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三一《廉范传》载廉范,“京兆杜陵人,赵将廉颇之后也。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京兆、陇西二郡更请召,皆不应。永平初,陇西太守邓融备礼谒范为功曹。”廉范的先祖,有的葬于陇西襄武,所以陇西也就目廉范为陇西人。又因有的先祖可能仍葬于京兆杜陵,所以京兆也视廉范为京兆人。 《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载刘般之父,王莽时家于彭城。建初二年,刘般“迁宗正。般妻卒,厚加赗赠,及赐冢茔地于显节陵下”。按:显节陵为明帝的陵墓,在京师附近。刘般妻子葬于显节陵附近后,刘般的后代便著籍于洛阳。《后汉书·刘般传》载刘般之子刘恺:“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有诏优许焉,加赐钱三十万,以千石禄归养,河南尹常以岁八月致羊酒。”所谓“河南尹常以岁八月致羊酒”,表明刘恺已经著籍河南。 但这种葬于京师、著籍河南的事,恐是特例,因为这需要皇帝的“赐冢茔地”,不是随便就能葬于京师附近的。 另外,《后汉书》卷四四《邓彪传》载邓彪:“南阳新野人,太傅禹之宗也。”章帝初年为太尉。“视事四年,以疾乞骸骨。元和元年,赐策罢,赠钱三十万,在所以二千石奉终其身。又诏太常四时致宗庙之胙,河南尹遣丞存问,常以八月旦奉羊酒。”所谓“河南尹遣丞存问”,表明邓彪致仕后没有回原籍,而是著籍于河南。唯著籍原因不详。可能也是皇帝的特赐。 除著籍于先祖坟墓所在地外,一些官吏如果迁徙他处,便著籍于迁徙地。《后汉书》卷八二上《方术列传·折像》载:“折像字伯式,广汉雒人也。其先张江者,封折侯。曾孙国为郁林太守,徙广汉,因封氏焉。国生像。”则折国因迁徙到广汉,所以后代便著籍于广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