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试释《汉书•地理志》郡国排序(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李新峰 参加讨论

    所以,东部内地的分区和排序,必有地理以外的历史背景,“原型”可能来自各大区曾作为独立政治单元的历史时期,此后叠经郡国分合变迁,才形成郡国分列、排序错综的格局。在讨论内地大区渊源之前,不妨先从排列比较严整、变迁比较简单的边郡入手,探讨汉册籍应付郡国分合废置的规则。武帝开边,或析旧郡为数郡,或即新占领地区设新郡,此后基本未变。按原序列出武帝开边以前的边郡,可以发现新设诸郡,既不按照设立的时间顺序排队,也不按地理方位重排或插队,而是按渊源关系添加到原有排序的(斜体字为析出之郡,下划线为新开之郡,小括号内为同源):
    汉中,广汉,(蜀,犍为、越隽、益州、牂柯),巴。
    (武都,陇西,金城,天水,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安定,北地),(上,西河),(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玄菟,乐浪。
    西南新开犍为等四郡紧随蜀郡,当因诸郡开设与蜀郡直接相关,最后紧邻巴郡的牂柯郡地偏东南,或更与巴郡相关。西北各郡皆本自陇西郡,继承部分故地、也可算陇西析出的武都、金城郡和全部为陇西析出的天水郡分列前后,因陇西新开的河西四郡在末尾。北边诸郡中,安定为北地析出,西河主要为上郡析出,朔方本五原(九原)旧地,玄菟和乐浪因辽东新开。其中,天水、安定同为西北要冲,地相邻却分列;西河在朔方东,却排在朔方前,与自西而东的顺序不符,尤可证渊源因素重于方位。可以想见,边郡排序,是为尽量避免各县在旧册籍中的顺序变动,而按照新郡紧邻旧郡的原则,由武帝以前的册籍按原序扩充而成的。
    内地郡国格局随推恩众建、废国为郡而变化剧烈,其分区和排序,遇分合亦应在尽量不更动“原型”中郡县分布和顺序的前提下更改。若追溯到武帝以前,按先郡后国的原则,汉自领郡应列于所有的王国之前,若齐赵楚等地存在汉自领郡,则自应列于诸国之前。文帝十五、十六年以后琅琊郡、渤海郡一直属汉,景帝三年后东海郡一直属汉 [7],此后析分自领郡的事件更多,但《汉书·地理志》中此三郡皆列于齐赵楚之地。可见册籍原型,最晚亦在齐楚赵等国未析出汉自领郡的文帝时期。
    赵、齐、东楚、南楚的郡国,基本上是文帝以前诸侯王封国赵、齐、楚、荆、长沙等的范围,弘农至东郡一直为汉自控地,但燕、梁与西楚地区的排序显然不是文帝时期的。高帝六年已有代国,十一年后更辖太原郡 [8],终文帝时期未变,但册籍中代、云中、定襄、太原的位置却分属边郡和弘农至东郡范围。又,东北五郡到景帝以前一直属燕,但册籍中却位于边郡序列而非燕地。梁与西楚地区,汉代前期是同姓王国与自领郡混杂之区,如东、陈留、济阴、山阳、梁、东平曾为梁国,颍川、淮阳、汝南曾为淮阳国,江夏、庐江、九江为淮南国地,沛、鲁、楚为楚国地,但颍川郡自惠帝元年后一直属汉,而南阳郡、南郡文帝以前就一直为汉自领郡 [9],而且,梁地的排序被江夏、庐江、九江和沛郡等淮南国、楚国之地割裂。可见,文帝时期的册籍并非原型,源头应可以继续上溯到中原诸国尚未析分、代国未建的高帝早期,即汉帝国建立之初。
    梁国割裂、六安国孤列、东西楚二分,令人怀疑册籍的混乱与汉初韩信、彭越、英布有关。若复原至汉初,英布的淮南国按庐江郡、九江郡定位,彭越的梁国因都定陶而以山阳、济阴定位,则上述梁地割裂(见下论)、代国问题可以解决,但韩信楚国的汝南、沛又与楚地割裂,更有齐地诸郡直属于汉却列于诸国的问题。所以,册籍所本当非仅汉初格局,而是齐地与赵、燕、楚等地地位相若时期的形势。
    三、秦:由帝国时期到王国时期(一)汉代郡国排序的秦朝原型
    按复原武帝以前格局的办法,边郡序列可复原至秦 [10],而无一抵牾(皆秦郡名):
    汉中,蜀,巴。
    陇西。
    北地,上,九原,云中,雁门,代,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
    南海,桂林,象。
    东北五郡本燕地,云中、雁门、代本赵地,而元始二年册籍不列燕赵而属边郡,定非汉初封燕、代时格局。秦灭燕赵分两大步骤,郡县赵燕太行山麓地区在前,攻杀燕王于辽东又回师灭赵之残余于代在后。盖秦得二郡后设册籍,没有列在早已入籍的燕赵内地,而是合原有的北地、上郡、秦始皇前期占领的云中、雁门、此前占领的上谷等四郡 [11],组成漫长的北边地区。
    《地理志》以象郡在汉日南,而周振鹤考应在今广西西南,秦势力未达交趾以南 [12],如此则秦南海、桂林、象郡当汉之南海、郁林、苍梧、合浦四郡而已。可以认为汉之苍梧由桂林析出,合浦部分为象郡旧地 [13],交阯、九真、日南为因象郡新开。汉南边七郡排序,当由自近而远的秦三郡原始排序而来。
    将东部郡国复原到秦 [14],除中原地区,亦大体吻合(皆秦郡名):
    邯郸,常山,巨鹿。
    广阳。
    济北,临淄,胶东,琅琊。
    东海,会稽,长沙。
    赵地中,广平、巨鹿似应置于中山之后,方合秦邯郸、常山、巨鹿由近而远的三郡。但汉之广平、巨鹿均有地入赵国 [15],故汉排列郡县时当将两郡国提前至赵国之后,秦巨鹿郡原辖之清河、信都、河间等地则仍居后。秦常山郡亦自邯郸郡析出者,故真定、常山、中山等居秦邯郸境后、巨鹿境前。
    齐地中,千乘为齐析出 [16],似应置于齐附近,方合秦之济北、临淄、胶东、琅邪由近而远的四郡。但秦济北郡跨济水 [17],而千乘境大部分在济水之北,部分出自秦济北郡旧地,亦不无可能。秦济北郡亦自临淄郡析出,若秦早期临淄郡内部各县按自西而东排列,后仍因其旧而区划郡国,则偏西北的千乘当然应位在济南、泰山前。秦胶东郡析自琅邪郡,境较琅邪更东,但秦始皇东巡刻石称“乃抚东土,至于琅邪”[18],秦人当以琅邪为东土之极,故先列胶东各地。
    东楚、南楚地中,除六安、豫章等南楚之地属秦之九江郡外,余合秦之三郡。
    诚然,汉郡国大体是在秦郡基础上析分而成的,叙述顺序因考虑方位方向而与秦偶同,也是完全可能的。但范围和顺序同时如此吻合,实难否认其间关联。更何况,秦郡在大区内自近而远排序,而赵燕齐楚之序与秦征服四国的赵燕楚齐之序颇相似,若考虑到楚地偏远广大,尤其是所列东楚、南楚之地,确立统治乃至设郡可能晚于齐地,则排序与征服顺序的关系是不能忽视的。
    (二)中原秦郡按照征服顺序的排序
    若将东郡以下郡国复原为秦灭六国之初的格局(第一行为秦郡;第二行为汉郡国名,下划线为秦郡析出者,括号内为同源),多有不可解者:
    东,颍川,陈,南阳,南,九江,砀,薛,泗水。
    东,陈留,颍川,(淮阳,汝南),南阳,(南,江夏),(庐江,九江),(梁,山阳),济阴,(东平,鲁),(沛,楚)。
    诸多疑点,可归纳为三类:
    一,陈留郡为故大梁所在,当属秦砀郡而非孤处东郡、颍川郡间;济阴为秦东郡地[19],却孤处九江与泗水郡之间。
    二,南阳、南郡设郡应早于东郡,砀郡应早于陈郡,薛郡、泗水郡应早于九江郡 [20],但各郡既不按由西向东、自近而远排列,又非按秦的灭国、设郡顺序排列。
    三、除西楚与东楚南楚仍分列外,郡序列中东海郡位于沛郡后,但在国序列中,本属后来析出东海郡 [21]之薛郡的东平国、鲁国,却在后来析出沛郡之泗水郡所属楚国之前,而秦九江郡地的六安国、豫章郡列于南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