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试释《汉书•地理志》郡国排序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李新峰 参加讨论

《汉书·地理志》郡国排序貌似杂乱,其实有章可寻。第一,郡国虽分列,但均分赵、燕、韩梁西楚、齐、东楚南楚几部分,排序大致相当,各地区内部也遵循相似的方位顺序。可见,现存的郡国分列方式,有一个全国视野的分区、排序原型。第二,在合并郡国得出的“原始”排序中,边郡排序反应了武帝以前的状况,中原的郡国排序则有汉初的痕迹。所以,《汉书·地理志》所根据的西汉后期册籍的排序,最晚也源自汉代各国尚未众建诸侯、析分支郡时期的册籍。第三,中原地区郡国的特殊排列顺序,难以用地理分区和异姓、同姓王国疆域解释,而更与秦的征服顺序吻合;汉边郡与秦故边郡的排序也显然有继承关系。不妨推测,汉初册籍直接继承了秦帝国按边疆方位与征服顺序排列各郡的册籍,乃至秦王国时期的“内史――外郡”模式。总之,《汉书·地理志》的郡国排序,来自秦帝国建立之初的册籍。
    《汉书·地理志》条列郡国,但排列顺序似杂乱无章。“一百零三个郡国的排列不依州部为次第,时而是属于这一部的二三郡,时而又是属于那一部的二三郡,一部所属,既前后错出,在地理上又时而东,时而西,往往不相连属,这显然是一个缺点。汉志既以元始二年的册籍为根据,难道西汉政府的册籍就是这样杂乱无章的吗?有没有可能班固原本书不如此,今本汉志所以这样杂乱,是错简的结果呢?这是很可以怀疑的。”[1]《汉书》必有章简窜乱,郡国排序也完全可能是错简后的面貌。但是,现有的郡国序列,先三辅而郡而国,诸郡又大体先三河一带而关东各地而边境,似又非完全无章可寻。所以,姑且假定现有地理志为原始文本,主要借助谭其骧和周振鹤的研究成果,试探郡国排序的规则和渊源。
    一、郡与国:排序相同郡国排序与同列志文中的《禹贡》、《职方》、《域分》、《风俗》以及西汉十三州部无关,而班固重在汇集古今材料,无意考订排比以寄个人见解,故排序当照抄元延、元始年间的册籍 [2]。政府册籍较私人著述,当更依照前例,遵循固定规则。
    册籍先三辅而郡而国,诸郡排列大致先内后外,内地又先西后东。其中内地东部诸郡的排序特别混乱,但考虑到汉代地理观念与战国的密切关系,不妨把内地东部诸郡排列为三河、韩梁西楚、赵、燕、齐、东楚、南楚 [3]。全部位于内地东部的诸国,也有赵、燕、梁与西楚、齐、东楚、南楚的顺序 [4]。各郡、各国无一窜入他区,两种顺序之间也仅“梁与西楚”的位置不同。
    为求内地东部的全貌,不妨把诸郡和诸国各按所属大区合并,除将“梁与西楚”的诸国提前,一切按原序(有下划线者为国):
    东、陈留、颍川、淮阳、汝南、南阳、南、江夏、庐江、九江、梁、山阳、济阴、东平、鲁、沛、楚。
    魏、赵、广平、巨鹿、常山、真定、中山、清河、信都、河间。
    广阳、涿、渤海。
    平原、千乘、济南、泰山、齐、淄川、北海、胶东、高密、东莱、城阳、琅琊。
    东海、泗水、临淮、广陵、会稽、丹阳、六安、豫章、长沙、桂阳、武陵、零陵。
    试释《汉书·地理志》郡国排序除韩梁西楚地区内部混乱和六安国无处协调,合并后郡国排序的方位背景一目了然:赵地是先沿太行山麓,再沿河北平原中部自南而北;齐地是先沿泰山、渤海之间自西向东,然后东南部;东楚与南楚是先自北而南述东楚,再自东而西南楚;只有燕地郡国太少,无法判断方位顺序。
    边地诸郡如出一辙,可分西南边、西北边、北边、南边等大区 [5],西南边由三辅向西南,然后顾及东南一隅,西北边由三辅外围向西北,北边先三辅外围后向东北,南边大体自北向南。不难发现,边地和内地同样是遵循离关中越来越远的顺序。
    郡、国和内、外诸郡排序的内在一致性,说明政府册籍的郡国排序,应来自郡国混列的先分大区、后按方位排列的早期原型。
    二、原型:从武帝时期到汉初“原型”中的各大区是否仅仅是地理分区呢?三河、赵、燕、齐、东楚与南楚均界限分明,但中原韩梁西楚的东郡、南郡、九江郡之间,并无一致的地理特征。按司马迁给东楚、西楚、南楚的定义,庐江、九江等南楚之地与南郡、汝南、淮阳、沛等西楚之地并列,尽管南楚“俗大类西楚”[6],但又与同为南楚的江南豫章、长沙之地分开。北边各地分属秦、赵、燕范围,却也自成一区。故地理分区难成一说。
    西部边区按西南、西北、北方排序,内部基本按照离关中的远近排序,似乎存在一个三辅――外围格局。因三河地区在西汉的极端重要性,不妨大胆猜测,东部存在一个三河――外围的格局。如此,中原、赵燕可视为三河外围,齐与东楚南楚可视为更外围,此下接边区诸郡。可是,三辅外围诸郡如汉中郡、陇西郡、北地郡、上郡等,各为大区的辐射起点,但三河外围的东郡、陈留郡、颍川郡、南阳郡,却紧随三河地区排开,体例不合。而且,梁楚内部自东北而西南,又折向东,再向东北,也不符合自近而远的方位排序。故内外分区也难成一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