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清代青莲教源流考(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清史研究》 秦宝琦 参加讨论

2、姚文宇与姚门教(龙华会、老官斋教)
    应继南故后,在浙江处州府庆元县又有姚文宇假称应继南转世,自认是应氏无为教的继承人,并将其发展为姚门教。
    姚文宇号镜山,法名普善,浙江处州府庆元县的松源镇姚家村人。生于明万历六年(1578)三月十九日,卒于清顺治三年(1646)五月二十九日。关于姚文宇的生平及所创姚门教,在姚文宇孙婿普浩所撰《松源实录》及该教经卷《太上祖师三世因由宝卷》的《庆元三复》中,皆有所记载。我们在庆元县进行考察时,又见到了道光五年(1825)的《庆元姚氏总谱》,从中得知庆元姚姓乃当地著名大族,系从北方迁居浙江庆元县的。“姚氏世居晋阳,殆宋季南迁,从临安而龙泉,由龙泉而庆元。”在姚门教经卷《庆元三复》中,为了附会姚文宇是应继南转世之说,特意编造出一段神话:称姚文宇出生后直到五岁,一直“不曾言语,如梦未觉”。直到应继南“归空”,即明万历十年(1582)八月十三日子时,姚文宇“才开言语”。在《庆元三复》中记载,姚自幼“家贫无艺,挨延岁月”,靠为人放鸭为生。后因“逐日见伤性命甚多”,“终期见物伤心”,遂欲寻别业谋生。但又“无处可投”,一日,他“偶坐后山准提阁凉亭”,遇一游方道者,问他为何在此久坐?姚文宇讲明上述缘故,道者曰:“既有如此好心,何不皈依道门,自有超凡入圣之日。”姚文宇欣然依从入教,取法名“普善”,号镜山。从这位“道者”为姚文宇所取法名“普善”来看,他肯定也是黄天教徒。道者又劝他可以在路旁“做些点心生意”,既可维持生计,又可济行人饥馁,自己又处于“半凡半仙”境地,度化他人。姚文宇听从其劝告,便“日间店中生意,夜则止静参功。”到万历四十一年(1613),即姚文宇36岁时,因羡慕应继南的教主生涯,便来到缙云县吴谷阏应继南坟边守墓一年,然后又到各处去求道。但因“人缘未至,人不知信”。直到后来在浙江武义县逆溪地方,遇到化师普理、普波夫妇,二人拜姚文宇为师。其后又得到在逆溪靠种靛为生的同教、福建汀州人李老麻(法名普敬)十两白银的资助,使姚文宇得以在普波家中“开堂接众”。两年之内,便“道法大行”,收徒3784人。
    为了巩固自己的教权,姚文宇于明崇祯二年(1629)对教内“各方大众”曰:“我今三世复来,普传正法,”“今幸人缘已至,正法流通,欲续灵山正派,接续人天。”从而正式脱离了应继南的无为教,而自称“灵山正派”,后来教内自称“姚祖教”或“姚门教”。姚文宇还对教内的组织,加以整顿,按照“三枝九派”建立了传教网络,姚门教从此便以更快的速度,向各地传播开来。
    经过姚文宇的多年努力,使姚门教“道法通行明显,信香遍传于各方。”众多的信徒,则为他带来滚滚财源,使得姚姓家族“富饶遍传于各方”。适值明清鼎革之际,各地群雄蜂起。顺治三年,据守处州的杨鼎卿父子,以“助饷”为名,对姚文宇进行勒索。姚文宇的义子金佛寿此时正在杨鼎卿帐下任职,称姚家“田连阡陌,米烂陈仓,金银盈床,珠宝盈箱”,更激起了杨鼎卿父子的贪欲。遂把姚文宇押往相邻的龙泉县,令他“助饷”。姚文宇不肯,杨鼎卿大怒,即派兵数百,将姚家住宅团团围住,并将其家财尽掠而去。同年五月二十九日,姚文宇也“被害归天”。
    姚文宇故后,教主职位由其次子姚铎承袭。姚铎字孟宣,法名普法,清顺治二年为庶母周氏所生。从清档可知,姚铎即普法在康熙年间已从庆元迁居浙江温州的永嘉县,据乾隆十八年(1753)该教的普栋供称,“祖师普善(姚文宇)的儿子普法在温州落了业,那里有老祖堂。”(注:《朱折》浙江总兵官史弘蕴折,乾隆十八年七月十三日。)所以,乾隆年间姚门教在庆元和温州永嘉皆有祖堂。
    姚文宇的发妻夏氏生有一子,乳名长生,顺治三年姚文宇遇害时,长生刚满周岁,随其母夏氏避难于铁岭,旋迁居与庆元比邻的福建政和县西表村。(注:《太上祖师三世因由宝卷》《庆元三复》。)后来,这一支姚门教便在闽西北一带流传,称“龙华会”或“老官斋教”,因为“入会吃斋之人,乡里皆称为老官”,(注:《朱折》福州将军新柱折,乾隆十三年二月十三日。)故名,并自认属于罗教。康熙年间,姚门教的一个小教首陈万善,回到家乡江西临川传教。他为了抬高自己在教内的地位,特意把姚姓子孙姚焕一从浙江请到江西临川。雍正七年(1729)清朝当局查拿罗教,因姚门教自认是罗教,受到查拿,遂改名为“一字教”。(注:《朱折》江西巡抚开泰折,乾隆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所谓“一”字,便是指“普”字。为了躲避查拿,当时的教主姚文谟便携妻蔡氏迁居到江西石城县高田村,投奔在该处居住的同教黄子敬。姚文谟弟兄四人,大哥姚千佑,二哥姚成武,姚文谟行三,弟名姚际媚。乾隆十三年(1748),老官斋教在福建建安、瓯宁举行反清暴动,被清方所镇压。清朝当局从老官斋教被捕者供词中得知,该教“传自浙江处州府庆元县姚普益之祖姚文宇,法名普善。”该教“自明代以来流传已久,曾经雍正年间查禁而迄今不改。其姚氏子孙仍往各处代取法名,总以普字为行。每一名送香资三钱三分,愚民奉若神明,姚氏视若世业。”(注:《史料旬刊》第二十八册,大学士讷亲折,乾隆十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因此,乾隆皇帝在老官斋教事件平定之后,便下令各地对姚姓子孙及其传教活动严加追查。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即派人前往浙江将姚文宇后裔姚必起、姚家震拿获,“提解来闽,归案究办”。姚家震供出:“江西抚州府临川县有已故陈万善,立有斋堂,后伊族姚焕一即往江西相依居住传教。焕一已故,生子细妹现存。”(注:《朱折》闽浙总督喀尔吉善折,乾隆十一年十月初二日。)并称“如今姚焕一、姚细妹、陈万善都死了,闻得姚细妹还有弟郎,陈万善还有儿子。”喀尔吉善立即移咨江西,江西巡抚开泰接到咨文后,便派人到临川县查核陈万善和姚焕一等是否果真身死,并令各地严加查拿姚姓子孙。不久,赣州府石城县报称在该县高田地方,捕获了姚焕一之子姚文谟,据供称:“小的祖居浙江处州府庆元县,父亲姚焕一,乳名细妹,移居抚州府临川县。小的祖上原奉罗教,雍正七年奉文查拿,就改为一字教,又名老官斋。小的法名姚世普英,父亲法名普振,父亲的师傅叫陈万善,法名普万。雍正七年查拿罗教,有同教的黄子敬在石城高田住,小的携妻蔡氏逃奔他家,就租了黄子敬房子居住。”又供“小的兄弟原有四人,大哥姚千佑死了,二哥姚成武,弟郎姚际媚现住临川地方。”当局根据姚文谟所供线索,又在石城县将姚成武、姚际媚逮捕,并于其家搜获乾隆二年(1737)所立《记名簿》二本,康熙年间抄存破碎《科教心经》一本,刊印残破《无量佛经》一本。姚成武供称:“小的祖上都是入罗教的,这画像是小的高祖姚华卿,法名普绪;曾伯祖姚安福,法名普掌;曾祖姚安庆,法名普器的,因破烂挂不得,收在楼上。”姚际媚供称:“小的名四妹,父亲的乳名叫细妹,土音相同,小的实不是细妹。”(注:《朱折》江西巡抚开泰折,乾隆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从姚际媚的供词可知,姚家震所供姚焕一“养有儿子叫细妹”,应该是姚际媚即“四妹”之误,因为浙江口语“细”与“四”读音相近,大约是录供者所误。从雍正七年署理福建总督史贻直所奏,“浙江处州府庆元县有同教姚细妹一犯,江西抚州府有请经之陈万善一犯”,可知姚细妹便是姚焕一。乾隆年间,浙江庆元县虽然已不再是姚门教唯一的的传教中心,但是,姚文宇的嫡派子孙仍然居住该处,该处也设有该教祖堂。乾隆十三年以前,姚姓教主姚普益、姚正益每年仍到福建建安、瓯宁一带,为当地入教者派取法名,“携回作香火之资”。(注:《朱折》福州将军新柱折,乾隆十三年二月十三日。)该教一部分迁往浙江温州府的永嘉,另一部分早在雍正年间就已迁往江西临川和石城了。嘉庆年间姚姓子孙继续传徒习教,如姚瀛松、姚海查及迁居温州的姚汉揖即姚狄先弟兄,皆继续传徒。姚海查又传其侄姚秉信,把该教传到江西玉山、临江、鄱阳等地。(注:《朱折》闽浙总督程祖洛折,道光十三年九月二十日。)江西的这支姚门教,在清乾隆年间与来自北方的圆顿大乘教相会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