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清代青莲教源流考(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清史研究》 秦宝琦 参加讨论

以夏继春等五人为“五德”,以“致”字再加上“温良恭俭让”派名:温:夏继春改名为夏致温;良:谢克畏改名为谢致良;恭:黄德修即黄克立、黄文彬,改名为黄致恭;俭:张蔚泽改名张致俭;让:张俊改名为张致让。
    先天内五行又称“五内”,职责是“总持坛事”,“后天外五行”与“五德”,构成“十地大总”,职责是掌管各省传徒之教务。又把全国十八省划分为“道家十方”,由“十地大总”,各认一方,再由他们将其徒弟分为108盘,分散到各地去传徒。 具体分工是:郭建文(葛依元)掌管浙江、福建;李一源(李依微)掌管四川、陕西、甘肃;柳清泉(朱依专)掌管江南;邓良玉(邓依真)掌管广东、广西;夏继春(夏致温)掌管云南、贵州;谢克畏(谢致良)掌管河南、直隶;张蔚泽(张善即张致俭)掌管山东、山西;黄德修即黄克立(黄致恭)掌管湖北;张俊(张显猷既张致让)掌管湖南。
    在确定了传徒的任务后,教内骨干便分头赴各省发展信徒。不过,由于教内的争斗,使得原计划不得不作部分改变。原来认往浙江的郭建文和认往山东的张蔚泽,因与陈文海争夺教权发生矛盾,张蔚泽出教,郭建文另立灯花教。遂改由邓仕良、詹乾元等去浙江,徐惠先到山东,柳清泉、林祝官到江南,邓良玉到广西,范臻到江西,谢克畏、徐传贵、文先觉、钟大环等到河南,张克广、彭超凡等到湖南。又决定去贵州传教者,由云南派去,去广东传教者,由广西派去,去福建传教者,由浙江派去,去江苏传教者,由江南派去,去安徽传教者,由江西派去,去直隶传教者,由河南派去,去山西传教者,由山东派去。声言传教事,须互相照应,接济银钱,互相帮助。(注:《朱折》湖广总督裕泰折,道光二十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又继承袁志谦时在教内设立的“顶航”、“引恩”、“保恩”、“证恩”、“添恩”等教职,“以顶航为上等,凡入教之人,由添恩递进”,(注:《朱折》湖广总督裕泰折,道光二十五年八月初六日。)逐步提升。传徒时,借扶乩祷圣,假托圣贤仙佛转世,劝人吃斋行善,声称如此便可“获福延年,不遭水火劫难。”信徒要在神像前盟誓,宣称“后若改悔,定遭雷殛”,并由教首或师父传给打坐运气之术。
    朱中立虽然名义上被拥为“总教主”,而实际教权仍操在李一源、彭超凡等人手中。朱中立本人并没有甚么本事和背景,他本来在家乡靠种田和小生意为生,李一源等见他“为人老实,易于愚弄”,(注:《川匪奏禀》道光二十五年八月初四日奏。)不会同他们争夺教权,而且他姓朱,可以藉此以“复明”相号召,才将他名义上奉为总教主。
    道光二十五年,青莲教再次遭到破获。是年,四川简州、南充等地官府捕获青莲教内的彭汝昌等六人,供称皆“素习青莲教”。其中的郑子青乃“杨守一案内遗犯,曾经陕省拿获发遣,嗣因平定西口外逆回防堵出力释回,仍复习教。”被捕者还供出“有籍隶南部县教犯李一源,展转传徒,遣令分赴湖北、陕西、甘肃各省传教。”接着,四川省又拿获了李一源之弟李会源及其子李觉宽。不久,甘肃省也捕获了在兰州传徒的夏长春等多人,据供皆曾拜李一源为师入青莲教。同年十二月,教内骨干萧刚等人在陕西被捕,供出“道光二十四年四月内,曾在本省(四川)南部县拜李一沅为师,学习龙华会,又名青莲教。”(注:《川匪奏禀》,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初八日李星沅奏。)这样,便引发了对青莲教的大规模搜捕,使青莲教的组织遭到严重打击,在教内地位最高的所谓“十依”或死或逃。据档案史料记载,“十依”的情况是:邓依元即邓依沅在浙江被捕;林一秘即林祝官逃往四川未获,陈依精即陈文海在湖北被“奏结正法”;李依微即李一源在四川被“奏结正法”;刘依道即刘瑛,在江南奏结发遣;彭依法即彭超凡在湖南未获;朱依专即柳清泉在江南未获;邓依真即邓良玉在广西奏结发遣;范依果即范臻在湖南身故,安依成即安天爵在湖北奏结正法。(注:《上谕档》道光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上谕”。)其中的“先天内五行”即林一秘、安依成、彭超凡、陈文海和宋依道中,除林一秘、彭超凡二人漏网外,其余三人皆被当局捕获处决。这便是王觉一在《历年易理》中所说“岁至乙巳,天开考选,诸佛惊异,无根不前,三星已归,十地败焉。”这时,道内便借扶乩的办法,推彭超凡为首。“老母慈命,设立沙盘,五行十地,凭乩取全。谁是仙佛,谁是圣贤。谁人扶持,谁人掌盘。一一叙明,皆是神判。水精道高,人神钦羡”。由于水祖(彭超凡)道高而“普度良缘”,即由水(彭超凡)掌道。“戊戊水归”即戊午(咸丰八年)彭超凡身故,又由“西乾金祖”即林一秘继任教主,称西乾堂。
    据《还乡宝卷》记载,林一秘性格柔弱,难以控制教内首领,于是教内再次互争雄长。同治四年(1865),曾子评脱离青莲教,另创“圆明圣道”,(注:青华居士:《道脉统宗》,民国九年滇垣同原堂版。)后来发展为归根道;与此同时,黎国光即黎晚成,与姚鹤天皆自称“十四代祖师”,与林一秘相对峙。黎国光一支后来发展为同善社,姚鹤天一派后来发展为一贯道。同治十二年林一秘死后,西乾堂分裂成三华堂与西华堂两派。三华堂由林一秘时的三个首领余道龙、谢道恩和韩道宣为首,控制了原西华堂的大部分堂口及教内十地、顶航、保航等教职;西华堂以林一秘的义女林素华、林素玉为首,(注:清宣统三年贵州庆玄庵藏版:《正宗祖派源流全部》“历代祖派根源词”。)势力较小,主要在湖广、陕甘及四川等地活动。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青莲教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应继南的无为教与姚文宇的姚门教。当清初来自北方的圆顿大乘教和罗维行所传大乘教进入江西后,与在江西贵溪一带流传的一支姚门教相会合,形成吴子祥所传大乘教。该教后来由吴子祥的弟子何若(弱)带到贵州龙里,辗转传到了袁志谦。在袁志谦时,大乘教又接触到了黄德辉的先天道,确定了尊达摩为初祖及教内道阶制度,并将大乘教改称金丹大道或龙华会、青莲教。袁志谦又从贵州进入四川,在华阳县(今成都市双流县)传杨守一、徐继兰为徒。在杨守一、徐继兰时期青莲教遭到打击,教首非死即逃亡。道光二十三、四年,青莲教一度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不久再次遭到打击,而且内部因争夺教权而发生分裂,形成了众多的支派,其中重要的有灯花教、金丹道、先天道、归根道、一贯道、同善社、圆明教、普渡道等,这些支派成了近现代历史上的主要会道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