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民营出版机构自19世纪90年代至癸卯学制之间的出版书目(1894~1903) 此时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是以往任何时期所不能比拟的。甲午战败之后,中国上下掀起救亡图存的热潮,如何富强救国已经成为关系每一个国人命运的问题。中国上层阶级由此发起了著名的“戊戌”运动。“戊戌”维新中,最值得人们关注的当属对科举制度作出的改革,即改“八股”为“策论”,成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不久,变法失败,科举的革新也因此遭受挫折。然而,到1901年清末新政时,再次对这一改革予以了极大的肯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当时大批急于取得功名的中国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科学的积极性。 这一时期学堂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西学的传播。1902年清政府颁布《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虽然这个学制并没有在全国实行,但对于当时一些学堂的建立却起到了很大的导向作用。学堂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教科书以使学子们能掌握更多的西学知识,以方便其登新的龙门。1904年1月13日(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清政府颁行修订后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学堂在全国的普及致使对教科书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就决定了教科书此后在书局出版中的中心地位。 从《上海飞鸿阁发兑西学各种书籍》、《上海纬文阁发兑石印时务算学新书尺牍》、《上海十万卷楼发兑石印西法算学洋务书目》、《上海十万卷楼发兑经史子集》、《上海申昌书局发兑石印铅版各种书籍》、《上海棋盘街宝善斋书庄发兑书目》以及《宁波汲绠山庄书目》看,这6个书局西书的比例依次为:17.95%、49.77%、17.52%、23.25%、42.39%、62.92%。据统计,这几个书目共有书3165种,其中西书1037种,比例为32.76%。即使从当时相当保守的十万卷楼两个书目来看,西书也已占相当比例,其两个书目共开列书679种,其中西书119种,占17.52%,虽然比不上其他几个书目的比例,但比起70~80年代的申报馆等几个书目已经增长了很多。六个书局的西书总比例32.76%明显比19世纪70~80年代申报馆等书目的西书比例升高了很多,也明显比同时代的官书局与宗教印所出版西书的比例为高。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时期何种书籍最受欢迎。有关西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西方法律制度的书种类都很多,国人所著政论在书目中的比例也不小。为应付时务策论,答好五洲之政,当然需要大量的西方史志政治法律的知识。于是应时代之需,当时还出现了许多百科全书式的专供士子们查阅的应试参考书,大都包含多方面的西学内容。另外,新式学堂的大量建立,也需要学生们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于是新式教科书大量涌现,其中尤以算学书数量最多。但总体来说,当时并没有出现一套系统权威的新式教科书。 同时期不同地区西书的流行程度也是不同的,这个结论要通过比较来获得。宁波汲绠山庄发行329种书大部分为代售,只有90种书乃自己出版发行。在这90种书中,有西书16种,其中教科书13种,医书3种。其所出版西书的比例占其出版全部书的20%。此比例显然没有同期的上海地区的比例大,地区的差异是其主要原因,毕竟上海是当时西学传播中心。 民营书局都是按照社会的需求以及书籍的畅销获利来调整其出版内容的。我们从上文中西书比例的增多可以看出,西学的迅猛传播在这个时期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科举制渐渐覆灭,学堂在各地兴起,这一切都为西学的传播准备了丰沃的土壤。 4.时中书局到商务印书馆-以教科书为主的书局(20世纪初期) 20世纪初期,一些书局已经以出版教科书为主,而且教科书出版在整个书业出版中的比例也日益增加。教科书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 当然,大多数的教科书多为直接根据外国教科书翻译而来,或者根据外国教科书改编而成。其中商务印书馆则是所有教科书出版书局中最为成功的一个。 商务印书馆由夏瑞芳等人1897年创办于上海,初创时规模很小,设备简陋,只能印刷诸如商业簿册之类的简单印刷品。以1902年张元济入馆为标志,商务出版方向有了转变。出版物遍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技术、文学艺术、儿童读物、大中小学教科书、中外语文辞书和各类专科工具书等各个门类,发行各种杂志并印行珍本善本古籍。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中国第一套科目齐全的中小学教科书--《最新教科书》,出版教科书从此成为商务的传统。即使后来学部指定的教科书,也没有商务的教科书受欢迎。 商务印书馆的书目主要来自1904年到1908年《东方杂志》上有关商务所发行的教科书以及工具书、小说、学术书。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在商务出版的482种书中,有472种新书,其中教科书265种,学术书55种翻译小说136种。新书比例这个时候达到了94.86%,是这四个书目中比例最高的一个。 科学图书社的新书与教科书发行销售的也很多,其新书比例仅次于商务。当然这个书局销售的很多为别的书店所发行的教科书,如文明书局、图书公司、彪蒙书局,学部指定教科书等。这个书局共有书587种,其中新书513种,所占比例为87.39%。而新书中教科书为378种,占绝大多数。 广智书局和时中书局的新书比例大致相当。广智书局新书比例为59.38%,共有书192种,新书114种,其中教科书50种;时中书局共有书581种,新书336种,其中教科书占126种,新书的比例达到了57.83%。 这个时期的书局以经营教科书为主。科学图书社和商务的教科书都达到了新书比例的一半以上,而广智书局和时中书局的教科书比例相对弱一些,稍低于一半。在教科书中,语言工具书又占很大的比例,英语占绝对优势。除教科书外,这个时期的学术书籍也很多,而且大多数为日本译入中国的书籍,内容多为西方政治、哲学、历史等。 小说,尤其是翻译小说很受大众的欢迎,这更进一步带动了我国小说的发展。同时期我国国人自著的小说也大都带有很多传播西方文化的色彩,出现了很多的“外国演义”。小说要以商务印书馆所出版的林译小说影响最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