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元代的航海世家澉浦杨氏(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海交史研究》 陈高华 参加讨论

根据波斯文献记载,1298年,合赞汗派遣使节前往中国,向元成宗贡献珍宝异物。使臣留中国四年,回国时,元成宗厚赐之,“并以答书及蒙哥汗时代以来旭烈兀应得之岁赐付使者,遣官一人送使者回国”。⑩大德五年杨枢开始第一次航海。他在西洋遇到合赞汗的使臣那怀一行,应是大德六年或七年(1302-3年)。从时间来看,那怀等显然是上述使臣回国后派出的。而那怀一行到达中国,则已是大德八年的事。据元朝官方记载,大德八年(1304年)七月,“癸亥,诸王合赞自西域遣使来贡珍物。”(11)合赞所遣的“使”,只能是那怀一行。也正是大德八年,元朝政府设置了“管领本投下大都等路打捕鹰房诸色人匠都总管府,秩正三品,掌哈赞大王位下事,……官吏皆王选用。”(12)这个机构的设立,显然是那怀一行朝贡的结果。蒙古制度,宗王在中原各有分地、封户。旭烈大王在蒙哥二年领兵出征,在丁已年(蒙哥汗七年,1257年)分封时,他的名下“分拔彰德路二万五千五十六户”。(13)分封的人户要向受封者交纳丝,作为贡赋。受封者一般都设置机构,对封户进行管理。旭烈兀及其后裔远在西域,他的封户所纳贡赋,便由元朝政府代为收存。上述1298年来华使臣返国时带回的历年“岁赐”便应包括封户的贡赋在内。(14)元朝政府的做法,实际上就是承认原有的分封继续有效,所以才会有大德八年设置专门管理机构之举。这个机构的设置,无疑有助于元朝与伊利汗国之间联系的加强。因此,大德八年那怀一行来中国,是双方关系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杨枢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杨枢的首次航行,是“致用院俾以官本船浮海”。关于致用院的设置,请看本文的第三部分。所谓“官本船”,是由政府“具船给本,选人入番贸易诸货,其所获之息,以十分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15)元代的海外贸易,就经营者的身份来说,一种是民间商人,一种是斡脱商人(见本文第三部分),一种是权贵,还有一种是政府自身。“致用院官本船”即属于最后一种。官本船办法,是忽必烈宠臣卢世荣在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初建议设立的,他的意图是由政府垄断海外贸易,“禁私泛海者”。(16)卢世荣很快失势,同年六月,政府宣布:“官司做买卖的罢了,百姓做买卖的每市舶的勾当做者,依着在先体例里要课程抽分者。”(17)也就是取消政府派船之法,允许私人到海外经商,按规定纳税。但是官本船之法很快便恢复了,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设立的致用院便是为推行官本船设立的。与卢世荣建议不同的是,不再禁止私人出海,两者同时进行。致用院的官本船,是“选人入番”的,也就是由人承包。出海贸易。承包者必须有一定的航海经验和组织航行、进行贸易的能力。而官本船虽有风险,却有厚利可图,承包必然是竞争激烈的。杨枢以十九岁的青年,居然会被选中,这只能用他有特殊的家庭背景来解释。第一次航行归来,致用院已被撤消(事在大德七年)。大德八年的第二次航行,海船和一切费用都出于己,这更不是一般家庭所能办得到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杨枢的家世作一些探索。
    (二)
    杨枢的先世,是福建浦城(今名同)人。宋代“自闽而越而吴”,定居于澉浦。澉浦是个沿海小镇,宋代属嘉兴府海盐县,元代属嘉兴路海盐州。在元代,澉浦杨氏声势显赫,拥有巨大的财富。这个家族的发家史,应自杨枢的曾祖父杨春说起。根据前引黄_的墓志铭,以及其他文献,(18)澉浦杨氏家族的世系如下:
    杨春杨发杨梓
    杨楧(国材)杨友直(元坦)
    杨枢(伯机)杨元德
    杨元诚
    关于这个世系,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杨枢还有兄弟,杨元德是他过继的“弟之子”,元诚则是他过继文德后出生的儿子。但是这个兄弟的名字没有记载可考,很可能早年已去世。表中也就不列入了。(二)有的文献中记载的“少中”、“耐翁”究竟是谁?“少中”指少中大夫,阶从三品(后改亚中)。元末姚桐寿与杨友直关系密切,据他说,杨梓之后,“长公国材,次公少中,复与鲜于去矜交好”。明代方志《天启海盐县图经》载,(19)“梓子楧,耐翁,耐翁少中大夫,浙西道宣慰同知,改任海道都漕运万户。”据此,“少中”即是耐翁,而耐翁是杨楧(国材)的兄弟。而据《墓志铭》,杨枢是杨梓的第二子,但杨枢的履历,和耐翁没有任何共同之处。那末,耐翁是否杨梓的另一个儿子?其实不然。关于耐翁的最可信的资料,是仁宗皇庆二年癸丑(1313年)海盐州儒学教授徐思敬写的《元宣慰杨公报亲斋粮记》,载于《天启海盐县图经》卷3)《方域篇》,现摘引如下:
    “前浙西道宣慰、少中杨公耐翁世居盐这澉川,孝行纯笃,根于天性。考安抚总使公不幸弃养,耐翁擗踊哭泣,毁欲天性。至辛亥,改海道转运万户,督粮赴都,太夫人杜氏讣闻,弃官□礼,追慕劬劳之恩,遂捐舍宝钞,于杭之灵隐、钱塘之万寿、姑苏之承天,余姚之云顶、永嘉之江心,普结善缘,资荐二亲。(下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