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司法腐败与社会失控(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苏社会科学》 张仁善 参加讨论

南京国民政府后期,当局一边高唱民主,一边加强专制,一边在提倡宪政,一边破坏 宪政。“加强”和“破坏”力度远高于“高唱”和“提倡”。正如学者们刻画的那样: “我们整天价在喊民主,其表现是混乱、权宜、徇情、营私。无法治的民主,像没了皮 的鸿毛,搅得如球叶乱飞,热昏颠倒。这叫做什么民主,我亦只好绑着脸说一句‘说不 出’。”(注:王伯琦:《中国法律教育的出路》,《新法学》1卷2期,1948年。)而司 法腐败,堪为破坏法治的罪魁。国民政府司法腐败究竟到了何种程度,以何种方法重振 司法?著名学者、政治学家、上海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徐道邻先生的评论《假如政府肯 全面革新》曾作过全面评估,并提出具体建议。徐先生指出:“抗战以来,最使人痛心 者,莫过于司法界声誉之跌落。此乃国家前途命运之最大隐忧,可惜尚不被人重视。” (注:《申报》1949年2月6日,第1张,第2张。)
    如果说1947年前后,萧公权先生所说的政府病症只接近“膏肓”,然而尚未进入“膏 肓”、陷入“不可挽救的绝境”的话,那么,徐道邻先生说上述这番话时,已经是到了 入于膏肓、无药可救的地步。专家们苦口婆心的劝谏,莫说当局充耳不闻,即使听见了 ,也来不及改弦更张。因为腐朽的大厦难以支撑,加上暴风骤雨的劲吹冲刷,顷刻间便 摧枯拉朽,即便扁鹊转世,华佗再生,也无济于事。
    五、不应忘记的教训
    司法公正需要什么样的社会条件?司法极度腐败的社会到底会付出什么代价?南京国民 政府后期给我们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
    早在3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法官依靠法律,维系秩序、训练国民的意义:“政府若果 在人民的道德上有兴趣,正应以法律陶冶民德。”(注:傅斯年:《政府与提倡道德》 ,《大公报》1932年11月25日;《出入史门》,[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4 0页。)遗憾的是,在国民政府以后的十多年中,不但没能有效地利用法律,陶冶民德, 离“公义”目标愈来愈远。南京国民政府后期的和经济崩溃,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 “行宪”时,著名法学家孙晓楼先生也说过:“司法独立,为法治国家最重要的精神, 也是立宪行宪国家所不可须臾或离的一个基本要素;司法而不能独立。便谈不上什么民 主,更谈不上法治;行宪的成不成,全在司法的能否保持他的独立性”,“假使一个国 家的行政长官,没有尊重司法独立的诚意和决心,那么所谓民主,所谓法治,一切的一 切,都是假的,不会有所成就的;假使一国的司法官,没有守正不阿、独立自尊的精神 ,那么所谓行宪,所谓法治,一切的一切也都是假的,不会有什么成就的。”(注:晓 楼:《行宪与司法独立》,《新法学》1卷2期,1948年出版。)然而,国民政府1946年 宣布“行宪”之后,司法独立并未真正实现。孙先生的话余音未了,国民政府即已一蹶 不振;孙先生的话至今听来,仍有新人耳目之感。法律不是万能,但社会没有法律万万 不能;无法实践的法律,只是文本上的法律或死的法律;施行不公的法律,比没有法律 更有害。
    现代司法制度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政治民主与法治环境。没有政治民主与法治环境,再 好的司法制度,也只如沙塔建筑。司法体制浸泡在腐败政治制度的污泥浊水中,是难以 “独善其身”的。为什么在足够健全的“五权宪法”和“六法全书”体系下,仍然会产 生大量司法腐败现象?“五权”比西方的“三权”还要多“两权”,也是革命先行者孙 中山先生首先倡导并引以为自豪的宪法体系,为何施行起来,远没有达到“三权”分立 、权力制衡的效果?“六法全书”以大陆法系为主,还结合了中国本土特点,从制度层 面上看,不能说不健全,但实行起来,为何漏洞百出?这给我们留下的恐怕不仅仅是如 何防治司法腐败的思考,更多是先进的法制体系应该附属于什么样的政治体系、政治体 系需要什么样的社会土壤,才能使法制体系真正发挥作用。南京国民政府也建过了一套 司法腐败的防治机制,但运作效果不佳,司法腐败覆水难收,根本原因在于司法体制存 在的社会肌体已经坏死,司法腐败病菌在其中得以滋生蔓延,反过来又加剧了社会肌体 的溃烂。当今社会,相关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要避免重蹈国民政府时期的司法弊端 ,还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