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金观涛的史学方法(4)
其次,这一理论无法从根本上揭示中国封建社会或古埃及社会发展缓慢的原因。因为金观涛在对这两个社会的整体判断上存在误差,把相对稳定看作“超稳定”,把发展缓慢当作“长期不变”,并把系统论中的一个局部性概念当作解释整个社会结构的法宝,在具体说明时必然以偏概全,无法切中要害,甚至自相矛盾。比如说,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长期停滞?金观涛的答案是:因为它是一个超稳定系统。可是,中国为什么会形成超稳定系统?金观涛认为,由于中国封建结构是脆性的而不是如西欧那样柔性的,即政治结构与意识形态结构一体化并实行强控制,其结构瓦解时杀伤了无组织力量和新结构的萌芽,使旧结构再生。这种解释在金观涛的理论中已经是根本性的了。可是既使上述解释是对的,问题仍然存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成为脆性结构而不是柔性结构?显然,这样的问题从系统、结构内部是找不到完整答案的。只有把中国放在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下,不仅从中国社会内部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从内部因素与地理环境,对外交往等外部因素的相互关系方面考察,才能从根本上揭示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发展缓慢的原因。又如,在金观涛的理论中,周期性动乱起的只是“杀伤无组织力量、修复旧结构”的作用。这与史实是直接矛盾的。所谓“周期性动乱”主要包括农民起义、外族内迁和军阀混战。我们不否认有些动乱确实只起了金观涛所说的作用,但是我们能够否认农民起义和民族融合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吗?难道不正是在魏晋南北朝几百年北方民族的内迁之后,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它的鼎盛时代--隋唐盛世吗?众所周知,古埃及后期王朝是经常遭受外族统治的政局动荡时期,可是恰恰在这时埃及的奴隶制经济发展到一个新水平。这一现象的出现难道能排除这时期埃及与地中海其他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空前规模这一因素吗? 3.3关于文明的灭绝 金观涛认为,文明社会灭绝的根本原因在于本身的无组织力量:“当无组织力量使旧社会结构瓦解时,如果没有潜结构成长起来代替它,旧结构中又不存在扫荡无组织力量的修复机制,那么社会就会出现最为可怕的后果:文明灭绝。”(23)稍懂系统论的人都知道,金观涛在这里照搬了封闭系统退化原理。在这个问题上他同样犯了以偏概全,削足适履的错误。 我们并不否认某些已灭绝文明自身对灭绝负有主要责任。古代某一个较发达的文明自身腐化堕落了,抵挡不住较落后民族的入侵而被征服。在这种情况下,内因的确是其灭绝的主因。但是正如金观涛本人承认的,不少考古材料证明有些文明并不是先衰落后灭绝,而是在它们繁荣昌盛的时期甚至是在发展时期“夭折”的。(24)能够说内因或无组织力量是其灭绝的主因吗?显然其主因在外部因素,如外族入侵或自然灾害。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下,再发达的农业民族也难抵御膘悍的游牧民族的入侵。大量史实表明,古代经常性的游牧民族大迁徙常常伴随着对农耕民族的掠夺和征服。这类史实以被征服者自身的无组织力量作为根本原因是无法自圆其说的。 即以金观涛所举我国乌兰布和沙漠中被流沙掩埋的三座汉代古城为例。他把这三座古城消失的主因归之于无组织力量:汉帝国由于无组织力量膨胀而导致自身衰落,招致匈奴南下;匈奴南下迫使老百姓逃离这三座城市,于是它们及其附近农田逐渐沙漠化。(25)金观涛在这里偷换了概念。他先将三古城作为独立的灭绝型文明提出,按他的理论他应从三古城内部寻找无组织力量。可是在解释中他却只提到整个汉帝国的无组织力量。其实这种力量对三古城而言是外因而非内因。如果认为汉帝国的无组织力量包括了三古城的无组织力量,则三古城就丧失了作为灭绝型文明典型的意义,只不过是汉帝国的一个组成部分。 注释: ①②⑤⑨(17)(18)(21)(23)(25)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序3页,10-13页,300页。297页、298页、149-152页,303页,305-306页。 ③④⑥⑦同上书,299-300页;金观涛、王军衔:《悲壮的衰落-古埃及社会的兴亡》,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193-205页。 ⑧金观涛:《在历史的表象背后》,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55页。 ⑩转引自常绍舜:《“系统”范畴浅析》,《求索》1984年1期。 (11)维纳:《控制论》,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11页。 (12)(13)(15)(16)(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卷,24页,27页,51页,25页,40页,27页。 (14)参阅拙作:《对古代人类交往的几点理论思考》,《湖南师大学报》,1988年第3期。 (22)伊·普里戈金,伊·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46页。 (24)伯恩斯等著:《世界文明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127-128页,142-143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