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涛似乎没有立即接受司马炎的任命,以其母年老为由拒绝上任,恰逢母亲去世,山涛回归乡里。面对朝廷难解的矛盾,司马炎不顾山涛正遭母丧,决心"夺情",于泰始十年再次下诏:"'情在难夺,方今务殷,何得遂其志邪!其以涛为吏部尚书。'涛辞以丧病,章表恳切。"最终被迫上任,"逼迫诏命,自力就职"[29]。自山涛该年出任吏部尚书直到逝世,再也没有退下,即使升迁成仆射,也要"领吏部",主管选举。 吏部尚书的品级不高,但负责县级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力极大。山涛任吏部尚书后的八年时间里,与负责尚书台的贾充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平衡局面。表面上看,山涛对礼法派采取了妥协态度:每次选用官员,首先征求尚书令(后为录书事)贾充的意见,然后将候选人名单密报司马炎审核,最后再公开提名诠选,而实际上是山涛的意志。尤其对要害部门官员的任免,山涛不向礼法派让步。《世说新语·政事》注引《晋诸公赞》曰: 亮字长兴……为贾充所亲侍。山涛为左仆射领选。涛行业即与充异,自以为世祖所敬,选用之事,与充咨论,充每不得其所欲。好事者说充:"宜授心腹人为吏部尚书,参同选举……,"充以为然,乃启亮公忠无私。涛以亮将与己异,又恐其协情不允,累启亮可为左丞相,非选官才。世祖不许。涛乃辞疾还家。亮在职果不能允,坐事免官。 上述事件,应为争夺吏部郎。《世说新语·赏誉》注引《山公启事》曰:"吏部郎史曜出,处缺当选,涛荐(阮)咸……诏用陆亮。"晋武帝决定任命陆亮为吏部郎,恐怕其中有分割山涛选官权力的动机。山涛以托病辞职抗议司马炎的用人不公。托病辞职是山涛在任职期间对付司马炎的杀手锏,曾多次使用,效果极佳。对山涛这一作法的用意,司马炎当然十分明白,他不愿失去这个难以替代的政治砝码,因此,不论山涛以什么理由辞职,司马炎只有一个决定--坚决不予批准,即使"免冠徒跣还印绶"也无济于事。 山涛代表玄学名士派利益与礼法派周旋,不仅成为礼法派仕途上的大绊脚石,而且使那些游离于玄学名士群体之外的士人难以晋升,例如潘岳便在尚书台附近的阁柱上书写歌谣,以示抗议:"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楷鞦、王济剔嬲不得休。"[30]事实上,山涛的确是和峤、裴楷、王济等玄学名士的政治代理人。在其任职期间,名士派的力量得到了壮大发展。这位表面上中庸平和的竹林老人,一手扶植了西晋玄学青年上台。从《山公启事》佚文看,这一时期的许多玄学名士都得到了他的选拔或引荐,如王济、裴楷、石崇、许奇、郭奕、和峤、乐广等。再者,他尽力保护那些受到礼法派贬抑的同党,比如任恺因得罪贾充而被免官,"毁谤益至,帝渐薄之,然山涛明恺为人通敏有智局,举为河南尹。"[31]另外,继续解决玄学名士的历史遗留问题,集中表现在选拔嵇康的儿子嵇绍入仕问题上。 嵇康与山涛是好朋友,同为竹林之游,景元三年(262)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司马昭杀害,临刑前托孤于山涛,"临诛,谓子绍曰:'臣源在,汝不孤矣。'"[32]山涛亦没有辜负朋友的信任,由于嵇康案影响太大,此事拖到太康元年(280)嵇绍二十八岁时才解决。《晋书·嵇绍传》载:"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丕。"被破格选拔,一入仕便为五品秘书丞的嵇绍来到洛阳,引起轰动,舆论界誉之为"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33]。至此,压在玄学名士心头的最后一个历史包袱搬掉了。 玄学名士地位的上升,并不可能真正动摇贾充等礼法派的地位。咸宁二年(276),司马炎忽然重病,大有不起之势。朝臣私下议论后继君主的人选问题。有可能继承帝位的两位候选人--太子衷和齐王攸,都是贾充的女婿。河南尹夏侯和向贾充建议道:"卿二女婿,亲疏等耳,立人当立德。"[34]司马炎病愈后,得到了这一禀报,深感贾充权力的威胁,于是,下令剥夺了这位亲家的兵权,并由李胤接任尚书令。司马炎并不想搬倒贾充,因为贾亦是政治平衡中难以替置的砝码,因此贾充"位遇无替","行太子太保,录尚书事"[35]。第二年,贾充以日蚀为由提出辞职,司马炎"不许"。咸宁五年(279),以张华、杜预为代表的玄学名士派与贾充、荀勖、冯紞为代表的礼法派在渡江伐吴问题上严重对峙:名士派主战,礼法派主和。司马炎坚决主张出兵伐吴,面对贾充等人的"固争","帝大怒,充免冠谢罪"[36]。但当伐吴战役发动后,司马炎仍命贾充为大都督,即伐吴总指挥。直到胜利的前夕,贾充派都坚持停止军事行动,认为:"虽腰斩张华不足以谢天下"。平吴胜利后,贾充"诣阚请罪,帝抚而不问"[37]。 三 由于贾充在平吴战争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尽管晋武帝并未追究他的任何责任,但在太康初期,其势力和影响已明显削弱,成为高高挂起的人物。以杨皇后的父兄"三杨"为代表的外戚力量急剧膨胀,与荀勖、冯紞等人结合在一起,实际上取代了贾充的政治地位。这一现象,引起了名士派的不安。"后父杨骏及弟珧、济始用事,交通请谒,势倾内外,时人谓之三杨,旧臣多被疏退。山涛数有规讽,帝虽知而不能改。"[38] 太康三年(282)贾充病逝。形势显然对玄学名士派有利。当时,尽管"三杨"权力上升,但其社会基础薄弱,名士派力量随贵族少年的成长而日益强大,在山涛年老多病的情况下(山涛于太康四年元月逝世),推出了新的代表人物齐王司马攸。司马攸是司马炎的胞弟,与玄学名士的主要人物关系一直较密切。泰始八年,庾纯辱骂贾充一案,正是由他出面力争才迫使司马炎让步。他年富力强,才德兼备,有极高的威信,不但政治地位仅次于皇帝司马炎,而且大有司马炎死后取代"白痴"太子司马衷为新皇帝的可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