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关于“黑水”及其流向的证据 笔者认为,“古黑水”即今格尔木河正源舒尔干河。 格尔木河是流入柴达木盆地的第二大河,其上游有两支,西支为发源于中昆仑山北麓的奈金河(又称昆仑河、奈齐郭勒河、瑶池河),东支为夹在巴颜喀拉山与布尔汗布达山之间的舒尔干河(又称雪水河、修沟郭勒河)。奈金河自西而东,舒尔干河自东而西,两河在纳赤台下游(疑即大干沟附近,未经实地考察,不敢确定)汇合后统称格尔木河,全长468公里,主河段近东北向注入达布逊湖。其中,舒尔干河为格尔木河的正源。在距今格尔木市东南约127公里处的舒尔干河上,有一座格尔木温泉水库,海拔3960米,为重要水利枢纽。该水库下泄之水流经格尔木河干流经过的小干沟、大干沟、乃吉里、南山口四梯级电站后,穿过格尔木市区,分流注入达布逊湖。 由地图可见,舒尔干河的流向基本为自东而西,与“西次三经”描述的“黑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杅”相合。此其一。舒尔干河与奈金河汇合后的主流向大致为北--北偏东--北--北偏东,与“海内西经”描述的“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虽不完全相符,但考虑到原记录者是将“洋水”与“黑水”合在一起进行描述,稍微有些差别实属情理之中。此其二。格尔木温泉水库下面的第一梯级电站为“大干沟水电站”,“大干沟”似为古地名。由此,笔者怀疑《山海经·西次三经》中的“大杅”有可能系“大杆”的传抄之误。而“大杆”又演变成了今天的“大干”。此其三。“古黑水”最终“南入”之“海”即今达布逊湖。《山海经》中的“海”,通常情况下即现代意义上的“湖”。悟出这一层意思,正是笔者能够破译《山海经》的关键之一。“海内西经”言“洋水、黑水出西北隅,……南入海”,却并不指明入的是哪一个“海”,恰恰说明两条河汇入的不是同一个“海”。此其四。至于“羽民国”的位置,则应该在今库鲁克塔格(维语,干旱之山)一带寻找,因为只有它正好处于大西海子水库和达布逊湖“共同” 的北面。此其五。 八、定位“古昆仑山” 由于我们确认了“古黄河”、“古赤水”、“古洋水”、“古黑水”以及“古渤海”、“古南海”、“古西海”、“古氾天之水”的位置,对于定位“古昆仑山”来说,已经足够了。很明显,就东西方向而言,“古昆仑山”基本处于今雅拉达泽峰和木孜塔格峰之间,即前述“两分法”的东昆仑山中段、“三分法”的中昆仑山东段加东昆仑山西端;就南北方向而言,则位于祁漫塔格山和可可西里山之间。 《尔雅·释丘》曰:“三成为崐崘丘。”晋郭璞注:“崐崘山三重,故以名云。”《水经·河水》曰:“崐崘虚在西北。”郦道元注:“三成为崐崘丘。《崐崘说》曰:'崐崘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据此,则“天庭”莫非就是昆仑山口附近的东昆仑山最高峰--“玉珠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