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座谈会发言选登
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百家争鸣”方针,推动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心和近代史研究所于7月24日联合召开学术座谈会,围绕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殖民主义观点问题、近代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指导思想问题,展开讨论。在京中国近代史专家刘大年、李文海、汪敬虞、龚书铎、沙健孙、丁守和、耿云志、杨天石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张海鹏、《近代史研究》主编曾业英等40余人与会。张海鹏主持座谈会,他说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发表了很多意见,其中有很好的,也有令人忧虑的,如有人公开宣告要“告别革命”;还有些过去本很清楚的问题,现在却变得模糊了,如关于怎样对待帝国主义的侵略问题,有人公开表示“欢迎侵略”,有人认为不平等条约应该“信守”,有人对“反侵略史观”提出异议等等。这些观点,带有殖民史观的痕迹,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有必要进行讨论,明辨是非。他希望坚持正确意见的同志多做扎实研究,多出成果,同时多发表文章,对错误的理论观点开展批评,从而使中国近代史研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刘吉副院长在座谈会上讲了话,他说,对一些不正确的思想理论开展讨论,是历史学研究获得发展的机会。有挑战,有应战,这不是坏事。为此要创造一个好的学术讨论的环境,坚持党的“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通过平等讨论,开展批评与反批评,在讨论中辨明真理,闪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他指出,要回答问题,迎接挑战,就要认真进行研究工作,首先要弄清史实,摆事实,讲道理,有些人往往抓住一些片面的材料做文章,出现种种错误的观点,而唯物辩证法则要求全面掌握事实,历史是靠事实来说话的。在史学研究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当前有必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再学习与再教育。刘吉还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史学界也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对此要进行深入思考,通过研究与讨论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会学者中,汪敬虞、张国辉、张振鹍、王晓秋、陶文钊、刘克祥等就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殖民主义观点问题发表了意见,他们分析了这一错误理论观点产生的原因及种种表现,指出其严重违背了历史事实,颠倒了是非,蒙骗了青年,对此史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澄清是非,辨明真理。刘大年、李文海则分别以《中国近代历史运动的主题》和《认识近代国情的几个重大历史是非》为题发了言。沙健孙着重谈了什么是历史研究的创新,批驳了所谓“告别革命”的观点。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两种回顾发表了看法。郑师渠强调近代史研究应当有一个基本的立足点,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本刊特从与会学者的发言中,选择几篇,刊载如下。 中国近代历史运动的主题 说一点感想,欢迎反驳。 中国近代有110年的历史,人们认识历史要跟随时代,历史过去了再回头看,站在今天的高度,往往看得更清楚。近代史110年过去了,但历史运动过去了没有呢?我理解有这么几点。 一、110年的历史运动是什么?我以为基本的运动是民族运动。中国近代民族运动的内容有两项,一是要求民族独立,二是要求中国近代化。从西方侵略中国这一天起,就是民族运动的开始,也就在我们面前提出了近代化的问题。这110年的斗争,总的说就是这两件事。这两个问题不能相互代替,民族独立不能代替近代化,近代化也不能代替民族独立,但两个问题又是联在一起,不能分开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两个问题的内容是变换的。我们说中国近代史的主题基本上是民族问题,就是说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期,中国所有的阶级,没有一个不参加民族斗争,不卷入民族斗争的。中国近代史上最突出、最频繁的事件是战争。首先是鸦片战争,清政府参加了,接着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至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直到蒋介石政权参加抗日战争,可以说,中国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参加了民族战争,为什么?因为有一个民族压迫和反民族压迫的问题,也就是外国侵略不许中国民族独立,中国则要求民族独立。还有一种战争,如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这些战争好像不是对着外国的,但实际上都是在外国侵略、压迫的背景下出现的。太平天国,马克思讲过,首先是因为英国的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至于中国历史上的反教会斗争等等,也都是来自外国的干涉、压迫。维新运动,外国的背景非常清楚,要不,为什么要“救亡图存”。辛亥革命把这个问题提得更明确了,就是反对“洋人的朝廷”,即反对外国侵略压迫中国的工具清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都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运动,反帝是最后的、最基本的内容。当然,对外对内两种战争或运动,直接针对的对象与参加者是不同的。前者是各阶级联合起来抵抗帝国主义,后者是人民对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同盟进行革命,那个同盟的盟主正是帝国主义。两种战争或运动来回改变的只是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哪个为主为次,暂时哪个最尖锐,而不是改变民族独立的目标,不是改变民族矛盾的存在。所以说中国近代的历史运动,归结起来是一个民族运动。整个民族运动的过程,也就是中国要求改变社会落后,实现近代化的过程。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开始有近代工业。到辛亥革命后,近代工业发展反映了国内社会的进步。但是中国总是被压迫,被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人们早就提出要自强,希望民族振兴,但总是自强不起来,振兴不起来,走不上近代化道路。为什么?就因为有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勾结,使中国遭受民族压迫,处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下,就因为那种统治秩序所竭力保护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着中国新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中国实现近代化。道理很简单,帝国主义天天侵略你,强迫中国订立种种不平等条约,纷纷在中国抢占势力范围或占领中国领土,其中日本除了先后占领台湾、东北,“七·七”以后更占领半个中国达8年之久,你还搞什么近代化呢?又怎么能够同时实现近代化?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要使新生产力得到发展,实现近代化,必须先争取民族独立,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即解决生产关系问题。所以近代化问题与民族独立问题是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的两个问题,不是一个问题。可以说中国近代史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两个内容的民族运动,从这个角度看历史,是不是更加切合历史实际一些。我们不能把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简单化,拿一个代替一个,但半殖民地表明了民族矛盾是最后起作用的。是否如此,请大家考虑。 二、110年的民族运动引出了什么历史结局,应该作出怎样的历史判断?换言之,历史是前进了,还是倒退了,还是原地踏步?现在有人说激进主义把中国搞坏了,还是保守主义好。我们应该追问一下,把中国搞坏了的激进主义在哪里?都是些什么?就说百日维新,有人认为它的失败是由于太激进。它一没有反对帝国主义,二拥护皇权,连兴议院也不敢正式提出,不过宣布了些谁也不曾认真对待的诏书,激进主义在哪里?辛亥革命据说激进罪过更大了,它一开始就宣告承认帝国主义在华权益,压根儿没有触动农村封建统治秩序,最大的成功是废除了帝制。难道中国人必须永远头上顶着一个皇帝来生活,才算非激进主义吗?国共合作发动第一次大革命,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这当然有点激进,但是中国人就只应该听凭军阀混战,列强宰割,不应该有任何作为来改变自己国家命运的权力吗?蒋政权十年剿共内战,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当然与激进主义沾不上边,但是日本“九·一八”占领东北,然后又“七·七”全面进攻中国,这又是什么主义给中国造成的灾难呢?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确实推行过激进主义,确实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但是后来由它自己纠正了。而且那笔帐,显然应该与后来的历史发展、与旧中国如何走向新中国连起来一起算,才会得出全面认识。说白了,指责激进主义把中国搞坏了,目的本来不在谈历史,无非找个由头,表示出自己对现实的看法。在这里讨论历史,其实是多余的。我们看到,历史上就是两条,一是要求改革,要求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反对封建统治秩序;一是主张保存外国压迫、封建统治秩序。斗争的结果,历史是前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族独立问题解决。近代化虽没有实现,但是打开了一条道路,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去搞近代化了。毛泽东说,夺取政权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那么第二步、第三步是什么呢?就是搞近代化。110年来这个历史的前进是如何来的?是什么社会力量推动的?是外国的力量?是中国哪个阶级的力量?外国不是推动中国前进的力量,它搞殖民地半殖民地,搞武装占领,压迫中国。中国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其他各阶级都参加了斗争,不能说没有起过作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掌握着政权,当它们抵抗外国侵略的时候,保卫政权与保卫民族利益是一致的。那时它们的参加是不可缺少的,是有重要作用的。看不到它们在反侵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就等于看不见民族矛盾,不能全面解释历史。但是它们谁也没有和人民一起,把反侵略斗争进行到底,而是在感到对侵略者的力量难以抵拒或者与人民的矛盾加深的时候,便毫不犹豫地与侵略者妥协、结合起来反对人民,保住自己的政权。抗日战争中的蒋政权是唯一例外。那是由于它如果中途与日本妥协反而就难以保住政权的结果。所以归根结底,最后还是各革命阶级起了作用。其中有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和广大人民群众。它的号召者、领导核心,前面是资产阶级及其领袖孙中山和他领导的同盟会、国民党,后面是无产阶级与中国共产党。总之,110年的历史,其前进与落后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这是落后,而人民力量兴起,改变半殖民地秩序的力量兴起,这是历史的前进。民族运动的结果,产生了新中国,这是中国历史的前进,这个前进是哪里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来的,你不承认,中国现实承认,世界现实承认。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华民族在遭受了上百年的屈辱压迫以后获得了解放。这是中国近代、当代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两个问题是过去了,还是没过去?新中国诞生后,民族独立问题解决了,150多年前开始的中国民族运动的重点发生了变换。如果说在新中国诞生前的110年里,民族独立问题是占第一位的问题,那么现在近代化的问题变成了占第一位的问题。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的变换。也就是说历史由以解决生产关系为中心,进到以解决生产力为中心了。但是中国民族运动中的这两个问题,或者没有完全过去,或者完全没有过去。新中国40多年来的历史证明,还存在着110年历史的两个继续。头一个继续,是集中全力推动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的进程。现在已经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要走的路程还很远,还要靠中国人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另一个继续是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独立的地位,捍卫民族尊严,保证国家现代化的顺利进行。40多年来的历史证明,帝国主义没有死心,还在破坏中国的民族独立,还在企图阻止中国民族的发展。我们还存在保卫民族独立问题的斗争,存在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干涉。新中国刚成立,就爆发朝鲜战争,美国侵朝的目标是中国。美国在朝鲜失败了,不甘心,东边不行,还要从西边来,从南边来,后来发生越南战争。当然,朝鲜、越南都是美国侵略的目标,但最终的目标是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说民族独立问题解决了,但并不是说这个问题就没有尾巴了,香港收回了,还有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不是民族独立的遗留问题?恐怕不能说不是。因为台湾问题的存在,是由于美国插手、干涉的结果。我们要收复台湾,它的航空母舰就来了。台湾当局的陆委会说大陆不要用民族大义压我们。要我们不讲民族主义,但台湾当局为什么那么喜欢美国的《台湾关系法》?为什么把自己的活动同外国战车绑在一起呢?可见民族大义到底是中国人的大义! 四、关于我们的近代史研究。从中国的历史来看,从现在来看,近代史研究中所反映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什么?是近代史上的民族独立问题和近代化问题在今天的继续。我们的斗争是这两个继续在思想领域的斗争,就是如何维护民族独立,保证中国的近代化,我们应该把它放到这个位置上来看。民主革命时期或者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讲近代史是什么?近代史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历史,这个概括是完全准确的,现在不能改变,也改变不了,这是历史事实。我们现在对如何进行近代史研究有种种看法,但最主要的还是这个大格局里面的问题,即帝国主义还在干涉我们的问题,我们还要进行保卫民族独立,保卫我们的近代化的斗争。今天的中国社会制度建立在现实的经济、政治制度之上,依靠现实经济、政治制度的总体合理性存在和运转。但它要有自己的精神灵魂,在思想理论上,它主要地或者直接地靠两个支柱,一是马克思主义,一是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正确认识。这两个支柱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一个是意识形态,它是可以由人们选择的,也还是变动发展中的。一个是已经过去了的历史,它是人们只能接受,只能面对,既不能选择,也不能改变的。但是在我们当前的生活中,它们又历史性地走到了一起。那就是它们能够分别告诉我们、或者至少强有力地启发我们客观地认识现实,并展望未来。两者缺一不可。而且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我们认识中国的环境条件,进行改造社会,从事革命斗争,是久经历史所证明了的。如果否定了历史,也就否定了今天。现在一些人极力否认歪曲中国受侵略、受压迫的历史,歪曲中国革命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要否定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自己的话,现在往往没人相信,那我们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摩尔根著《古代社会》时并没有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其最后结论说,财富是人创造的,但现在的人受财富的支配,如果说历史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规律,而且将来这个规律也不会改变的话,那么人为财富而生活,这绝不是人类的归宿。这就是说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是人类的归宿,这是与马克思主义毫不相干的美国人类学家的认识。再看今天非洲的革命领袖、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说的话,有人问他社会主义这个东西还有没有用,还有没有价值?穆说,过去苏联人让我们搞社会主义,一切照他们的主意,我们上了他们的当,他们骗了我们,但社会主义的价值没有过时,照旧有效。如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财富只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决不是一个合理的国家、合理的社会。这话是深刻的。那么苏联为什么垮了呢?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很有思想,他说,西方的意识形态没有理由来控制我们,苏联的垮台,不是你们美国的将军、外交家的功劳,而是你们工人阶级的功劳,你们的工人阶级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苏联不搞这些,它落后了,所以它垮掉了。我看这是不错的。苏联自己不是也承认停滞吗?二次大战苏联取得那么大的胜利,起了英国、美国所无法起的头等重大的作用,丘吉尔的回忆录、罗斯福的文献历历可查。但是后来农业没有前进,工业没有前进,只有军事科技有前进。所以社会主义还是要有物质的基础。除了马克思主义这根支柱,还有历史这根支柱。历史是不能改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改不掉的历史,客观的历史坚持下去,实实在在讲出来,不为别的东西所左右。西方对我们的进攻是从各个方面来的,美国人也承认,它在政治上扼制你,今天搞一个西藏问题,明天搞一个台湾问题,或者搞个人权问题,那么思想理论上,其中一个内容就是企图重新解释历史。我们写书写文章的人不见得都和它有联系,但是有的人很难说同那种影响就绝缘。所以我们把历史讲清楚就是捍卫民族独立,就是要把我们的近代化坚持下去。如果不讲这个历史,要把历史所谓重新写过,那我们的近代化就会发生不小问题。远的事情不说,“六·四”以前思想理论界的那种混乱,否定历史,骂共产党,骂中国文化,谁骂得多谁就是优秀理论家,谁就是天才,结果一些人思想动摇,看不清前途。“六·四”事件对我们的近代化的破坏是不小的,香港问题英国方面为什么会出现反复?就是“六·四”事件的干扰。如果我们思想理论界再出现混乱,我们的近代化还会出问题。为了我们的近代化能够坚持下去,我们就要客观地科学地研究中国近代史。我认为中国近代历史运动说到底是一个民族运动,认为民族运动中的两个主题今天还或者局部地或者基本上没有成为过去,还存着两个继续,并非虚言。近代化的成就最后要取决于物质建设的成就,这是谁都知道的。我这里是讲严肃的、人们寄予希望的近代史研究者要积极挑起自己的担子,而不是想要过甚其词。两个继续需要持续多久,那是要由近代化的速度和成就回答的问题。科学研究摒弃宿命论态度。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