]《晋书》卷五十《曹志传》。 [9]《晋书》卷五十《庾峻传》。 [10]《晋书》卷三《武帝纪》与《晋书》卷三十五《裴秀传》。 [11]《晋书》卷四十三《山涛传》。 [12]《晋书》卷四十九《刘伶传》。 [13]《晋书》卷四十七《傅玄传》。 [14]如裴秀、山涛、王戎等玄学名士,在正始之音的思想解放时代曾为追求真理的中、青年,高平陵政变后,这一代人向旧传统妥协,开始了官僚化过程。 [15]《晋书》卷三十五《裴秀传》。 [16]山涛被任命吏部尚书是泰始八年。而泰始初期,曾一度出任尚书(不知何部)。 [17]《晋书》卷三十五《裴秀传》与卷四十一《李熹传》。 [18]《资治通鉴》将李熹上书一事系于泰始三年春其调离司隶校尉一职前。 [19]李熹攻击裴秀、山涛的背景已无法详考,此人既攻击玄学名士,也抨击老礼法派,曾上书要求何曾、荀顗、郑冲告老退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