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元代的航海世家澉浦杨氏(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海交史研究》 陈高华 参加讨论

“安抚总使”指的是杨发,他在入元之后,曾任福建安抚使,领浙东西市舶总使事。“安抚总使”是耐翁的“考”,而耐翁应是杨梓。“辛亥”是武宗至大四年(1312年),这一年耐翁在海道转运万户任上。而据胡长孺作《崇宁万寿禅寺杨氏施田记》(20)说:“中大夫、浙东宣慰副使、佥都元帅府事杨公梓尝任海道漕运万户,至大三年冬十月二日,用海船僦钱如浙东”。两文所记官衔,时间虽略有出入,但“宣慰”、“海道转(漕)运万户”非杨梓莫属。这就是说,耐翁是杨梓的字或号,而不是杨楧的兄弟。
    澉浦杨氏“累世以材武取贵仕”,也就是说,是以军功起身的。杨春的经历已不可知,只知他是“故宋武经大夫”。杨氏的真正兴旺则自杨发始。他在南宋时曾任“右武大夫、利州刺史、殿前司选锋军统制官、枢密院副都统”。元军南下,杨发在降将之列,“改授明威将军、福建安抚使,领浙东西市舶总司事”。(21)“至元十四年,立市舶司一于泉州,令忙古歹领之;立市舶司三于庆元、上海、澉浦,令福建安抚使杨发督之。每岁招集舶商,于蕃邦博易珠翠、香货等物。及次年回帆,依例抽解,然后听其货卖”。(22)至元十四年是公元1277年。在此前一年,元军下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太皇太后及小皇帝投降,但各地的反抗斗争并未停止。至元十四年,战争仍在不少地区进行。元朝政府在这样形势下着手建立市舶机构,说明对海外贸易非常重视。在这四个设置市舶司的港口中,泉州、庆元都有相当长的开放对外贸易的历史,特别是泉州港,兴起于唐代,在两宋其地位已与历史最悠久的广州港相提并论。澉浦、上海则是南宋时期开始兴起的港口,澉浦隶属于海盐县,上海隶属于华亭县。元朝政府将庆元、上海、澉浦三处市舶司都交给杨发管理,很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三港位置相近,二是因为上海、澉浦二港是新开辟的港口,规模有限之故。至于广州港,则因当时两广地区战争仍未结束,所以不在首批设置市舶司之列。杨发在南宋时是否与市舶有过联系,不可得知。但入元以后被委任管理三市舶司事务(“领浙东西市舶总司事”即指此),可见元朝政府对他的重视。这一任命使他成为元朝海外贸易经营中一位重要的人物。自此,杨氏家族与航海事业联系在一起。
    杨发死于何时,他管理浙东、西市舶的时间长短,均无记载可考。可以知道的是,他的儿子杨梓继续了他的事业。澉浦杨氏在杨梓时声势最为显赫。至元三十年(1293),忽必烈发军征爪哇,“二月,亦黑迷失、孙参政先领本省幕官并招谕爪哇等处宣慰司官曲出海牙、杨梓、全忠祖,万户张塔剌赤等五百余人,船十艘,先往招谕之”。不久,“招谕爪哇宣抚司官言:爪哇主婿土罕必阁耶举国纳降,土罕必阁耶不能离军,先令杨梓、甘州不花、全忠祖引其宰相昔剌难答吒耶等五十余人来迎。”(23)不久,元军即从爪哇撤退回国。杨梓参加海外远征,与他父亲杨发从事市舶的管理,恐不无关系。这是从现有文献中知道的杨梓的最早政治活动和海上活动。此后,他曾任少中大夫、浙东道宣慰副使,阶从三品。浙东频海,他与航海事业继续保持着联系。
    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十月,“江浙省臣言:‘昔者朱清、张瑄海漕米岁四五十万至百十万。时船多粮少,顾直均平。此岁赋敛横出,漕户困乏,逃亡者有之。今岁运三百万,漕舟不足,遣人于浙东、福建等处和雇,百姓骚动。本省在丞沙不丁,言其弟合八失及马合谋但的,澉浦杨家等皆有舟,且深知漕事,乞以为海通运粮都漕万户府官,各以己力输运官粮,万户、千户并如军官例承袭,宽恤漕户,增给漕直,庶有成效。’尚书省以闻,请以马合谋但的为遥授右丞、海外诸蕃宣慰使、都元帅,领海道运粮都漕运万户府事,设千户所十,每所设达鲁花赤一、千户三、副千户二、百户四。制可。”(24)按,沙不丁和马合谋但的从名字来看可以断定是回回人。沙不丁长期管理海运和市舶,在忽必烈时代便已担任江淮行省平章政事。关于他的事迹下面还将讨论。马合谋但的又作马合马丹的,是“泉州大商”,显然是个从事海道贸易的商人。(25)元朝的海运,原来主要掌握在出身海盗的朱清、张瑄手里,成宗大德七年(1303),杀朱、清、张瑄、海运一度混乱,至大三年江浙省臣建议,旨在整顿海运。从沙不丁所述,可知澉浦杨家与沙不丁、合不失一家,以及鸟合谋但的,都有大量私家船只。沙不丁长期任行省要职(平章政事、左丞),管理市舶、海运,马合谋但的以一商人而得以遥授行省右丞、海外诸蕃宣慰使、都元帅,又“领海道运粮都漕运万户府事,“集海外贸易、海运粮食于一身,其声势不下于宋、元之际显赫一时的泉州蒲寿庚。澉浦杨家能与这两个地位特殊的回回家族相提并论,作为元朝政府整顿海运的依靠力量,其海上势力可以想见。前面征引过的资料中说:“岁辛亥,〔杨梓〕改运海道,改万户,督粮赴都”。辛亥是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可见,元朝政府在接受江浙省臣建议,任命马合谋但的管理市舶和海运的同时,也任命杨梓参与海道漕运的管理。
    杨梓因为有船被任命为海运官员,在正式参与海运以前,这些澉浦杨家的船只无疑用于海外贸易。澉浦在元代成为颇为兴盛的贸易港,正是杨氏在当地刻意经营的结果。南宋时期,澉浦港已粗具规模,“此方不事田产,无仓廪储蓄,好侈靡,喜楼阁,惟招接海南诸货,贩运浙西诸邦,网罗海中诸物以养生”。南宋淳祐六年(1246年)“创市舶官,十年置场”。当地有显应侯庙、望夫石等古迹,都与航海有关。(26)澉浦港的兴起,与南宋以杭州为都城有密切有关系。“缘宋都临安,四方面货所凑,澉为近畿地。海船由龛赭入钱塘者阻于江湍,以收船澉堧为便,番货因而毕集,不得不设司领之”。(27)元取江南后,便在澉浦设立了市舶司。此后元朝又在其他一些港口设立市舶司,最盛时达七处之多,即泉州、上海、澉浦、温州、广州、杭州、庆元,澉浦仍在其中。这样,澉浦港便进一步得到发展。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并澉浦、上海入庆元市舶提举司,直属中书省。”(28)此后各处市舶司兴废无常,多数岁月只保存泉州、广州、庆元三处,澉浦没有再设。元朝政府削减市舶司的数目,旨在加强对市舶事务的控制。澉浦不再设立市舶司,意味着当地出海贸易的船只,必须到庆元(今浙江宁波)办理有关手续,并不影响海船的进出。据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的一件文书说,“澉浦海口,乃一冲要之地,远涉诸番,近通福、广、商贾往来舟船,若有靠阁,有新附军人落后弟男子侄,结连灶户卤丁、恶少泼皮人等,纠合成党,各执器仗,威临客人,白昼抢劫财物,比之海盗,为恶尤甚。”(29)可见在撤消市舶司以后,澉浦仍是海商经常出入之地。杨发、杨梓父子,以澉浦为基地,“筑室招商,世揽利权”;(30)“代据金穴,富甲浙右”。在杨氏影响下,当地“小民争相慕效,以牙侩为业,习成奢僣攘夺之风”。(3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