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NSC5913/1号文件重新确定了新的美国远东政策,1959年12月23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下设的行动协调委员会建议美国最高决策机构也要修改美国对香港政策[②l]。在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讨论与论证,1960年6月11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终于抛出了经艾森豪威尔签字批准的NSC6007/1号文件。这份题为“美国对香港政策”的秘密文件,在1987年销密时,也留有9处40多行的文字尚未解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文件部分内容的理解,但其主要内容仍可辨析。与NSC5717号文件相比,这份新文件所提出的美国对香港政策已作了较大的修改,其主要内容有:1.在有关香港“安全”问题的考虑中,除继续警惕可能来自于中国的军事进攻外,更多地提到了如何对付香港内部“社会动乱”的威胁。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香港民众反对英国统治的斗争持续高涨,文件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利用新华社香港分社、中国银行、中资企业和中国驻港机构加强对香港工会组织、学校和广大市民的宣传和影响所致。为此美国提出:如果确认是在共产党支持下,香港出现大规模“社会动乱”,美国将应英国政府的请求,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援。2.向英国政府明确表示:美国政府认为香港的重要价值是它作为自由世界自由港的特殊地位。这是美国政府首次明确其香港政策的主要目的。当然,美国政府在这里使用了“自由世界”的字样,也是在暗示英国人:不要把香港仅仅看做自己的领地,要使香港对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全部开放。这充分暴露了美国对香港的真实野心。3.放弃利用香港对华进行经济遏制的一贯做法,转而鼓励香港密切与中国内地的联系,以便更好地发挥香港作为“自然桥梁”、“展览橱窗”和“难民天堂”的作用。由于香港经济结构的特点以及与中国内地密切的经济联系,美国开始认识到,即使放松对香港的贸易限制,大陆也不太可能从香港这个以轻纺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中心获得重要的战略物资。相反,如果允许香港加强与中国内地的联系,则可以利用香港经济繁荣和生活水平较高的优势,增强香港对中国内地民众的吸引力,“动摇共产党在大陆统治的基础”。4.利用香港作为收集中国内地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开展对华宣传攻势和意识形态演变的前哨阵地。随着香港与内地经贸往来和人员交往的日益密切,美国也开始在香港投入大笔资金,加强美国驻港情报部门和对华开展“和平演变”机构的规模和实力。5.利用香港中文媒体对海外华人和华侨施加影响。香港以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地理位置,与数千万海外华人和华侨保持着密切联系。为了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海外华人、华侨中的形象,美国加强了对香港中文媒体的渗透与控制,并鼓励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中文媒体也大举挤入香港地区,在香港继续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6.要求英国和香港政府继续限制香港轻纺工业品出口美国,以减轻美国国内市场压力。此外,美国在文件中还提出了在香港继续支持发展社会福利、争取中间势力等计划[①m]。 NSC6007/1号文件提出的美国对香港政策,同NSC5717号文件相比,主要区别有以下三点:1.美国重提要把香港作为“自由世界的自由港”的战略设想。罗斯福曾在1943年表示:希望英国将香港归还中国,但条件是保持香港作为国际自由港的地位。这个设想随着杜鲁门的上台,美国全球及亚洲战略的转变而消失。美国最高决策机构在NSC6007/1号文件中重提这一问题,但其政策含义已发生巨大变化:(1)美国重提要把香港作为“自由港”的战略设想,其前提已不是把香港归还中国,而是要由英国保持对香港的控制;(2)美国在“自由港”前面所用一词由“国际”改为“自由世界”,这充分暴露了美国政策中强烈的意识形态因素;(3)美国虽使用“自由世界自由港”的提法,但由于其自称“自由世界”的领袖,其实质不仅是要更多介入香港事务,而且是要在香港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2.把香港作为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演变的前哨阵地的政策设想已成为了美国香港政策的主流。美国在NSC6007/1号文件中所制订的此类政策和计划远比NSC5717号文件相关政策和计划要具体全面,更重要的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文件中直接为该项计划的实施确定了未来的财政预算[①n]。3.美国在NSC6007/1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了要使用台湾国民党当局中文传播媒介,对香港施加更大影响。虽根据仅此一点,尚不能明白无误地推断美国在香港政策方面有制造“两个中国”的计划,但其含义却不能不令人怀疑它确有这方面的企图。此外,从整体上来考虑,NSC6007/1号文件中所提出美国对香港政策,也远比NSC5717号文件全面和成熟,为此,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用NSC6007/1号文件正式取代NSC5717号文件,成为指导美国60年代对香港政策的纲领性文件。 注释: ①a《美国对外关系,华盛顿和卡萨布兰卡会议》Foreign Relations ofthe United States:The Conferences at Washington and Casablanca,1943,美国政府印刷局1966年版,第497-506页。 ②a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612页。 ①b诺克斯致罗斯福函,1943年3月10日;罗斯福致诺克斯函,1943年3月12日。信函原件存纽约海德公园罗斯福图书馆地图室文件。 ②b《顾维钧回忆录》第5卷,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32页。 ③b《美国对外关系》(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1943年),美国政府印刷局1961年版,第554页;《顾维钧回忆录》第5卷,第14页。 ④b托马斯·G·彼特森:《美国外交政策--1900年以来的历史》American Foreign Policy--A History Since 1900 D.C.,希恩1988年版,第610-611页;哈里曼:《特使--与丘吉尔、斯大林周旋记》,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444页。 ⑤b英国外交档案371/357,40,F5061/1。 ①c英国外交档案371/46751,F5066/1147/10。 ②c尼古拉斯编《华盛顿电讯,1941-1945,英国大使馆每周政策报告》Washington Despatches 1941-1945 Weekly Political Reports fromthe British Embassy,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608页。 ③c参见冯仲平《论战后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态度》,《世界历史》1993年第4期;李世安《1943年中英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和香港问题》,《历史研究》1993年第5期;高岱《战后香港归属之争述论》,《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④c《美国对外关系》第7卷,1945年,第501页。 ⑤c英国外交档案371/75839。 ⑥c《美国对外关系》第7卷,1945年,第501页。 ①d《美国对外关系》第7卷,1945年,第504、509页。 ②d《美国对外关系》第7卷,1945年,第505页。 ③d《美国对外关系》第7卷,1945年,第509页。 ④d《美国外交关系》第7卷,1947年,第55页。 ①e1948年1月12日,港英政府开始采取行动,强行驱赶曾在1947年12月22日占领香港九龙地区的中国居民。1月16日,当港英当局再次使用警察驱赶中国居民时,引起了香港九龙各界的强烈抗议,包括香港所有大学、学院和中学学生,工会成员和市民等近万名示威者包围了英国驻香港领事馆,当武装警察采取镇压行动后,愤怒的示威群众焚烧英国领事馆大楼、港英市政府大楼和在香港的几家英国银行。 ②e《美国外交关系》第7卷,1948年,第46-47页。 ③e《美国外交关系》第7卷,1948年,第54-55页。 ④e《美国对外关系》第9卷,1949年,第50页。 ①f《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记录》NSC Registry,(缩微胶卷),《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Documents ofNSC增补第3部分,第1卷,第00141-00144号,美国大学出版公司1985年版。 ②f《国务院备忘录》,(缩微胶卷),《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增补第3部分,第1卷,第00149-00152号,美国大学出版公司1985年版。 ③f《美国对外关系》第9卷,1949年,第1394页。 ①g理查德·斯特宾斯:《美国在世界事务中,1949》United States in World AFFairs,1949,纽约1950年版,第63-64页。 ②g参见《美国对外关系》第9卷第一部分“承认中国新政权问题”,1949年,第1-260页。 ③g《美国对外关系》第9卷,1949年,第170页。 ④g戈尔登·尚:《朋友与敌人--美国、中国和苏联,1948-1972》Friends and Enemies,The United States,China,and the Soviet Union,1948-1972,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67页。 ⑤g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7次会议记录,1949年10月20日,Minutes of NSC‘s47th meeting,oct,20,1949,杜鲁门图书馆,总统秘书档案,第206盒。 ⑥g材料来自美国驻天津总领事韦尔伯恩致国务卿艾奇逊电报,《美国对外关系》第9卷,1949年,第973页。 ①h《美国对外关系》第9卷,1949年,第924页。 ②h《美国对外关系》第9卷,1949年,第974页。 ③h《美国对外关系》第9卷,1949年,第1002-1003页。 ④h《美国对外关系》第9卷,1949年,第1004-1005页。 ⑤hNSC41号文件,《美国对外关系》第9卷,1949年,第828页。 ⑥h《美国对外关系》第9卷,1949年,第954页。 ⑦h《美国对外关系》第9卷,1949年,第958页。 ①i萨克拉门托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条主要河流,流经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市。在这里,兰金是指美国的防线不能建在美国本土的太平洋沿岸地区。 ②i卡尔·洛特·兰金:《出使中国》China Assignment,西雅图1964年版,第51-52页。 ③i美国国务院:《国务院公告》BuLLetin,1952年1月21日,第83-84页。 ④i《美国对外关系》第1卷,1951年,第1023-1034页。 ⑤iNSC48/5号文件名为“美国对亚洲的目标、政策和行动方针”。 ⑥i《美国对外关系》第6卷,1951年,第90页。 ①j《美国对外关系》第1卷,1952-1954年,第1012-1014页。 ②j《美国对外关系》第1卷,1952-1954年,第1207-1213页。 ③j《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记录》(缩微胶卷)第3卷,Minutes of Mectings of the NSC,第一部分,第000064-000067号,美国大学出版公司1984年版。 ④j《美国对外关系》第14卷,1952-1954年,第958页。 ⑤j即国家安全委员会第226次和228次全体会议。 ①k《美国对外关系》第2卷,1955-1957年,第3-5页。 ②k《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缩微胶卷)增补第5部分,第2卷,第0233-0259号,美国大学出版公司1990年版。 ①lNSC5913/1号文件,参见《美国对外关系》第16卷,1958-1960年,第133-144页。美国政府印刷局1992年版。在这份文件中的一个有关“远东”地区定义注释中,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明确把香港列入“远东”地区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之一。 ②l《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缩微胶卷)增补第4部分,第2卷,第00841-00843号。美国大学出版公司1987年版。 ①m《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缩微胶卷)增补第4部分,第3卷,第00198-00217号,美国大学出版公司1987年版。 ①n1960年和1961年,美国实施该项目的财政预算分别为682万美元和589万美元,参见NSC6007/1号文件,第15页,出处同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