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隋唐的坞壁和村(5)
注释: ①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岳麓书社1994年版,卷22,"乡里"(第783页)、"亭"(第785~786页)诸条论之甚详。 ②《后汉书》卷32,《樊宏阴识列传》,中华书局校点本1965年版,第1120页。 ③《后汉书》卷33,《朱冯虞郑周列传》,第1147页。 ④《后汉书》卷41,《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1395页。 ⑤《后汉书》卷24,《马援列传》,第828页。 ⑥《三国志》卷11,《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中华书局校点本1959年版,第350页。本文中田畴事迹均出自此传,不再一一出注。 ⑦《魏书》卷114,《释老志》,中华书局校点本1974年版,第3032页。 ⑧《晋书》卷100,《苏峻传》,中华书局校点本1974年版,第2628页。 ⑨以上见《水经注》卷15,《洛水·伊水·瀍水·涧水》,岳麓书社1995年版。 ⑩《晋书》卷120,《李流载记》,第3030页。 [11]《晋书》卷67,《郗鉴传》,第1797页。 [12]《晋书》卷62,《祖逖传》,第1694页。 [13]《梁书》卷51,《处士·张孝秀传》,中华书局校点本1973年版,第752页。 [14]《晋书》卷110,《慕容俊载记》,第2839~2840页。 [15]《晋书》卷114,《苻坚载记下》,第2926页。 [16]《晋书》卷63,《魏浚传附族子该传》,第1713~1714页。 [17]《魏书》卷40,《陆俟传附陆馛传》,第904页。 [18]《通典》卷3,《乡党》引宋孝王撰《关东风俗传》,中华书局校点本1988年版,第62页。 [19]《资治通鉴》卷157,"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十月"注,中华书局校点本1956年版,第4886页。 [20]《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六年(534)十月"记载:"东魏行台薛修义等渡河据杨氏壁(胡注:据《薛端传》,杨氏壁在龙门西岸,当在华阴、夏阳之间,盖华阴诸杨遇乱筑壁以自守,因以为名),魏司空参军河东薛端纠帅村民击却东魏,复取杨氏,丞相泰遣南汾州刺史苏景恕镇之";"梁武帝大同四年(538)十二月"记载:"洛阳以南寻亦西附。丞相泰即留(外兵郎中天水权)景宣守张白坞(胡注:坞在宜阳西北。《水经注》:"河内轵县有张白骑坞,在湨水北原上,据二溪之会,北带深隍,三面阻险,唯西面板筑而已),节度东南诸军应关西者。" [21]李贤墓志记载:"十世祖俟地归,聪明仁智,有则哲之监,知魏圣帝齐圣广渊,奄有天下,乃率诸国定扶戴之议。凿石开路,南越阴山。竭手爪之功,成股肱之任。建国拔,因以为氏。"(见《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发掘简报》,《文物》1985年第11期)"k22h401.jpg拔"即"拓跋",可知李氏实为鲜卑拓跋族人。 [22]宫川尚志《六朝时代的村》,中译本收于夏日新、韩升、黄正建等译《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四卷"六朝隋唐",中华书局1992年版。 [23]宫崎市定自1923年起,发表了一系列论述中国都市国家的论文,其代表作后来收入《中国古代史论》,日本平凡社1988年版。 [24]堀敏一《魏晋南北朝时代の村ゑあいつこ》,收于《中国の都市と农村》,日本汲古书院1992版。 [25]《唐六典》卷3,《户部》,中华书局校点本,1992年版第73页。 [26]《通典》卷3,《食货三·乡党》,第63~64页。 [27]《隋书》卷73,《循吏·公孙景茂传》,中华书局校点本1973年版,第1681页。 [28]分别见《北齐书》卷4《文宣帝纪》,中华书局校点本1972年版,第63页;《隋书》卷46《杨尚希传》,第1253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