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地下世界观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陈艳丽 参加讨论

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的外来民族,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创造了两河流域的城邦文明,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公元前2111-公元前2004年)创建了庞大的帝国。在苏美尔人的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死亡和地下世界的文学作品流传下来,这些作品清晰地反映了苏美尔人对于死亡的认识和对人死后所生活的地下世界的想象。苏美尔人认为人必然死亡。在以乌鲁克城邦(Urug)的英雄国王吉勒旮美什(})为主角的神话史诗《吉勒旮美什之死》中有这样的描述:“吉勒旮美什倒在死亡的床上再也不能站起来。”(第13行)①“哦!吉勒旮美什,神恩里勒,巨大的山峰,众神之父,他使你的王权永恒,但是,却没有永恒的生命。”(第12~14行)②但是,对于苏美尔人来说,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随着人在世间最后的一口呼吸,人的灵魂(gidim)离开身体,下到地下世界,生命就从一个二元体转化为一个一元体,从一种存在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存在形式。所有死去人的灵魂在地下世界里聚集,作为生命延续的存在形式,并且以他们活在人世的亲属所提供的生活用品、食物和水维持生活。所以,苏美尔人非常注重对祖先的祭祀活动。
    在与地下世界有关的苏美尔文学作品中,“地下世界”一词最常用的苏美尔语术语是“kur”③,该词的基本意思有“山”“地下世界”“外国”“陌生的国度”④。苏美尔人对地下世界的想象有两个互为矛盾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地下世界与现实世界大为不同,是一个黑暗的、不见光明的、贫瘠而荒凉的地方,人的灵魂像羽毛一样漂浮在那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下世界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地方,人的灵魂在地下世界的生活与他们生前在现实世界中的生活是相同的。
    一 苏美尔人近似唯物主义的地下世界观:黑暗、荒凉、虚无的地下世界
    在阿卡德语版描述金星女神伊南那()下地府的神话《伊南那下地府》⑤中,对地下世界的称呼采用了苏美尔语拼写“”,意为“无回之国”,并将其描述为一个不见光明的地方:“她注视着冥王涅旮勒的住地,有其入而无其出的地方,有其去而无其回的道路,进入者不见光明之地。”(第5~7行)这部作品反复将地下世界称为“无回之国”,表明人死后下到地下世界是不能复活的。在这种地下世界里,人的灵魂不仅生活在黑暗之中,而且没有生命力:“人们不见光明,居住在黑暗之中;他们像鸟一样穿着羽衣,泥土积满在门扇和门栓上。”(第9~11行)人们在这里没有生前的食物和饮品,只能吃黄泥,饮浑水,即使地府里的诸神也是如此:“在那里,各种土壤是人们的充饥物,他们的主食是黄泥。”(第8行)“我(伊南那)本人要和地府众神一起饮用(地)水。我将食用黄泥而不是各种面馕,我将饮用混水而不是各种啤酒。”(第32~33行)
    在神话《神宁弥什孜达下地府的旅程》中,对地府总的生活状况的描述如下:“地府的河流没有水流动,从中不能饮水;地府的田地不生产谷物,没有面粉可以吃;地府的绵羊不产羊毛,不能编织衣物。”(第29~31行)⑥在另一神话《吉勒旮美什、恩基杜和地下世界》中,当恩基杜要下地府为吉勒旮美什取回他的玩具时,吉勒旮美什对他说:“我的朋友,如果你要下地府,让我给你建议,你要遵循我的指示!让我对你讲,你一定要听我的话:你不要穿你干净的衣服!他们(地府里的灵魂们)会立即认出你是外来者。你不要用碗里的油涂自己的身体!他们会因为你的气味包围你。你不要在地府投掷你的矛!那些被矛击倒的灵魂会包围你;你手里不要持一根柳木棍!那些灵魂会觉得被你羞辱。你脚上不要穿鞋!在地府不要大声说话!不要亲吻你亲爱的妻子!当你和她生气时,你不能打她!不要亲吻你亲爱的儿子!当你和他生气时,你不能打他!否则,你引起的抗议将把你留在地府。”(第184~198行)⑦由此可见,地府里的灵魂穿着褴褛、赤脚,不能洗澡涂油,没有人间喜怒哀乐的情感。
    关于地府里灵魂的形象,从地府出来的恩基杜的灵魂对吉勒旮美什描述说:“如果我告诉你地府中的法则(),你会坐下哭泣,我也会坐下哭泣。这个你曾经喜欢触摸的[我的身体],[……]它像一件长满虱子的破衣服。它像一条藏污纳垢的阴沟。”(第247~253行)⑧可见,地府里的灵魂的肉体是腐烂肮脏的形象。《吉勒旮美什之死》描绘了人刚到达地府中的忐忑不安的行为:“他(吉勒旮美什)不能站立,不能坐下,他为此恸哭;他不能吃,不能喝,他为此恸哭;很快(冥后的使者)楠塔尔把门关起来,他不能出来;像一条[离开水的?]鱼,像一只落入陷阱里的瞪羚。”(第15~19行)⑨
    关于乌尔第三王朝首位国王乌尔那穆(Ur-Nammu)的神话史诗《乌尔那穆之死》⑩,也将地下世界描述为荒凉之地。乌尔那穆在青壮年时期死于对外征服战争的战场上,他在士兵们的哀悼中前往地下世界,“通往地府(kur)的路是空荡无物的。战车和国王一起被掩埋了,道路消失了,他(乌尔那穆)不能前进了”(第73~74行)。然后,乌尔那穆到达了地府,向地府的七个看门人奉献了礼物。乌尔那穆知道“地府的食物是苦的,地府的水是咸的”(第83行),所以他向地府诸神献上了牛羊,实际上这些牛羊应该是乌尔那穆的葬礼祭品。
    这几部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地府情景是一致的:黑暗、荒凉、虚无;河流无水,田不产粮,羊不长毛,毫无生机;地府里的灵魂像羽毛一样虚无,无衣、无食、无感情,是一种腐烂的尸身的形象。这种地下世界观反映出苏美尔人的一种近似唯物主义的死亡观。他们不仅承认人必然死亡,而且认为人死是不能复生的。从天上的神到地上世界的国王,死后的命运与普通人都是一样的,归于尘土,与黄泥浑水为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