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是谁害了袁世凯(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华文史 张晨怡 参加讨论

此后,全国各地倒袁活动此起彼伏。袁世凯在四面楚歌之中,彻底成了孤家寡人,随后被迫取消帝制,并致电蔡锷等革命军将领,要求允许他继续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并且保证永不称帝。但蔡锷却回电说:“吾辈决心死共和,公亦当死帝制。”
    忧心忡忡的袁世凯至此一病不起,在郁闷中死去,遗言“他害了我”。这个“他”指的是谁,至今没有定论。但也有人说,袁世凯临死前大呼的四个字不是“他害了我”而是“杨度误我!”如此,则袁世凯去世前埋怨杨度无疑。
    袁世凯去世后,杨度为其写下一幅著名的挽联,挂于灵棚,明为吊唁,实表心声:“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无论如何,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整个过程中,以“帝王师”自居的杨度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世人往往将这两人称为一丘之貉。实际上二人对君主立宪的理解并不一致。杨度之所以固守己见,是因为他始终认为君主立宪比共和更适合中国。他在《君宪救国论》中指出,当时的中国民众还无法真正理解共和、法律、自由、平等为何物,如果贸然由专制直接进入共和,只能是富国无望、强国无望、立宪也无望。而君主立宪既可以通过君主制度防止未来为争夺元首地位而发生的动乱,又可以通过立宪实现民权。
    反观老谋深算的政治家袁世凯,却利用杨度对君主立宪理论的鼓吹,欲实现君主专制政体,因此他虽然表面对杨度推崇有加,称之为“旷代逸才”,其实并不想也不敢对其委以重用,仅仅授以参政院参政等闲职。因为真正的君主立宪仍然是一种现代政体,与君主专制在根本上是对立的。是以即使袁世凯大呼“杨度误我”属实,也不过是其推脱罪责的一个借口。
    
    也有人说害袁世凯的,既不是袁克定,也不是杨度,而是他自己心中根深蒂固的帝王思想。如此说来,袁世凯所言的不是“他害了我”,而应该是“它害了我”。
    袁世凯一生复杂多变,他平定朝鲜“壬午兵变”,小站练兵,从一个落第的秀才变成中华民国的总统,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同样,他出尔反尔,四处投机,野心勃勃,不择手段,也表现出日益膨胀的政治野心。因此,无论是他宣布效忠君主立宪,抑或后来赞同民主共和,其实都是一种欺骗清廷或革命派的政治投机,其目的不过是增大自己的政治筹码。而他内心向往的,一直都是独揽大权的专制统治。所以,对于袁世凯来说,国家是什么政体并不是最重要的,自己掌控大权才是关键。这一点,初出茅庐的青年报人邵飘萍在《汉民日报》的时评中说得很清楚:“帝王思想误尽袁贼一生。议和,停战,退位,迁延,皆袁贼帝王思想之作用耳。”可以说,正是有了袁世凯一意孤行的帝王思想,才为杨度的君宪救国论提供了实际操作的平台。
    民国之初,中国虽然开始迈向共和,但专制思想却难以彻底肃清。在这样一个转折与巨变的年代里,甚至连革命者本身对民主共和的理解也并不成熟。清帝退位的第二天,孙中山就实现承诺,辞职并推举袁世凯为总统。针对此事,《汉民日报》刊文反对说:“总统非皇帝。孙总统有辞去总统之权,无以总统让于他人之权。”
    对于新旧交替的时代宠儿袁世凯来说,更是无法摆脱历史的局限。他曾经有成为一代伟人的最好机会,结果却落了个千古骂名。推翻帝制又妄图称帝,清室怨他,革命党恨他。还原历史,对这个“既为清室之罪人,复为民国之叛逆”的人仔细打量,我们惊讶地发现,在一个人身上居然可以拥有如此多的矛盾与反复。
    而在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又有张勋复辟,在此期间军阀混战,勾心斗角,民主共和制度长期有名无实。由此可见,帝王思想不仅害了袁世凯,也严重滞缓了民国迈向共和之路的步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