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中国古代文明过程考察的不同角度及其相关问题(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杨建华 参加讨论

两河流域史前时代聚落形态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聚落布局有成排的库房、中心空地和居住房屋以及窑场和蓄水池。从这些遗迹的规模看,它们大都是以整个聚落为单位而一次建成的,说明聚落在当时起着最重要的行政职能。这时的房屋格局是多间房屋,几乎每个房间都有通向聚落的门,房间之间一般没有房门相通,这说明同建筑内不同房间的人联系不太紧密。第二个阶段的聚落布局是房屋建筑成堆地分布,形成几片空地,基本不见整个聚落为单位的设施。每个建筑格局都是一样的,由大、中、小三种房间构成。大房间有许多通向各个房间的门,很像我们现在住宅中的厅。小房间三个一排地分布在建筑的一侧,应是这个建筑中的储藏室。生活遗物一般是出在中型房间里,应是当时人们的住房。每个格局规整的建筑一般只有一个或两个通向聚落的门,建筑内各个房间之间是相通的,这说明同一建筑内不同房间的人之间关系密切。一个建筑里的居民应该是含有一对夫妻以上的扩大家庭。这个阶段的扩大家庭已经发展成为分解聚落组织的力量。第三个阶段的聚落的建筑仍然呈无序状分布,但个别聚落在中心的显著位置有制陶作坊或“圣区”,反映出聚落间在功能上的分化。陶器的中子活化分析也说明了这时陶器有较大量的输出与进口的现象。但这时的聚落调查所反映的各聚落规模在较早的哈拉夫文化时期没有太大区别,但到了较晚的欧贝德晚期已经有了大小之别,说明聚落之间的功能分化在前,规模分化在后,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这个阶段是聚落分化的最后阶段。到了第四阶段,聚落内部与外部都开始重新整合。在聚落内部,以乌鲁克遗址为例,聚落中心是神庙,周围是手工业区,再外面是农业居民区。聚落之间形成了村、镇和城三级聚落组织。
    墓葬中反映的人们之间的分化分为四个阶段。最初墓葬形制没有区别,随葬品数量略有差异,但没有无随葬品的墓,成人与儿童有所不同。第二阶段出现少量无随葬品的墓,墓葬形制尚未出现差别,说明有贫民出现,但还没有形成等级。第三阶段的墓葬可以分为几个档次,它们在墓葬形制与随葬品之间形成固定的组合,男子随葬品的数量多于女子。最后一个阶段财富与地位的分化使同一聚落的人已经无法再葬在同一墓地,从而形成了不同等级人群的墓地。墓地之间差别明显,具有自身特有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综观墓葬变化的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分化道路上量的发展。到了第四个阶段,分化已经达到不能葬在同一墓地的程度,说明社会分化与原有的原始社会组织不相容而导致了彻底变革,已经跨越了氏族社会解体阶段,进入国家的形成时期。
    宗教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宗教建筑上。最早的宗教建筑只是一个单间建筑,在结构和规格上都与普通住房没有区别,但地点比较固定,连续叠压的几层都在一个地点,房内缺少生活垃圾,居住面下多有人骨架。这种建筑可以称为单间祭室。第二个阶段是祭室的发展阶段,在结构和规格上比住房更加考究,有大的石头墙基,并与住房区有比较明显的分界,形成所谓的“圣区”,里面极少见到生活垃圾。第三个阶段是神庙阶段,在祭室的两侧出现侧厅,用于放置庙产和僧侣居住。这个阶段标志着神职人员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阶层。在这个阶段里,放置神龛的位置变得越来越隐蔽。最后一个阶段是塔庙阶段,庙宇一般有高高的台基,庙宇前往往有柱廊大厅,这些变化使得整个神庙变得宏伟、华丽,说明这时的庙宇已经超出宗教中心的功能而逐渐具有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的功能。在宗教建筑变化这四个阶段中,前三个阶段经历了宗教信仰由具体到抽象、仪式由简单到复杂、与神交往由普通民众到专门祭司的变化,第四个阶段的祭拜对象已经基本固定,并形成不同的等级,祭司开始借神的威严提高自己的地位,集中权力。
    2.第四个角度的考察
    完成了第三个步骤的研究后,进入了第四步研究。我们把刚才总结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阶段放入第一步所建立的时空框架中,绘制出表1。
    表1两河流域史前时代生产力、社会组织和意识形态发展变代表
    根据生产力、社会组织和宗教意识的发展序列与阶段所绘成的表1,概括出两河流域从史前时代的定居到文明形成的大致发展轮廓,可以从中看出这些现象出现的先后,发现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而通过了解这些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来理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历史过程。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只有在乌鲁克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几乎同时发生了变化,这使得社会的整体面貌发生了一个巨变。在这之前的变化都是参差不齐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讲到了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之间的差别:各种文明因素是在原始社会母体中孕育成长的。它们的继续发展到与原有社会无法相容,最后导致一个彻底的变革--文明社会便形成了。对两河流域文明产生过程的考察可以发现,文明的起源与形成的界限,即社会发生巨变就在乌鲁克时代。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从乌鲁克文化已经进入了国家的门槛。在乌鲁克文化晚期(乌鲁克遗址的第4层)发现了最早的泥板文字,但仍然没有王权。这时只是权力的进一步集中的过程。早王朝早期只留下了洪水传说,从早王朝中期开始出现了基什之王麦西里姆时代,这时王权才最终形成。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考古上所见到的宫殿规模才超过了神庙,反映了王权取代神权的过程。
    对比中国的考古学研究,中国的文明起源与形成的门槛在哪里?中国有没有进入文明社会后权力进一步集中而产生王权的时期?回答这些问题都需要对中国文明起源和形成的过程加以系统的考察。如上文所述,很多考古发现上的空白还有待填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