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广西壮族的农事歌谣及其生存境况(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古今农业》 徐赣丽 参加讨论

在我国,农事歌谣曾经的繁盛跟当地的农业风俗分不开。广西各民族具有诗性精神,爱歌传统,以歌代言的风尚古已有之,农业生产中对唱情歌更是普遍现象。在广西许多壮族地区,雇人插田时,习惯请歌手来唱歌助兴,以提高劳动效率。《岭外代答》记述:“广西诸郡,人多能合乐……虽耕田亦必口乐相之。”编纂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广西省镇安府志》记载;“插秧获稻时,男女互相唱歌。”正如山歌唱道:“田插完来秧已尽,独有山歌唱不完”,真实的反映了插秧时唱歌的风俗。从农耕文化中农民对农业生产丰收的祈求来看,许多民族都有在农事活动中利用男女的婚恋活动来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习俗,如以对歌欢会的象征意义来达到祈求农业繁荣的目的。企图通过模拟巫术行为,达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如壮族在春三月举行的歌节,本是插秧之前举行的一个择偶节日。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人类自身的繁衍;另一方面是祈望田里的秧苗模拟人类的生殖行为,多多繁衍,获得丰收,男女在这个节日里男女欢会对歌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关系到整个壮族社会农业丰收的事[12]。在广西德保一带流行“竖时”[13]的习俗,上世纪中期,在德保县钦迷乡一带,要求所有水田在一天或一天半全部插完秧,因为同时插秧,他们往往要请外村的妇女前来帮忙。她们通常都是擅长编唱歌谣的,所以往往一边插秧,一边和守在田边的男子对歌[14]。据说,在民国年间的德保某地,参与“竖时”的年轻妇女要在夜间裸体走进水田里插秧,在一声炮响之后才能走出水田,前后大约10分钟,然后开始进行对歌活动。而在有的壮族地区,每年七八月间给豆苗除草也是对歌活动的重要场合。各家为畲地除草准备种上豆类时,一些人家会以劳动的名义请外村一些会唱歌的姑娘来到村里帮助除草,大家在地里一起劳动,举行对歌活动[15]。这些都说明农事活动与歌谣活动的一致性,人们认为人的生产与农作物的生产两种生产可以互相影响,是互相促进的。今天,人们更多相信科学技术,关于农业祭祀的歌谣以及生产中的男女对歌求欢活动也就慢慢消失了。
    另外,劳动歌谣的不再兴盛也与其生产劳动中的娱乐放松作用消失相关。传统农业社会里,“好音乐,少愁苦”是劳动者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智慧。劳动者的乐天精神和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有唱歌的需要和爱好,藉此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消解体力上的疲乏。农民常说:“不唱不笑一天望不到”、“唱歌为了散精神”、“唱支山歌解劳累,挑粪就像燕子飞”。因为繁重的农业劳动是单调枯燥而艰苦的,人们边干活边唱山歌,就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歌谣上,从而消减心灵的疲乏寂寞。可见,唱歌对于农民是现实需要,不光是审美需要。现在随着机械化和电气化农业工具的普及,乡村里的农业劳动强度比起十多年前大大降低,过去需要大量人力手工完成的农业劳动,如犁田、收割、打谷等,大都可以用机械迅速完成。因此,以往借助唱歌来提高劳动效率和减轻劳动疲乏感的用途大大衰减了。
    再次,劳动歌谣的兴衰与整个社会的唱歌风气有关。在广西壮族地区唱歌曾是生活中必备的技艺。据有人记载:“蛮人无论男女,皆认唱歌为其人生观上之切要问题。人而不能唱歌,在社会上即枯寂寡欢,即缺乏恋爱求偶之可能性,即不能号为通今博古,而为一蠢然如豕之顽民”[16]。在那个时候,歌唱无论对于恋爱求偶还是个体的生命价值,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全社会“皆认唱歌为其人生观上之切要问题”,可见当时唱歌风气盛行。但是现在强调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会不会唱歌已经不重要了。年轻人外出上学和打工,倚歌择配的婚恋习俗的改变,歌谣在生活中的功能逐渐消失,这导致民歌的日趋衰微。
    广西壮族的歌谣传统在面临着失传危机的同时,也有着更新的机制和措施,近年来举办的南宁国际民歌节,唱响了东南亚许多地区;而各地不断陕复的歌墟和各种对民歌的产业开发形式也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歌谣的重视和喜爱,但作为劳动歌谣,用旧瓶装新酒的形式,未必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除了记录保存之外,如何使之得到传承延续,需要我们努力思考和研究。
    通常人们认为抢救记录保存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方式,其次,大概是恢复和保护“文化空间”,也就是尽量保护传统文化生存的土壤,但是我们无力阻挡时代潮流向前,也无权限制人们对新生活形式的追求。也许更为关键的还是需要唤起人们对民间歌谣的热情和兴趣。传统社会里的功能消失了,我们应该制造新的功能使之更新。壮族的对歌常常就是赛诗,是知识经验和聪明才智的竞赛,这种歌赛目前在农村较为兴盛,只要政府和社会给予支持和鼓励,可能是将来延续民歌文化传统的新方式。
    注释:
    [1]《宋史》,卷495,《抚水洲》。
    [2](清)钱元昌:《粤西诸蛮图记》。
    [3]樊祖荫:《论壮侗语族诸民族的多声部民歌》,《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1期。
    [4]晌午,这里指午餐。
    [5]韦建明搜集,黄革整理:《壮族季节鸟歌》,《民间文学》,1982,12期。
    [6]潘琦主编:《农村歌谣百事歌谣》,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7]覃承勤,覃剑萍:《中国歌谣集成。广西卷》(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8]韦苏文:《壮族悲文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8页。
    [9]韦其麟:《壮族民间文学概观》,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85-186页。
    [10]覃承勤,覃剑萍《中国歌谣集成·广西卷》(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1]覃承勤搜集整理,《民间文学》,1982,4月号。
    [12]潘其旭:《壮族歌圩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1页。
    [13]“竖时”,一种插秧仪式。
    [14]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文学研究会:《广西各地歌圩情况》(内部资料),1980年,第40页。
    [15]陆晓芹:《乡土中的歌唱传统一广西西部德靖一带壮族社会的“吟诗”与“暖”》,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16]刘锡蕃:《岭表纪蛮》,上海书店,1991年,第165页。
    参考文献:
    [1]周作秋等编:《壮族文学发展史》,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2]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文学研究会:《广西各地歌圩情况》(未刊),1980年。
    [3]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广西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Study on the Farming Ballad in Chuang People,S Lives in Guangxi
    Xu Ganli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Guangxi 541004)
    Abstract:There are various kinds of farming ballads in Guangxi Chuang people‘s lives,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hree styles:teaching agricultural knowledge,inspiring and adjusting personal spirit and agricultural sacrifice style.The thesis introduces the ballads of three styles separately including each main characteristics,functions,origins and current existence
    Key Words:Guangxi Chuang People,Farming Ballad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