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谢荫明认为“革命局”是“俄共(布)在华直接建立的组织”并没有什么错。但他说“革命局的设立,使这些俄共(布)在华党员得以组织起来”,等于是把革命局当成了俄共党员在中国各地自己组成的组织。如果是那样,一般应当称之为俄共某地“支部”,而不是某某“局”。的确,革命局是由俄共党员建立与领导的。但由于它主要是为了指导中国革命运动而设立,又有若干以前从未到过俄国、并非俄共党员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参加,所以,更准确地说,“革命局”与俄共(布)的在华党组织不同。此外,如果“革命局”是以中国人为主的中国革命组织或其领导机构的名称,那么,至少应该有参加或知道“革命局”的中国人提及。然而,所有早年参加过中共小组和社会主义者同盟的人在回忆中从未提到过这个名称;被吸收为“革命局”成员的少数中国人,或可能未必自知参与其中,或可能出于保密缘故而不提“革命局”。无论哪种情况,都说明“革命局”不像是中国人自己的组织,否则参加者便不必讳言或全然不知。 由上所述,笔者认为“Реъбюро”是共产国际在中国设立的类似在其他海外国家存在的局或分局的东亚书记处的次级机构。为更符合其机构性质和统一名称,本文下面不再用“革命委员会”,而一律使用“革命局”的译名。这里要说明:本文题目和行文中的“革命局”,一般指上海革命局,有时也包括中国其他地方的次一级的革命局。为简化起见,除在特别需要的情况下,“革命局”这个词一般不再加引号。 二、组织系统和结构的考察 笔者认定上海革命局是属于共产国际的一级机构的最直接根据,其实就在《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档案集第1卷里。维廉斯基--西比里亚科夫(В。Д。Виленский-Сибиряков,以下简称维廉斯基)(注:维廉斯基(1888-1942)早年在西伯利亚从事革命活动,1912年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孟什维克派)。1917年二月革命后被选为西伯利亚苏维埃代表,十月革命后,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并在1918年2月担任西伯利亚人民委员会委员。高尔察克统治西伯利亚期间,他在莫斯科的中央政府从事与西伯利亚和远东事务有关的工作,曾执笔起草苏俄政府1919年7月25日发布的“致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的宣言”。1919年9月以外交人民委员部远东事务全权代表身份到俄国远东,兼负责在东亚各国推行共产主义的工作。1920年夏曾赴华指导工作,1922年又以苏俄驻华使团顾问身份来华。他以后在《消息报》和塔斯社工作,于1927年被开除党籍,1942年遭到镇压。)在1920年9月1日给共产国际执委会的信中写道:“为在东亚(中国、朝鲜和日本)直接进行实际活动,(在上海)成立组织中心--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下设三个分部,(注:这里俄文原文为“Секций”,两个中译本分别译成“科”和“支部”。Секция原意是指组成一个整体的部分。笔者以为这里译为“分部”比较合适。)即中国分部、朝鲜分部和日本分部(每个分部由代表会议或代表大会选举3至5人组成)。书记处全会选出三人执行局,并有由在东亚工作的俄共党员代表会议推举的两名俄国人参加该局工作。”同日,维廉斯基以东亚书记处临时执行局主席的身份提交共产国际执委会一份正式报告,详述了中国分部的工作纲要和具体工作成绩。[5,6]将它们与吴廷康1920年8月17日的信[7]中所述上海革命局的活动,如宣传、出版工作和工运、学运、兵运等一一进行对照便会发现,所谓的上海革命局就是维廉斯基报告中的东亚书记处的“中国分部”。 吴廷康于1920年5月在上海设立了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注:K.Shevelyov在“On the History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一文(Far Eastern Affairs,1981,No.1)中指出,吴廷康来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维廉斯基在1920年9月写给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报告中,明确告知1920年5月“成立了”驻地设在上海的“第三国际东亚书记处”。)以后,遂着手筹建其下属的各国分部。在8月17日的信中,他在报告于上海成立了由他本人和中国革命者组成的上海革命局的同时,还写道:“同中国上海革命局并行工作的还有朝鲜革命局”。这个“朝鲜革命局”实际上就是维廉斯基报告中所提到的东亚书记处的“朝鲜分部”。这清楚不过地表明,上海革命局实际上应当准确地被视为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在上海设立的、与“朝鲜革命局”平行的“中国革命局”。上海革命局成立之后,吴廷康又指挥和调遣若干俄共党员先后在北京、广州、汉口、天津等地进行革命局的组建。这些地方的革命局直接受上海革命局领导。因此,上海革命局实为介于东亚书记处和其它各地革命局之间的负责中国革命运动的“中央局”(ЦБ)[7]。相信只要认真阅读俄国档案本身的相关文件,并仔细加以分析、比较,应该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关于东亚书记处,根据俄国学者И。Н。索特尼科娃的介绍,它是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书记处成立之前存在的、直属共产国际执委会本部的一个研究东方问题的机构。后来,俄共和共产国际决定整顿并集中远东工作,于1920年7-8月设立了隶属于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的东方民族部。该部除了下设各国别科和宣传出版、联络、情报等职能科外,还在远东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如在中国设立了4-5人组成的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局。同年9月15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决议在远东成立共产国际书记处,远东书记处经筹建于1921年3月正式成立。[8]在这个机构变更的过程中,东亚书记处以及上海革命局的隶属关系发生了变化,并且本身归于消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