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奇人与奇书(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出版广角》 肖昶 参加讨论

撰写历史并不容易,撰写通史更加困难,而以一人之力完成这么一部巨作,更是让人难以 想 像的事。因为“接受编写一部完整的世界史纲的这项任务,对任何已经成名的历史学权威来 说,会意味着危及学术声望的灾难”。一个未曾接受过历史学专门训练的外行人却完成了这 一宏业,完成了一部影响了许多人的巨作,这不能不让人再次啧啧称奇。
    《世界史纲》出版于1920年,它的意图就在于“以平直的方式,向具有一般智力的人展示 , 如果文明要想延续下去,政治、社会和经济组织发展成为世界性联盟是何以不可避免的”。 而其一个主题就是要说明,世界只有通过教育而不是战争和革命才能得到拯救。概括起来, 我们认为《世界史纲》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该书达到了一部世界简史所能达到的高度。它从地球的形成开始谈起,一直叙述到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简明的笔触叙述了世界上各主要文明、文化的进化、发展过程,描写了 人类取得的胜利和遭到的失败,指出了人类面临的主要危险。一书在手,能对整个世界历史 有较为全面的了解。韦尔斯就像一个导游者,领你沿着文明之路(包括如何进化到文明)从远 古 最早的开端走到现代,让你看到一切人文制度的生长和变化。诚如作者所言,他是一个导游 者,领你拜见亚历山大大帝、波斯诸王、罗马皇帝、十字军战士、中国皇帝、基督教教皇、 法国公民、俄国沙皇等,当然,也领你去细细体会人类文明永恒的东西。然后,他会在你身 边站住,轻轻地对你说:“这就是我们的遗产。”
    其次,这是一部“私人的史纲”。虽然作者不是一个历史学者,但他有一个癖好,即对整 个历史和缔造历史的普遍动力神往不止。旷野是他的家,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史学领域里遨 游,而不必顾忌种种清规戒律。因而,本书在章节的安排和着力的大小上,甚至在对事件的 评 价上,可以比较充分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在本书中,可以读到在其他皇皇史学 巨著中也语焉不详的东西,比如,书中可以用相当的篇幅叙述大西洋岛的传说,可以用30余 页去讲述亚历山大大帝,可以用十几页去讲亚历山大城的科学与宗教,可以专节叙述1851年 的世界博览会。受作者个人思想的影响,作者对各种进步运动,如宗教改革、达尔文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等人的实验、社会主义运动(带有作者所处时代的特征),不惜笔墨。这 是 一部独具特色的老书,即便到了今天,闲暇时翻翻它,仍会发现不少让你觉得新鲜的东西。
    这无疑是一部通俗的史书,但它具有非凡的吸引力,在笔者看来,也具有非凡的价值。它 没有严肃史著的学究气,而且比那一时代的许多著作都要早地摆脱了民族主义乃至(在某种 程 度上)欧洲中心论的褊狭。书中关注的是人类文化的遗产,包括思想、文化、宗教等遗产, 而这是人类文明历程中真正具有价值的东西。本书独具的还有对科学的关心。我们不妨撷取 几句:“在野蛮人和原始人看来,大地似乎是整个宇宙的一片平坦的底板……望远镜的发展 的确标志着人们思想的一个新的阶段,人生观的一个新的境界……它解放了人们的想像力。 ”“自从最初的文字出现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开始有了一种新的传统,一种能永存不朽 的传统。”作者称颂了中国人的智慧,但也对中国智慧的局限性感到困惑:“中国在6世纪 就知道火药……但为什么他们从来没有组织起一个对世界近代科学起先导作用的记载和合作 探讨的体系呢?虽然他们的一般训练是有礼貌而克己的,为什么思想教育从来没有渗透到一 般民众之中呢?虽然他们天赋才智特别高,为什么中国广大群众从来一直是,而且至今仍是 文盲居多呢?”也许你不同意作者的结论,但无疑你会同意,本书注意到了人类发展史上一 些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从上文可以看出,作者字里行间倾注着激情。佐以作者非同寻常的文笔,你会感到读这么 一部书是一种享受。厚厚的三十八章,计约85万字,涉及的不乏枯燥的历史事件,但深入细 读这部书,你决不会有这种不好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你可以把它当作一部小说来读。作 为一位受到萧伯纳推崇的作家,韦尔斯在书中充分发挥了他的这种才能。比如,在描写佛陀 得道的经过时,作者这样写道:“乔答摩独自游荡了一个时期,历史上最孤寂的人,正在为 光明战斗。当一个人的心灵抓住了一个巨大而复杂的问题时,它向前迈进,一步一步地巩固 阵地,并不了解已取得了多大的成就,直到突然间,就像黑暗中忽然大放光明一样,它实现 了它的胜利。看来,乔答摩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他坐在河边一棵大树下,就食时,达到了 这种彻悟的境界。他似乎觉得自己已明白了人生的奥秘。据说他坐着沉思了一天一夜,然后 起身把他见到的传诸世人。”然而,人世间还有灾难,还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争“持续 了四年零三个月,它几乎逐渐地至少把西方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拖进了旋涡……战争已变成一 种气氛,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然后,它又突然结束了……人们想笑,也想哭 --真是哭笑不得。兴奋的青年们和度假的年轻士兵们组成稀疏而嘈杂的游行队伍,挤过人 群,尽力做出欢乐的样子……鞭炮和花炮到处乱扔。但是人们并没有什么共同的欢乐。每一 个人几乎都因为损失太重,忍痛太深,没有什么热情去庆祝了”。你不得不叹服,丰富多彩 的历史就应该用这样的文笔来写。
    自然,书写得好,还需要译得好。翻翻版权页,你就会发现,在快餐文化盛行的情况下, 再找到如此强大的翻译队伍几近梦想:吴文藻、谢冰心、费孝通……他们哪一位不是中外兼 修的大家!这个译本依据的是在韦尔斯原著基础上由后人修订过的版本。此前,早在1927年 ,我国就出版过另一大家梁思成等翻译、梁启超校订的韦尔斯原著初版本。但如果有暇,到 图书馆找来那已经发黄的译本与现译本对照着看一看,相信会有不少收获。笔者甚至觉得, 拿 来梁译重印,同样会产生引人注意的效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